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認識》說課稿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一 說教材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長方體和正方體,這是學生比較深入地研究立體幾何圖形的開始。
幾何知識具有很高的抽象性,而這節課又是學生初次較深入研究立體幾何圖形,因此,根據本節課的地位和以小學生形象思維為主,空間薄弱的特點我確定本節課的
二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使學生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長、寬、高。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初步看立體圖形的能力。并逐步形成空間觀念。
情感目標;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三 教學重、難點
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面、棱、頂點的特征,認識其長、寬、高是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在于形成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概念,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四 教學方法
針對幾何知識教學的特點,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以及小學生形象思維為主空間觀念薄弱的特點,我打算采用講授法、觀察發現法,以及分組討論合作探究的形式,并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輔導教學,讓學生在觀察感知各種實物的基礎上動手操作,比一比、量一量、做一做,利用這些方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一系列有序活動培養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使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會學生學習。
本節課的內容屬于幾何知識中的概念教學,立體圖形的教學必須在利用實物模型的直觀活動中,通過分析、比較、綜合、初步概括形體的特征,在此基礎上抽象出圖形,所以,我確定本次課的教學過程為:
五 教學過程
(一)從分類中引入
1、請看大屏幕,以4人組為單位,把大屏幕上的圖片進行分類。
小組匯報。要求:你們是怎樣分類的?標準是什么?
[學習生活中的數學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這要讓學生從生活中接觸過的物體圖片,體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學生在分類時,有的按制作材料不同分類;有的按形狀不同分類;有的按大小分類;有的按顏色分類……課中讓學生知道數學課研究的是形狀,大小,顏色和材料不是數學課研究的對象。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體驗我們的數學學習和生活緊密相連。]
2、仿照以長方體與非長方體為標準的組分類法,請大家把所有的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挑出來。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長方體和正方體(出示課題)。把另一堆放在一邊。
(二)在觀察討論中了解長方體、正方體面的特點
1、拿一個長方體,讓學生觀察后,問:它是什么圖形?長方體的面有什么特點?
學生觀察后討論特點,并說明你怎么證明?
匯報:長方體有6個面,6個面都是長方形,相對的面大小相等。
例如證明相對的面大小相等:(學生可能會有以下幾種方法)
(1)可以通過度量長和寬算出面積。
(2)可以把一個面用剪刀剪下來與相對的面去比。
(3)也可以把一個面描在紙上,再用相對的面去比。
……
[ 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這里,讓學生觀察長方體面的特點后,驗證自己的觀察。驗證的方法是開放的,學生可以發揮想象力,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驗證,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創造欲望得到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