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方程解應用題(精選14篇)
列方程解應用題 篇1
一、教學內容:教材第94頁例1、“練一練”,練習二十—第1—4題。
二、教學要求:使學生學會用方程解答數量關系稍復雜的求兩個數的(和倍、差倍)應用題,能正確說出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學會用檢驗答案是否符合已知條件來檢驗的方法,提高學生和檢驗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 :
一、復習導入 。
1、復習:果園里有梨樹42棵,桃樹的棵數是梨樹的3倍。梨樹和桃樹一共有多少棵?(板演)
2、根據下列句子說出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
楊樹和柳樹一共120棵
楊樹比柳樹多120棵
楊樹比柳樹少120棵
3、出示線段圖:梨樹:
桃樹:
從圖上你可以知道什么?如果梨樹的棵樹用x表示,桃樹的棵數怎樣表示?
4、出示條件:母雞的只數是公雞的5倍。
根據這個條件,你可以知道什么?如果公雞的只數用x表示,那么母雞的只數可以怎樣來表示?
5、在括號里填上含有字母的式子。(練習二十一第1題)
6、交流:板演,你是根據怎樣的數量關系來解答的?
7、導入 :在四年級時我們學習了,誰來說一說的步驟是怎樣的?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出示課題)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1 果園里梨樹和桃樹一共有168棵,桃樹的棵數是梨樹的3倍。梨樹和桃樹各有多少棵?
(1)齊讀。
(2)這道題已知什么條件,要求什么問題?邊問邊畫出線段圖。
桃樹的棵數是梨樹的3倍,把哪個數量看做一份?用線段圖來表示我們先畫梨樹,桃樹的棵數有這樣的幾份?還告訴我們什么條件?這道題的問題是什么?
(3)“梨樹和桃樹各有多少棵”是什么意思?
這道題要求的數量有兩個,你認為用什么方法做比較簡便?
(4)下面我們就以小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這道題用方程來做,學生討論。
(5)交流。
(6)通過討論和同學們的交流,你們會解這道題了嗎?請做在自己的作業 本上。一生板演,其余齊練。
校對板演。還可以怎樣求桃樹的棵樹?
(7)方程解好了,下面要做什么了?你準備怎樣檢驗?(把問題作為已知數進行檢驗,)生說,師板書,齊答。
2、教學想一想。
現在我們把第一個條件改一下,變成“果園里的桃樹比梨樹多84棵”,你能列方程解答嗎?(出示改編題)
一生板演,其余齊練。
集體訂正。提問:設未知數時你是怎樣想的?你是根據什么來列方程的?
3、請同學們比較這兩道題,在解答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為什么會不同?因此,你認為的關鍵是什么?(找出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
4、小結。
從剛才的兩道題可以看出,如果兩個數量有倍數關系,就可以把1份的數看做x,幾份的數就是幾x;把兩部分相加就是它們的和,兩部分相減就是它們的差。我們可以根據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列方程來解答。
三、鞏固練習。
1、練一練。校對:你是根據哪個條件說出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的?
2、只列式不計算。
一個自然保護區天鵝的只數是丹頂鶴的2.2倍。
(1)已知天鵝和丹頂鶴一共有96只,天鵝和丹頂鶴各有多少只?
(2)已知天鵝的只數比丹頂鶴多36只,天鵝和丹頂鶴各有多少只?
3、選擇正確的解法。
明明家雞的只數是鴨的3倍,雞和鴨一共56只,雞和鴨各有多少只?
(1)解:設雞和鴨各有x只。 x+3x=56
(2)解:設雞有x只,鴨有3x只。 x+3x=56
(3)解:設鴨有x只,雞有3x只。 x+3x=56
商店里蘋果的重量是梨的3.6倍,蘋果比梨多26千克。蘋果和梨各有多少千克?
(1)解:設梨有x千克,蘋果有3.6x千克。 3.6x-x=26
(2)解:設梨有x千克,蘋果有3.6x千克。 3.6x+x=26
四、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你感覺到今天學的應用題有什么特點?那你有哪些收獲呢?還有什么疑問嗎?
