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數學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 > 行程問題(精選8篇)

行程問題

發布時間:2023-07-08

行程問題(精選8篇)

行程問題 篇1

  說課設計

  ——現代教育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的整合

  福建省閩侯縣尚干中心小學   林惠貞   郵編:350112     郵箱  

  眾所周知,未來的教育,倡導開放式學習,把學習的地點擴展到社會、網絡;倡導探索式學習,積極引導學生探索未知領域;倡導合作式學習,通過共享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倡導多學科之間的整合、相互應用。未來教育模式要求學生圍繞一個問題,利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積極主動地投身于探究活動,去收集相關的資料,并解決實際問題。結合這兩個方面,我依據維果茨基的支架理論,應用美國java互動教學軟件,讓學生小組合作,自主探索,實踐第一課時的學習。

  是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九冊第54~59頁的教學內容。學生在前幾冊教材中已經學習過了有關速度、時間、路程之間數量關系的應用題。但是以前學習的這種應用題,都是研究一個物體的運動情況,從這部分教材開始,將要研究兩個物體的運動情況。這里以相遇問題為主,研究兩個物體在運動中的速度、時間、路程之間的數量關系。兩個物體運動的情況是多種多樣的有方向問題,出發地點問題,還有時間問題。學生要全部掌握這些是比較困難的。本冊教材的重點是教學兩個物體相向運動的應用題。

  因此,特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

  1、知識與技能目標

  理解“相遇問題”的意義,形成兩個物體運動的空間觀念。

  2、解決問題目標

  引導學生探索發現“相遇問題”的數量關系,掌握解題思路和解答方法,正確解答求路程的應用題。

  3、情感與態度目標

  創設師生互動情境,在民主、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中,培養學生嚴謹科學的學習態度、勇于探索創新的精神以及樂于合作的意識,發展學生的個性。

  教學重點:相遇應用題的數量關系。

  教學難點 :理解“相遇”“相向而行”“速度和”的含義。

  課前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

  單個物體運動的數量關系:速度×時間=路程

  路程÷速度=時間

  路程÷時間=速度

  課程資源:有足夠多的計算機提供給每一個學生學習使用。

  ·  接入到網址  

  課的準備:在上課之前,必須仔細閱讀并會使用中登載的java插件5.2 understanding distance, speed, and time  活動。檢查教室里的所有學生電腦,保證課上學生能正常上網操作,把活動的網址書簽和練習紙復制給學生。

  教學過程 

  一、復舊引新,插件導入  

  1、出示復習題:

  張華每分鐘走60米,走了3分鐘,一共走了多少米?

  學生解答并復習速度、時間、路程三者間的數量關系。

  2、利用java插件,導入  新課:

  在前面復習一個物體運動的數量關系的基礎上,今天接著學習——“兩個物體的運動”。

  學好兩物體相向運動的相遇問題,關鍵是弄清每經過一個單位時間,兩物體之間的距離變化。由于學生在這方面的生活經驗較少,往往不易理解相向運動的變化特點,為此特別采用java插件進行教學。

  導入  新課后,讓學生借助插件自主研究: ①兩個物體在兩地同時出發,行駛的方向可能會出現哪幾種情況?在學生操作的基礎上,理解“相向、背向、同向”三種情況。②兩個物體同時同地出發,行駛的方向可能會出現哪幾種情況?在學生討論、操作的基礎上,理解“背向而行、同向而行”。

  這樣,一開始就讓學生自己擺弄java插件,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二、主動探索,學習新知

  1、利用插件,完成準備題

  張華和李東同時從兩地出發,相對跑來。張華每秒跑2米,李東每秒跑3米,經過6秒兩人相遇。兩地相距多遠?

  這部分,先進行插件應用的指導:將張華的起點定在“0米”處,將李東的起點定在“80米”處。將張華的速度定為每秒2米,將李東的速度定為每秒3米。要求學生利用插件自主探索,手動操作兩人同時從兩地出發1秒鐘、2秒鐘、3秒鐘……所走的路程。理解什么是“相遇”。在這個過程中,滲透了“量變引起質變”的哲學思想。

  在前面動手操作的基礎上,讓學生再次利用插件解決準備題,看每秒兩人距離的變化,讓學生在表中填寫數目,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隨著兩人跑的時間一秒一秒的地增加,兩人所跑的路程的和怎么變化?兩人之間的距離同時發生什么變化?并理解相遇時兩人所走的路程和就是兩地的距離,這一重要的數量關系,為例題學習打下基礎。

  2、應用插件,探究“速度和×時間=路程”

  學生四人小組合作自主設制插件中的兩人運動的方向、時間、速度,解答出例題:小強和小麗同時從自己家相向而行。小強每秒跑6米,小麗每秒跑4米,經過(   )秒兩人在校門口相遇,他們兩家相距多少米?

