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稍復雜的分數乘法實際問題(一)
1.某糧庫原來有大米1500袋,運走3/5,還剩多少袋?
2.少先隊員一共采集標本168件,其中5/8是植物標本,其余是昆蟲標本。昆蟲標本有多少件?
3.張大伯有一塊長方形菜地,長30米,寬20米。這塊地的7/12種茄子,其余種番茄。番茄種了多少平方米?
學生認真讀題后獨立列式解答,講評時重點讓學生說說解題思路。
4.(1)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用去多少千克/
(2)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還剩多少千克?
(3)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千克,還剩多少千克?
學生獨立思考后解答,講評時將這三小題進行比較,比較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以及解題思路。
四、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在解題時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業
課內作業:完成練習十六第1-4題。
課前思考: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熟悉掌握分數乘法的意義,初步掌握分數四則混合運的基礎是,引導學生利用對“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以及其他相關數量關系的已有認識,解答一些稍復雜的、與分數的有關的實際問題。這些問題都是“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實際問題的發展,需要學生用分數乘法和加、減法加以解決。
例2是已知六年級參加運動會的總人數,以及其中男運動員占總人數的幾分之幾,求女運動員人數的實際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根據需要解決的問題,想到先用分數乘法算出男運動員的人數。
教材上出現的解法是對學生的基本要求,而對于另一種算法,則不要求學生掌握,這樣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算法,有利于降低學習難度。
課前思考:
這是分數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我認為對學生的要求可提高到兩種方法都要求掌握,今天是第一課時,要求學生用兩種不同的思考方法來分析解決這類實際問題,等學生熟練以后,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進行解答。
為了達到這樣的目標,是否可將復習口答題修改為:
一、將3、4兩題改為連續兩問:
1、一根繩子長12米,剪去了1/4,剪去了( )米。
數量關系是什么?怎么想的?怎樣計算?
還剩下( )米?怎樣想?
二、將1、2題改為:
1、五(1)班中男生人數占全班人數的2/5
數量關系是什么?
那么女生人數占全班的( )。
數量關系是什么?
2、一本故事書已看了2/7
數量關系是什么?
還剩全書的( )。
數量關系是什么?
課后反思:
本課時的教學內容是《稍復雜的實際問題》,有些實際問題結構特殊,變化多樣,數量關系復雜,必須教給學生一些行之有效的解題策略,才能理清解題思路。就本節課所學內容來說利用畫線段圖來幫助分析數量關系這一解題策略能使隱藏的關系明朗化,復雜問題簡單化,幫助學生找到解題思路。教學中應抓好以下幾點:
1.在有目的的指導中生成“策略”。解決問題需要運用有效的策略,而學生策略性知識的生成與發展來自于教師的精心設計與指導。指導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獲得各種策略的指導,二是運用策略解決各種問題的指導。高年級要加大“策略”指導的力度,使學生隨年級的升高能經常運用策略解決問題。其次,要引導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學習策略。即引導學生在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究、發現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策略。第三,對同一策略要反復進行指導,直至學生能靈活運用。例如,在本課時的學習中,學生能通過探究和練習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但關鍵還要注意學生是否真正理解了這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