《表面積的變化》優秀案例
《表面積的變化》優秀案例《表面積的變化》是在學生認識并掌握了長方體,正方體特征及會計算長方體與正方體表面積的基礎上教學的.學生對舊知識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表面積的變化,我加強了動手操作,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發現規律,掌握規律.
片段一:
師:請你用兩個完全相同的小正方體拼成一個長方體.(學生動手操作)
師:操作后思考:
①拼成的長方體體積與原來兩個正方體體積和有沒有變化
②拼成的長方體表面積與原來兩個正方體的表面積和,有什么變化
學生交流,教師板書:重疊1次,表面積減少2個面.
師:那么重疊2次,表面積會減少幾個面 重疊3次,4次呢
這樣的結論是不是正確呢,請你先拼一拼,再觀察,然后把表格填完整.
正方體的個數 2 3 4 5 ……
拼接的次數
減少了原來幾個面的面積
交流討論:你從中發現了什么規律
生1:拼接的次數乘2就等于減少的面積.
生2:正方體的個數減去1就等于拼接的次數.
生3:正方體的個數減去1的差乘2就等于減少的面積.
生4:就是這些小正方體必須排成一列.
師生共同小結:(正方體的個數-1)×2=減少面的個數
片段二:
出示題目:把10個火柴盒包成一包,怎樣包裝最省材料
師:題目問哪一種包裝方法最省料 實際上就是比的什么
生:比哪一種長方體的表面積最小.
師:怎樣判別拼成的長方體的表面積是大還是小
生1:數一共減少了多少個面,減少的面的面積大而且要盡量的多.
生2:數外面還有多少個面.
生3:量一量,算出表面積.
……
師:我們先不用量量算算的方法,而要憑眼睛去看看數數,現在用10個火柴盒拼成的大長方體,你們覺得是數減少的面容易,還是數外面留下的面容易.
生:數外面的容易.
師:現在手中只有10個火柴盒,一次擺一種,每擺一種,就記下三種面的個數,填在表中.
師:請同學們四人一組,擺出不同的長方體,并把每次大中小三種面的個數情況記下來.最后進行比較,看看哪一種擺法表面積最小.
生:自由活動,擺,記,比.
小組交流,形成一些判別的規律,掌握比較技巧.
師:剛才有人提出量量算算的方法.正好剛才有幾種擺法,大家一開始對它們表面積的大小有疑問,現在請你算算它們的表面積,驗證一下我們的結論對不對
學生計算,驗證剛才的想法.
教學反思:
片段一:學生答案是五花八門,有些甚至出人意料,但可以看出他們都在認真思考,積極動腦.由此看來,學生需要老師的鼓勵,需要充分展示自己才華的舞臺.想想自己平時在這方面可能做的還不夠,今后應每堂課給予學生這樣的機會,那樣必然會出現精彩紛呈的局面.
片段二:如果一開始就讓學生進行測量,計算出表面積,學生一下子就能找出怎樣包裝最省材料,但是就失去了今天學習表面積的變化的意義.這個活動是在前面學生初步感知表面積變化的規律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的實際問題,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的數學知識,同時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為了避免活動的盲目性,讓學生進行討論,形成一定的共識,再開展活動,進行研究,提高效率.最后,通過計算,讓學生進一步確信最佳的包裝方法.這樣通過有效的操作,從而提高了學習的效率,促進了學生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