  教師引導學生比較多種解法,根據乘法分配律得出“速度和×時間=路程”的公式,并比較一下哪種解法更簡便。

  至此,可拋棄暫時的支架,隨著學生能力的提高,讓學生拋棄插件完成基本練習、變式練習和拓展練習。

  三、應用新知,拓展思維

  1、 基本練習

  兩列火車從兩個車站同時相向開出,甲車每小時行44千米,乙車每小時行52千米,經過2.5小時兩車相遇。兩個車站之間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2、變式練習

  兩輛汽車同時從一個地方向相反的方向開出。甲車平均每小時行44千米,乙車平均每小時行38千米。經過3小時,兩車相距多少千米?

  3、拓展練習

  小兔每分鐘跑10米,烏龜每分鐘跑2米,請同學們借助插件設計它們的運動情況,提出問題并解答。

  教師提供范例:小兔和烏龜同時從兩地出發,相向而行,小兔每分鐘跑10米,烏龜每分鐘跑2米,3分鐘后它們相遇,兩地相距多少米?

  這三組練習,設計由淺入深,從基本模仿練習、到改變出發點和運動方向的變式練習、到提供基本條件,由學生自己設計運動情況編題,這些練習層次清楚、由易到難、螺旋上升、富有創造性。特別是拓展練習,更是展示了學生對固定思維模式的突破,引導學生高層次地思考。

  四、整理歸納,完善認知:

  今天我們研究了兩個物體的運動,與前面學的一個物體的運動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這樣的小結既首尾照應又承前啟后,力圖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

  這一節課,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充分體現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自主學習、團隊合作的精神,利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的整合,提高了學生從internet網和其它媒體上獲取資料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精神、創新意識。但利用插件教學也有其不足之處:比如說受插件的限制,某些數據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可操作性上有所欠缺。

行程問題 篇2

  課題三:行程問題(一)(a)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54頁準備題和例3及相應的“做一做”,練習三十五的第1~3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理解有關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關系,學會解答已知兩個物體運行的速度和相遇時間,求路程的應用題.

  教具準備

  寫好準備題和例3的小黑板兩塊,有條件的學?蓽蕚溲菔尽跋嘤鰡栴}”的活動教具一套.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教師板書題目:“張華每分鐘走60米,他3分鐘走多少米?”

  指名學生解答,教師板書算式:

  60×3=180(米)

  教師:“解答這道題時,我們用到哪種常見的數量關系?”指名學生回答,教師在算式下面板書:

  速度×時間=路程

  教師:“像這樣有關速度、時間和路程的應用題,通常叫做‘行程問題’.”(板書課題:行程問題)“在這道題里,運行的物體有幾個?”(一個)“今天我們來學習兩個物體運行的行程問題.”

  二、新課

  1.教學“準備題”.

  教師出示寫好準備題的小黑板(題目下應畫出表示運行的示意圖).請一名學生讀題,并解釋題意.

  教師:“在這道題中運行的物體有幾個?他們是怎樣運行的?”

  請兩名學生到黑板前面來表演一下(或者用教具做演示).

  教師:“你們兩人代表張華和李誠.我說‘走’,你們就同時從兩邊向對方走.大家注意他們兩個之間的距離發生了什么變化.最后怎么樣了?好,現在開始──走.”(兩學生走,最后碰到一起.)“這就叫做‘兩人同時從家里出發,向對方走去’.也叫做‘同時出發,相對而行’,或者‘同時出發,相向而行’.大家可以看到他們每走一分鐘,他們之間的距離就縮短一段.縮短的這一段,就是他們兩人每分鐘所走的路程的和.最后他們碰到一起,就叫做‘相遇’.”

  請全班學生打開教科書第54頁,根據“準備題”的條件,填題中的表.

  然后,請一名學生回答表下面的問題,引導學生觀察表中數據的變化.說明出發后兩人所走的路程越來越多,兩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短.3分鐘后,兩人之間的距離變成0,也就是說相遇了.這時,兩人所走的路程的和恰好是張華和李誠家之間的路程390米.

  教師:“由此可知,兩人從兩地同時出發,相對而行,最后相遇.他們所走的路程之和就是這兩地之間的路程.”

  2.教學例3.

  教師出示寫好例6的小黑板(題目下應畫出表示運行的示意圖).引導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教師:“從圖上可以看出,小強和小麗是同時從自己家出發,向對方走去.經過4分鐘,兩人在校門口相遇.根據我們剛才做的表演,這說明什么?”(說明他們兩人4分鐘走過的路程之和等于他們兩家之間的路程.)“好!現在題目要求他們兩家相距多少米,應該怎樣計算?”(可以先求出兩人各自走的路程,再加起來.)

  指名學生口述,教師板書第一種解法:

  65×4+70×4

 。260+280

  =540(米)

  答:他們兩家相距540米.

  教師:“誰能想出這道題有沒有別的解法?”

