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教學設計與反思
三、鞏固練習,深化理解
1、師出示一個長方體藥盒,問:你能計算出它的表面積嗎?(不能。)為什么?(生:因為不知道每個面的長和寬、)現(xiàn)在告訴你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是10、8、6厘米,你能算出它的表面積嗎?只列出算式不計算。
2、生獨立計算。
3、師:通過列算式,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只要知道了長方體的長、寬、高,我們就可以求出它的表面積。)
簡析:此環(huán)節(jié)是加強了學生對所學內容進一步理解深化鞏固,也是對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抽象過程。
四、聯(lián)系實際、學以致用
1、師:請同學們拿出正方體藥盒,幫助工人師傅計算一下要加工100個這樣的藥盒,至少要用多少紙板?
2、師出示一個正方體紙盒,讓學生觀察有什么特別之處?(只有5個面)告訴學生它的棱長是10厘米,求出制作一個這樣的紙盒至少要用多少紙板?(只說算式)
3、師:假如我們的教室要重新粉刷,你能計算出需要粉刷的面積是多少嗎?請同學們利用老師給大家準備的測量工具,分工合作,看哪一個組最先計算出結果。(可把學生分成兩個或三個組,在實際測量中遇到困難可與本組同學或老師進行交流)
簡析:數學學習,從理解知識到具體應用,解決實際問題,這是一次“飛躍”。本節(jié)課所設計的練習題都是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物品,靈活應用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意義和計算方法解題,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應用中發(fā)展智能。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還了數學的本來面目。
五、課堂總結
師: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簡析:歸納本節(jié)課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總結交流學習方法,對知識的掌握及今后的學習相得益彰。
反思:
“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因為這種發(fā)現(xiàn),理解最深,也是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guī)律和聯(lián)系。”(著名數學家波利亞)在這個案例中,從學生已有的知識以及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具體事物出發(fā),通過實物、教具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知識,給學生充分觀察和實際操作的機會,讓他們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來源于生產實踐,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興趣,這是新大綱中所強調的。教師遵循了新大綱的理念,從生活實際引入,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探索新知識的條件,讓學生參與到獲取新知識的過程中去。將抽象的知識變成了學生能看得見、摸得著的現(xiàn)實東西,使學生在觀察和操作中,對知識的思考與實物模型的演示和操作有機的結合起來,在學生頭腦中形成表象,建立概念,以動促思。引導學生在探索中發(fā)現(xiàn)和總結出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方法,并給學生機會,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在多種算法的交流中選擇適合自己的算法,不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有助于學生形成探索性學習方式,我們深刻體會到老師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不包辦代替,努力創(chuàng)設情景,提供空間,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讓學生充分經歷-和感受了知識產生和發(fā)展的過程,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xiàn)實中去,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意義和計算方法,并且初步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和應用數學的意識。使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建立了自信心,激發(fā)了求知欲,獲得了成功得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