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積的變化 教案
教學目標1、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探索并發現長方體或正方體拼接前后有關幾何體表面積的變化規律,并讓學生應用發現的規律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空間與圖形學習的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維。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應用發現的表面積變化規律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2、難點:幾何體表面積變化規律的探索。
教學過程
一、教學引入
教師先取出2個正方體拼成長方體。
問:和原來的2個正方體比,什么變了?什么沒變?
揭示課題:探索表面積的變化。
二、實踐活動
1、拼拼算算( 正方體)。
(1)計算比較
師問:拼成的長方體表面積與原來2個正方體表面積的和進行比較,你有什么發現?
生:表面積小了。
生:表面積比原來少了2個正方形的面。
讓學生具體說說少了哪二個面和怎樣發現的。
(2)分組操作
先明確要求:要把幾個正方體排成一排。
邊操作,邊填表,邊思考,完成后找出規律。
學生操作完成。
(3)交流匯報
師問:① 2個正方體原來共有幾個面?拼在一起后少了幾個原來的正方形面?
② 3個正方體原來共有幾個面?拼在一起后少了幾個原來的正方形面?
③ 你發現了什么規律?(每多一個正方體拼,表面積就減少2個正方形的面)
2、拼拼算算( 長方體)。
師問:用下邊的兩個長方體拼成三個不同的大長方體,你有什么發現?
學生操作后匯報。
生:體積不變,表面積變了。
生:比原來少了2個面,但不同的拼法,減少的面積就不同。
師:怎樣拼,大長方體的表面積最大?怎樣拼,表面積最小?怎樣驗證?
學生充分發表觀點,教師適時點評。
學生計算:三個長方體的表面積分別比原來減少了多少?
3、拼拼說說。
師問:把6個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拼成不同的長方體,有幾種拼法?
學生拼一拼,說說哪個長方體的表面積大?大多少?
追問:為什么?(表面積要大,減少的面積就要小)
提示學生用前面發現的規律加以說明。
4、指導運用。
把10盒火柴拼一拼,看看怎樣包裝最省紙。
學生在小組中交流。
匯報結果,說說想法。
三、課堂總結 (略)
四、布置作業
1、將下圖所示的一根長方體木料截成相等的3段,表面積之和比原來增加多少?
2、將12個棱長1厘米的小方塊拼成一個長方體,表面積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