  (可以再讓兩名學生扮演小強和小麗走一走.注意每走1分鐘,稍微停一下,經過4分鐘,兩人相遇.)

  教師:“由于兩人是同時出發,所以,可以先求出兩人每分鐘所走的路程之和,再乘以4,就是他們兩人4分鐘所走的路程.那么,誰會列式解答?”

  指名學生口述,教師板書第二種解法:

 。65+70)×4

  =135×4

  =540(米)

  答:他們兩家相距540米.

  教師:“現在,我們再來看一看,這兩種解法有沒有什么聯系.”引導學生比較兩種解法的思路:“第一種解法是先分別求出每個人所走的路程,再加起來.而第二種解法是先求出兩人每分鐘所走的路程的和──我們叫它‘速度和’,再乘以兩人同時走的時間──4分鐘.”(板書:速度和)

  再引導學生比較兩種解法的算式:“從算式來看,兩個算式之間恰好符合乘法分配率.計算方法不同,但結果相同.所以,第二種解法計算起來比較簡便.”

  三、課堂練習

  1.做第55頁“做一做”的第1題.

  先讓學生讀題,并認真看圖中的條件.特別要讓學生注意兩人行進的方向和相遇這個條件,防止有的學生沒弄清題意就套用例題的計算方法.使學生在認真分析數量關系的基礎上列式解答.

  2.做第55頁“做一做”的第2題.

  請一名學生讀題,教師著重解釋什么叫做“同時相向開出”.然后讓學生自己在練習本上解答.再集體訂正.

  四、小結和布置作業

  1.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兩個物體同時相向運行的行程問題.同學們在解答這樣的應用題時,一定要先弄清兩個物體運行的方向、速度和時間,再解答.”

  2.作業:練習十四的第1~3題.

行程問題 篇3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56頁復習題和例4及相應的“做一做”,練習十四的第4~8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學會解答已知兩地之間的路程和兩個物體運行的速度,求相遇時間的應用題.

  教具準備

  寫好復習題的小黑板一塊,有條件的學校可準備演示“相遇問題”的活動教具一套.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練習.

  做練習三十三的第4題.

  學生在練習本上做,教師看表計時.做完后,集體訂正,表揚做得又對又快的同學.

  2.做第56頁的“復習題”.

  教師出示寫好復習題的小黑板(題目下應畫出示意圖).

  讓學生自己審題,在練習本上解答.然后請一名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分析、解答的.

  教師板書:   (50+40)×3

 。90×3

 。270(米)

  答:兩地相距270米.

  二、新課

  教師把小黑板上的復習題改成例4,同時把示意圖中表示3分鐘所走的路程的標志擦去,把表示兩地距離的“?米”改為“270米”(如下).

  教師:“這道題告訴我們兩地之間的路程和兩人的速度,求經過幾分鐘兩人相遇.根據我們剛才做過的復習題,大家想一想應該怎樣解答?”

  學生:“由于兩人是相對而行,每走1分鐘,兩人之間的距離就縮短(50+40)米,所以只要看270米里面有幾個(50+40)米,就是經過幾分鐘兩人相遇.”

  教師:“根據這個思路,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試著解答.”

  做完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列式解答的,教師板書:

  270÷(50+40)

 。270÷90

 。3(分)

  答:經過3分鐘兩人相遇.

  三、課堂練習

  1.做第56頁的“做一做”.

  請學生先一起看題,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說一說應該怎樣分析和思考,然后讓學生在練習本上解答.教師巡視指導,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2.做練習十四的第5題.

  教師巡視,最后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和布置作業

  1.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已知兩地之間的路程和兩個物體運行的速度,求相遇時間’的應用題.這恰好與上節課學的‘已知兩個物體運行的速度和相遇時間求路程’的題目是相反的應用題.根據行程問題的基本數量關系‘速度×時間=路程’和‘路程÷速度=時間’,在解答相對同時出發的相遇問題時,我們可以得到下面的數量關系.”

 。ò鍟核俣群汀料嘤鰰r間=路程,路程÷速度和=相遇時間)

  2.作業:練習十四的第6~8題.

行程問題 篇4

  《小數加減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

  _四年級數學教研組集體備課教學案例  

  知識目標:

  1、在理解小數加、減法意義的基礎上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小數加、減法筆算和簡單的口算.

  2、應用加法的運算定律,使一些小數計算簡便.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遷移類推的能力.

  情感目標:

  使學生感悟到數學源于生活,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包括小數加、減法的意義、計算法則。小數加、減法的意義與整數加、減法的意義相同,只是計算的數的范圍不同,比以前擴大了.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在算理上也與整數的一致,都是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這里著重使學生理解小數加、減法中小數點對齊的道理,一方面理解和掌握小數加、減法的意義,另一方面理解算理,總結計算法則,適當擴大小數的位數,提高計算的熟練程度.