老師有個疑問,想請你們幫我解決:為什么今天學的應用題用方程來做比較好,而復習題用算術方法做比較好呢?說明同學們掌握得不錯。
五、作業 :練習二十一/2—5
列方程解應用題 篇2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列方程解比較容易的兩步應用題.
2.知道列方程解應用題的關鍵是找應用題中相等的數量關系.
教學重點
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方法步驟.
教學難點
根據題意分析數量間的相等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一)口算
(二)練習(課件演示:列方程解應用題)
商店原有一些餃子粉,賣出35千克以后,還剩40千克.這個商店原來有餃子粉多少千克?
1.讀題,現解題意.
2.學生獨立解答.
3.集體訂正.
解法一:35+40=75(千克)
解法二:設原來有 千克餃子粉.
答:原來有75千克餃子粉.
(三)教師說明:這種方法(解法二)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列方程解應用題.
板書課題:列方程解應用題
二、新授教學
(一)教學例1(繼續演示課件:列方程解應用題)
例1.商店原來有一些餃子粉,每袋5千克,賣出7袋后,還剩40千克.這個商店原來有多少千克餃子粉?
1.讀題,理解題意.
2.教師提問:通過讀題你都知道了什么?
教師板書:原有的重量-賣出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3.教師提問:等號左邊表示什么?等號右邊表示什么?
賣出的餃子粉重量直接給了嗎?應該怎樣表示?
教師板書:原有的重量-每袋的重量×賣出的袋數=剩下的重量
4.根據等量關系式列出方程并解答.
教師板書:解:設原來有 千克餃子粉.
答:原來有75千克餃子粉.
5.小結:列方程解應用題的關鍵是什么?
(二)教學例2 (繼續演示課件:列方程解應用題)
例2.小青買4節五號電池,付出8.5元,找回0.1元.每節五號電池的價錢是多少元?
1.讀題,理解題意.
2.提問:要解答這道題關鍵是什么?
3.學生獨立解答.
4.學生匯報解答過程.
(三)總結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繼續演示課件:列方程解應用題)
(四)練習
商店原來有15袋餃子粉,賣出35千克以后,還剩40千克,每袋餃子粉重多少千克?
三、課堂小結
今天你學習了哪些知識?列方程解應用題的關鍵是什么?步驟呢?
四、課堂練習
(一)把每個方程補充完整.
1.小明買4枝鉛筆,每枝 元,付給營業員3.5元,找回0.3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3
2.建筑工地運來5車水泥,每車 噸,用去13噸以后還剩7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二)列方程解答.
服裝廠有240米花布.做了一批連衣裙,每件用布2.5米,還剩65米.這批連衣裙有多少件?
五、課后作業
1.圖書小組原來有一些故事書,借給3個班,每班18本,還剩35本.原來有故事書多少本?
2.四年級做了3種顏色的花,每種25朵,布置教室用去一些以后還剩28朵.布置教室用去多少朵?
六、板書設計
列方程解應用題
例1.商店原來有一些餃子粉,每袋5千克,賣出7袋后,還剩40千克.這個商店原來有多少千克餃子粉?
原有的重量-每袋的重量×賣出的袋數=剩下的重量
千克 5千克 7袋 40千克
解:設原有 千克餃子粉.
答:原來有75千克餃子粉.
例2.小青買4節五號電池,付出8.5元,找回0.1元.每節五號電池的價錢是多少元?
付出的錢數-4節電池的錢數=找回的錢數
8.5元 4元 0.1元
解:設每節五號電池的價錢是 元.
8.5-4 =0.1
4 =8.5-0.1
4 =8.4
=8.4÷4
=2.1
答:每節五號電池的價錢是2.1元.