  本小節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在理解小數加、減法意義的基礎上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教學難點 是:理解“小數加、減法中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教法:知識的遷移、對比法、嘗試法等

  教學案例設計:

  《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教學目標 :

  1.理解小數加減法的意義,并掌握計算法則.

  2.運用法則和運算定律使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筆算小數加、減法.

  3.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遷移類推能力.

  教學重點:

  小數加、減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

  教學難點 :

  理解“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教學步驟 :

  一、引子:

  筆算:少先隊員采集中草藥,第一小隊采集了3735克,第二小隊來集了4075克.兩個小隊一共采集了多少克?(投影片1)

  讀題,用豎式解答.(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說一說:整數加、減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

  二、探究新知

  教學例1:(演示課件“小數的加、減法”) 下載

  (一)小數加法的意義

 。1)教師提問:怎樣列式?

  (2)小組討論:例1與復習題比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引導學生比較后說出:要把兩個小隊采集的千克數合并起來,所以要用加法計算.列式為 3.735+4.075(板書)

  教師提示:小數加法的意義與整數加法的意義相同,也是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板書:小數加法的意義)

  (二)探究小數的計算法則

  小數加法又該怎樣計算呢?(板書:計算)

  例1、3.735+4.075

 。1)結合整數的計算法則,先試述自己的思路,大家討論

  (2)通過列式的過程理解小數加法的意義和證書加法的意義一樣

 。3)學生試算 3.735+4.075(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4)教師提問:得數7.810末尾的“0”怎樣處理?

  引導學生說一說,用堅式計算 3.735+4.075時,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有沒有什么小技巧——小數點對齊,就是數位對齊)

  例2、計算12、03+0、875

  (1)    大家商討

  (2)    試算,二個人在黑板上板書,老師也板書   12、03

  +0、875

 。3)大家發表意見,總結小數的計算法則及計算技巧(小數點對齊、小數點對齊有什么意義?)

  (4)引導學生總結:小數加法與整數加法在計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樣計算小數加法?

 。ㄓ烧麛导臃愅茖W習小數加法,由直觀到抽象,學生易理解、易掌握.再由遷移法對小數減法進行推導)

  2.教學例2:

  出示例3(繼續演示課件“小數的加、減法”) 下載,

 。1)引導學生觀察比較:例2的條件和問題與例1比較有什么變化?

  (2)通過列式,引導學生理解小數減法的意義和整數減法的意義一樣

 。3)直接引導學生進行試算,二人板書,教師板書(錯誤的)

 。2)觀察、總結小數減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強調出小數點對齊的重要。

 。3)延伸思考:教師提問:咱們把千克數改寫成克數

  教師提問:整數減法式題個位是幾減幾?小數減法式題被減數的千分位上沒有數,計算時怎么辦?

  大家討論,發表意見

  學生嘗試:(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教師巡視指導.

  教師最后說明:被減數千分位上沒有數可以添“0”再減,也可以不寫“0”,把這一位看做“0”來計算,以后計算時,遇到這種情況也可以這樣處理.

  三、課堂練習:

  1、個人班級AA制比賽(書寫漂亮、計算正確)

  反饋練習:7.81-4.075 0.4-0.375(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練習:教材第113頁上面的“做一做”的題目

  計算下面兩題,并且驗算.

  12.16+5.347 0.4-0.125

  2、小組合作探究——教學例3

  2、出示例3   6.08+12.3+9.72=

  小組討論:應該怎樣計算?

  3、每個小組推出一名學生板書

  4、集體訂正

  3、計算器速算賽

  先發表如何使用計算器進行小數的加減計算

  速算賽:每人手拿計算器,老師和學生一起計算,老師一邊說數,一邊和學生一起輸入計算,老師說答案,對的學生馬上起立,再算再起立,如此反復。

  四、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了什么?誰能說到點子上?這節課你要囑咐大家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業 探究活動)

  《小管家》

  活動目的

  1. 通過讓學生小組活動,培養學生的交流、合作意識.

  2. 通過讓學生記錄家里一周的開支,使學生進一步熟悉用小數表示錢數的方法,鞏固小數加減法計算.

  3. 通過讓學生記錄家里一周的開支,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在日常家庭生活中的應用,并從小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

  活動準備

  結合自己家里,設計一個家庭一周開支記錄.

  × ×家庭一周開支記錄

  × 年×月-----×月×日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總計

  項目

  金額

  項目

  金額

  項目

  金額

  項目

  金額

  項目

  金額

  項目

  金額

  項目

  金額

  -----

  -----

  -----

  -----

  -----

  -----

  -----

  -----

  -----

  小計

  小計

  小計

  小計

  小計

  小計

  小計

  活動過程 

  1.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

  2.在活動前,要請每位學生自己當一回小管家, 每天晚上問一下爸爸媽媽家里一個星期要花多少錢?都花在了什么地方? 然后仿照上表,把每一筆開支都記錄下來,計算一下每天花了多少錢;一周一共花了多少錢.

  3、可以思考哪個項目的花銷可以省掉,總總可以為家庭節省多少錢?如果節省的話,實際可以花銷多少錢

行程問題 篇5

  《行程問題》說課設計

  ——現代教育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的整合

  福建省閩侯縣尚干中心小學   林惠貞   郵編:350112     郵箱  

  眾所周知,未來的教育,倡導開放式學習,把學習的地點擴展到社會、網絡;倡導探索式學習,積極引導學生探索未知領域;倡導合作式學習,通過共享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倡導多學科之間的整合、相互應用。未來教育模式要求學生圍繞一個問題,利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積極主動地投身于探究活動,去收集相關的資料,并解決實際問題。結合這兩個方面,我依據維果茨基的支架理論,應用美國java互動教學軟件,讓學生小組合作,自主探索,實踐《行程問題》第一課時的學習。

  《行程問題》是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九冊第54~59頁的教學內容。學生在前幾冊教材中已經學習過了有關速度、時間、路程之間數量關系的應用題。但是以前學習的這種應用題,都是研究一個物體的運動情況,從這部分教材開始,將要研究兩個物體的運動情況。這里以相遇問題為主,研究兩個物體在運動中的速度、時間、路程之間的數量關系。兩個物體運動的情況是多種多樣的有方向問題,出發地點問題,還有時間問題。學生要全部掌握這些是比較困難的。本冊教材的重點是教學兩個物體相向運動的應用題。

  因此,特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

  1、知識與技能目標

  理解“相遇問題”的意義,形成兩個物體運動的空間觀念。

  2、解決問題目標

  引導學生探索發現“相遇問題”的數量關系,掌握解題思路和解答方法,正確解答求路程的應用題。

  3、情感與態度目標

  創設師生互動情境,在民主、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中,培養學生嚴謹科學的學習態度、勇于探索創新的精神以及樂于合作的意識,發展學生的個性。

  教學重點:相遇應用題的數量關系。

  教學難點 :理解“相遇”“相向而行”“速度和”的含義。

  課前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

  單個物體運動的數量關系:速度×時間=路程

  路程÷速度=時間

  路程÷時間=速度

  課程資源:有足夠多的計算機提供給每一個學生學習使用。

  ·  接入到網址  

  課的準備:在上課之前,必須仔細閱讀并會使用中登載的java插件5.2 understanding distance, speed, and time  活動。檢查教室里的所有學生電腦,保證課上學生能正常上網操作,把活動的網址書簽和練習紙復制給學生。

  教學過程 

  一、復舊引新,插件導入  

  1、出示復習題:

  張華每分鐘走60米,走了3分鐘,一共走了多少米?

  學生解答并復習速度、時間、路程三者間的數量關系。

  2、利用java插件,導入  新課:

  在前面復習一個物體運動的數量關系的基礎上,今天接著學習行程問題——“兩個物體的運動”。

  學好兩物體相向運動的相遇問題,關鍵是弄清每經過一個單位時間,兩物體之間的距離變化。由于學生在這方面的生活經驗較少,往往不易理解相向運動的變化特點,為此特別采用java插件進行教學。

  導入  新課后,讓學生借助插件自主研究: ①兩個物體在兩地同時出發,行駛的方向可能會出現哪幾種情況?在學生操作的基礎上,理解“相向、背向、同向”三種情況。②兩個物體同時同地出發,行駛的方向可能會出現哪幾種情況?在學生討論、操作的基礎上,理解“背向而行、同向而行”。

  這樣,一開始就讓學生自己擺弄java插件,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二、主動探索,學習新知

  1、利用插件,完成準備題

  張華和李東同時從兩地出發,相對跑來。張華每秒跑2米,李東每秒跑3米,經過6秒兩人相遇。兩地相距多遠?

  這部分,先進行插件應用的指導:將張華的起點定在“0米”處,將李東的起點定在“80米”處。將張華的速度定為每秒2米,將李東的速度定為每秒3米。要求學生利用插件自主探索,手動操作兩人同時從兩地出發1秒鐘、2秒鐘、3秒鐘……所走的路程。理解什么是“相遇”。在這個過程中,滲透了“量變引起質變”的哲學思想。

  在前面動手操作的基礎上,讓學生再次利用插件解決準備題,看每秒兩人距離的變化,讓學生在表中填寫數目,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隨著兩人跑的時間一秒一秒的地增加,兩人所跑的路程的和怎么變化?兩人之間的距離同時發生什么變化?并理解相遇時兩人所走的路程和就是兩地的距離,這一重要的數量關系,為例題學習打下基礎。

  2、應用插件,探究“速度和×時間=路程”

  學生四人小組合作自主設制插件中的兩人運動的方向、時間、速度,解答出例題:小強和小麗同時從自己家相向而行。小強每秒跑6米,小麗每秒跑4米,經過(   )秒兩人在校門口相遇,他們兩家相距多少米?

  教師引導學生比較多種解法,根據乘法分配律得出“速度和×時間=路程”的公式,并比較一下哪種解法更簡便。

  至此,可拋棄暫時的支架,隨著學生能力的提高,讓學生拋棄插件完成基本練習、變式練習和拓展練習。

  三、應用新知,拓展思維

  1、 基本練習

  兩列火車從兩個車站同時相向開出,甲車每小時行44千米,乙車每小時行52千米,經過2.5小時兩車相遇。兩個車站之間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2、變式練習

  兩輛汽車同時從一個地方向相反的方向開出。甲車平均每小時行44千米,乙車平均每小時行38千米。經過3小時,兩車相距多少千米?

  3、拓展練習

  小兔每分鐘跑10米,烏龜每分鐘跑2米,請同學們借助插件設計它們的運動情況,提出問題并解答。

  教師提供范例:小兔和烏龜同時從兩地出發,相向而行,小兔每分鐘跑10米,烏龜每分鐘跑2米,3分鐘后它們相遇,兩地相距多少米?

  這三組練習,設計由淺入深,從基本模仿練習、到改變出發點和運動方向的變式練習、到提供基本條件,由學生自己設計運動情況編題,這些練習層次清楚、由易到難、螺旋上升、富有創造性。特別是拓展練習,更是展示了學生對固定思維模式的突破,引導學生高層次地思考。

  四、整理歸納,完善認知:

  今天我們研究了兩個物體的運動,與前面學的一個物體的運動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這樣的小結既首尾照應又承前啟后,力圖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

  這一節課,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充分體現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自主學習、團隊合作的精神,利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的整合,提高了學生從internet網和其它媒體上獲取資料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精神、創新意識。但利用插件教學也有其不足之處:比如說受插件的限制,某些數據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可操作性上有所欠缺。

行程問題 篇6

  相遇求路程的應用題是在學生掌握了一個物體的簡單行程問題的基礎上,初次接觸有關兩個物體運行的較復雜的行程問題。其中必須讓學生明確“運動方向”、“出發時間”“運行結果”等運動要素。教學時,以一個物體運動的特點和數量關系為基礎,讓學生認識“相遇問題”的特征,掌握此類應用題的解答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中,通過多媒體的演示,讓學生了解兩個物體在同一段路上運動的方向、地點、時間和結果等方面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這樣學生觀察起來直觀、易懂,興趣調動起來了。通過填寫表格,讓學生理解“張華走的路程+李誠走的路程=他們兩家的距離”為例5的解法作了鋪墊。

  在例5的解題中,教師利用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小強走的路程+小麗走的路程=兩家的距離”,同時,通過多媒體演示,讓學生認識“速度和”,理解“4個每粉兩人所走的路程的和與兩家的距離是相等的”從而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解題思路,掌握解答方法。

行程問題 篇7

  教學內容:教材第54頁的內容及練習八的5~10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小組合作、自主探究,使學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理解和掌握行程問題中速度、時間、路程三個數量的關系。

  2、通過課堂上的合作學習、匯報展示、互動交流,提高學生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讓學生通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在交流評價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難點:

  速度的概念及速度、時間與路程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

  各種交通工具的速度調查。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目標

  1、創設情境:同學們乘坐過哪些交通工具,你知道他們的速度嗎?

 。1)學生自由發言。

  (2)出示幾種交通工具的速度:

  自行車   每分鐘行駛225米

  公共汽車 每小時行駛30千米

  摩托車   每小時行駛15千米

  小汽車   每小時行駛60千米

  師:可以看出,同學們真留意生活中的數學知識,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與“速度”有關的數學問題——行程問題。

  2、提出學習目標:請同學們想一想,哪些問題值得我們研究呢?

  讓學生說一說再出示目標:

 。1)速度指的是什么?怎么表示?

 。2)行程問題中有哪些數量?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設計意圖] 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充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進一步體驗數學來源于生活。同時激發發的學習動機,讓他們帶著明確的目標進行自學。

  三、分層練習,拓展延伸

  1、基本訓練

 。1)出示幾種速度,用簡便方法寫出來(練習八第5題)。

  獵豹奔跑的速度可大每小時110千米

  蝴蝶飛行的速度可達每分鐘500米

  聲音的傳播速度是每秒鐘340米

 。2)練習八第6題。

  2、拓展提高

  (1)

  速度

  時間   

  路程

  225米/分

  12分

  10小時

  1200千米

  50米/秒  

  350米

  學生獨立計算,訂正時,讓學生說說是怎樣做的?

 。2)小明從家到學校要步行20分鐘,他的步行速度是95米/分,每天上學放學要走兩個來回。小明每天上放學一共要走多少米?

  [設計意圖]通過設計層次性作業,使各類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所鞏固提高。

  四、總結反思,布置作業

  1、說說這節課的收獲。

  2、作業:練習八的第7、8、9和10題(第10題是提高題)。

行程問題 篇8

  知識目標:

  1、在理解小數加、減法意義的基礎上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小數加、減法筆算和簡單的口算.

  2、應用加法的運算定律,使一些小數計算簡便.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遷移類推的能力.

  情感目標:

  使學生感悟到數學源于生活,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包括小數加、減法的意義、計算法則。小數加、減法的意義與整數加、減法的意義相同,只是計算的數的范圍不同,比以前擴大了.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在算理上也與整數的一致,都是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這里著重使學生理解小數加、減法中小數點對齊的道理,一方面理解和掌握小數加、減法的意義,另一方面理解算理,總結計算法則,適當擴大小數的位數,提高計算的熟練程度.

  本小節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在理解小數加、減法意義的基礎上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教學難點 是:理解“小數加、減法中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教法:知識的遷移、對比法、嘗試法等

  教學案例設計:

  《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教學目標 :

  1.理解小數加減法的意義,并掌握計算法則.

  2.運用法則和運算定律使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筆算小數加、減法.

  3.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遷移類推能力.

  教學重點:

  小數加、減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

  教學難點 :

  理解“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教學步驟 :

  一、引子:

  筆算:少先隊員采集中草藥,第一小隊采集了3735克,第二小隊來集了4075克.兩個小隊一共采集了多少克?(投影片1)

  讀題,用豎式解答.(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說一說:整數加、減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

  二、探究新知

  教學例1:(演示課件“小數的加、減法”) 下載

 。ㄒ唬┬导臃ǖ囊饬x

 。1)教師提問:怎樣列式?

 。2)小組討論:例1與復習題比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引導學生比較后說出:要把兩個小隊采集的千克數合并起來,所以要用加法計算.列式為 3.735+4.075(板書)

  教師提示:小數加法的意義與整數加法的意義相同,也是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板書:小數加法的意義)

 。ǘ┨骄啃档挠嬎惴▌t

  小數加法又該怎樣計算呢?(板書:計算)

  例1、3.735+4.075

 。1)結合整數的計算法則,先試述自己的思路,大家討論

  (2)通過列式的過程理解小數加法的意義和證書加法的意義一樣

 。3)學生試算 3.735+4.075(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4)教師提問:得數7.810末尾的“0”怎樣處理?

  引導學生說一說,用堅式計算 3.735+4.075時,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有沒有什么小技巧——小數點對齊,就是數位對齊)

  例2、計算12、03+0、875

 。1)    大家商討

  (2)    試算,二個人在黑板上板書,老師也板書   12、03

  +0、875

 。3)大家發表意見,總結小數的計算法則及計算技巧(小數點對齊、小數點對齊有什么意義?)

 。4)引導學生總結:小數加法與整數加法在計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樣計算小數加法?

 。ㄓ烧麛导臃愅茖W習小數加法,由直觀到抽象,學生易理解、易掌握.再由遷移法對小數減法進行推導)

  2.教學例2:

  出示例3(繼續演示課件“小數的加、減法”) 下載,

 。1)引導學生觀察比較:例2的條件和問題與例1比較有什么變化?

  (2)通過列式,引導學生理解小數減法的意義和整數減法的意義一樣

 。3)直接引導學生進行試算,二人板書,教師板書(錯誤的)

  (2)觀察、總結小數減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強調出小數點對齊的重要。

  (3)延伸思考:教師提問:咱們把千克數改寫成克數

  教師提問:整數減法式題個位是幾減幾?小數減法式題被減數的千分位上沒有數,計算時怎么辦?

  大家討論,發表意見

  學生嘗試:(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教師巡視指導.

  教師最后說明:被減數千分位上沒有數可以添“0”再減,也可以不寫“0”,把這一位看做“0”來計算,以后計算時,遇到這種情況也可以這樣處理.

  三、課堂練習:

  1、個人班級AA制比賽(書寫漂亮、計算正確)

  反饋練習:7.81-4.075 0.4-0.375(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練習:教材第113頁上面的“做一做”的題目

  計算下面兩題,并且驗算.

  12.16+5.347 0.4-0.125

  2、小組合作探究——教學例3

  2、出示例3   6.08+12.3+9.72=

  小組討論:應該怎樣計算?

  3、每個小組推出一名學生板書

  4、集體訂正

  3、計算器速算賽

  先發表如何使用計算器進行小數的加減計算

  速算賽:每人手拿計算器,老師和學生一起計算,老師一邊說數,一邊和學生一起輸入計算,老師說答案,對的學生馬上起立,再算再起立,如此反復。

  四、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了什么?誰能說到點子上?這節課你要囑咐大家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業 探究活動)

  《小管家》

  活動目的

  1. 通過讓學生小組活動,培養學生的交流、合作意識.

  2. 通過讓學生記錄家里一周的開支,使學生進一步熟悉用小數表示錢數的方法,鞏固小數加減法計算.

  3. 通過讓學生記錄家里一周的開支,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在日常家庭生活中的應用,并從小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

  活動準備

  結合自己家里,設計一個家庭一周開支記錄.

  × ×家庭一周開支記錄

  × 年×月-----×月×日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總計

  項目

  金額

  項目

  金額

  項目

  金額

  項目

  金額

  項目

  金額

  項目

  金額

  項目

  金額

  -----

  -----

  -----

  -----

  -----

  -----

  -----

  -----

  -----

  小計

  小計

  小計

  小計

  小計

  小計

  小計

  活動過程 

  1.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

  2.在活動前,要請每位學生自己當一回小管家, 每天晚上問一下爸爸媽媽家里一個星期要花多少錢?都花在了什么地方? 然后仿照上表,把每一筆開支都記錄下來,計算一下每天花了多少錢;一周一共花了多少錢.

  3、可以思考哪個項目的花銷可以省掉,總總可以為家庭節省多少錢?如果節省的話,實際可以花銷多少錢。

行程問題(精選8篇) 相關內容:
  • 第七冊行程問題

    知識目標:1、在理解小數加、減法意義的基礎上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小數加、減法筆算和簡單的口算.2、應用加法的運算定律,使一些小數計算簡便.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遷移類推的能力.情感目標:...

  • 第八冊行程問題

    《行程問題》說課設計——現代教育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的整合福建省閩侯縣尚干中心小學 林惠貞 郵編:350112 郵箱 眾所周知,未來的教育,倡導開放式學習,把學習的地點擴展到社會、網絡;倡導探索式學習,積極引導學生探索未知領域;倡導合...

  • 兩步計算應用題(通用9篇)

    教學內容:以“求和”為基本數量關系的(書p51)教學目標:使學生理解以“求和”為基本數量關系的的結構,能用分析法或綜合法分析數量關系,會口述解題步驟,能正確地列式解答。...

  • 解簡易方程(精選15篇)

    教學目標1.使學生初步學會 這一類簡易方程的解法.2.知道計算這類方程的道理.教學重點掌握解 這一類方程的解法.教學難點理解這一類方程的算理.教學過程一、復習引入(一)解下列方程(二)乘法分配律的意義是什么?用字母怎樣表示?二、教...

  • 10加幾及相應的減法(通用7篇)

    教學目標1.通過實際*作鞏固11~20各數的認識,并為下一步學習進位加法做準備。同時,使學生既學了加減法,也看到了加減法的關系。2.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能力。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歸納能力、想像能力。4.培養學生的判斷能力。...

  • 分桃子(精選13篇)

    教學目標:1、探索并掌握列豎式計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兩位數)的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2、結合具體的情境,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 認識幾分之幾(通用15篇)

    教學目標:1、通過創設情境,學生初步感知分數是如何產生的,并產生學習數學的愿望。2、學生能直觀地認識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會讀、寫簡單的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3、培養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

  • 能被 2 、 5 整除的數(精選17篇)

    本堂課我采用了自主聯動――探究性的學習模式開展。首先,通過問題的提出,讓學生明確探究的目標,然后采用啟發式,討論式為主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小組學習,組際交流,師生互動中主動參與學習全過程,在親身體驗,探索發現中所感,所思...

  • 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通用12篇)

    教學內容: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19頁20頁例1、例2及練習教學目標:1.使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初步學會一位數除兩位數,商是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筆算。2.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 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偷伦免费视频观看的 | 激情综合色五月六月婷婷 | 亚洲精华国产精华液的福利 | 亚洲成人一二区 | 国产农村寡妇一级毛片 | 中文有码亚洲制服av片 | 美女内射毛片在线看免费人动物 | 性一交一乱一色一视频麻豆 | 欧美天天澡天天爽日日A | 亚洲性生活免费视频 | 国产a线 | 国产午夜片 | 日韩免费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av | 欧美日韩xxxxx | 国产精彩在线视频 | 精品黄色一级片 | 欧美午夜视频一区二区 | 久草91| 久久久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又硬又粗进去好疼A片麻豆 亚洲欧洲日韩淙合久久 | www.亚洲一区| 国产成人无码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自拍偷拍网站 | 欧美午夜一区二区福利视频 | 人妻在卧室被老板疯狂进入 | 拔插拔插在线观看 | 成人av影院在线观看 | 国产午夜激无码AV毛片 | 欧美尺寸又黑又粗又长 | 人妻饥渴偷公乱中文字幕 |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兔费 | 国产美女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一女多夫夜夜销魂 | 欧美在线观看黄 | 国产伦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99久久伊人精品综合观看 | 亚洲AV中文乱码一区二 |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啪啪区日韩久久 | 日日干日日操日日射 | 成在人av抽搐高潮喷水流白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