教案點評:
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認知規律出發,針對新的解題思路不易接受的特點,緊緊抓住基本概念,在區別比較中,概括已有的思路,對比歸納新的解題思路。
為了使學生較好地掌握分析,尋找等量關系的方法,該教學設計采取了由易到難的設計方案。例1的等量關系與復習題目相同,根據例1改變的練習,基本數量關系沒變,重點是把15袋餃子粉的重量看作一個整體,為學習例2做了鋪墊。
列方程解應用題 篇3
列方程解 的應用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分析稍復雜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的數量關系,正確列出方程.
2.學生會找出應用題中相等的數量關系.
教學重點
訓練學生用方程解“已知比一個數的幾倍多(少)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
教學難點
分析應用題等量關系,并會列出方程.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一)寫出下面各題的式子.
1.比 的3倍多15
2.比 的4倍少2
3.2個 與34的和
4.5個 與0.6的3倍的差
(二)解答復習題
少年宮舞蹈隊有23人,合唱隊的人數比舞蹈隊的3倍多15人.合唱隊有多少人?
(學生獨立解答)
23×3+15
=69+15
=84(人)
答:合唱隊有84人.
二、新授教學
(一)導入 新課(改復習為例4)
少年宮合唱隊有84人,合唱隊的人數比舞蹈隊的3倍多15人.舞蹈隊有多少人?
1.比較:例4與復習題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合唱隊的人數比舞蹈隊的3倍多15人”這句話沒有變;
不同點:復習題已知舞蹈隊人數求合唱隊人數,
例4是已知合唱隊人數求舞蹈隊人數.
2.教師說明:例4就是我們以前見過的“已知比一個數的幾倍多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今天我們學習用方程解答這類應用題.
教師板書:列方程解應用題
(二)教學例4
1.畫線段圖分析題意
2.看圖思考:舞蹈隊人數和合唱隊人數有什么關系?
3.學生匯報討論結果:舞蹈隊人數的3倍加上15正好等于合唱隊人數.
(根據:合唱隊人數比舞蹈隊人數的3倍多15人)
4.列方程解答
教師板書:
解:設舞蹈隊有 人.
答:舞蹈隊有23人.
5.思考:還可以怎樣列方程?( 或 )
引導:例題的方法最簡單,解題時要用簡單的方法解.
(三)變式練習
少年宮合唱隊有84人,合唱隊的人數比舞蹈隊的人數的4倍少8人,舞蹈隊有多少人?
三、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知識?在學習中你有什么感想?
四、鞏固練習
(一)只列式不計算.
1.圖書室有文藝書180本,比科技書的2倍多20本,科技書 本.
2.養雞廠養母雞400只,比公雞的2倍少40只,公雞 只.
(二)學校飼養小組今年養兔25只,比去年養的只數的3倍少8只.去年養兔多少只?
(三)一個等腰三角形的周長是86厘米,底是38厘米.它的腰是多少厘米?
五、課后作業
(一)地球繞太陽一周要用365天,比水星繞太陽一周所用時間的4倍多13天.水星繞太陽一周要用多少天?
(二)買3枝鋼筆比買5枝圓珠筆要多花0.9元.每枝圓珠筆的價錢是2.6元,每枝鋼筆的價錢是多少錢?
六、板書設計
列方程解應用題
例4.少年宮合唱隊有84人,合唱隊的人數比舞蹈隊的3倍多15人.舞蹈隊有多少人?
解:設舞蹈隊有 人.
答:舞蹈隊有23人.
教案點評:
分析數量之間的等量關系,學生已有一定的基礎,本節主要訓練學生掌握根據題目所給的不同條件,找等量關系的方法。
首先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解答,并通過觀察、比較、分析,從眾多的等量關系中找出最佳思路,使學生學會從多種角度思考問題,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列方程解應用題 篇4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列方程解比較容易的兩步應用題.
2.知道列方程解應用題的關鍵是找應用題中相等的數量關系.
教學重點
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方法步驟.
教學難點
根據題意分析數量間的相等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一)口算
(二)練習(課件演示:列方程解應用題)
商店原有一些餃子粉,賣出35千克以后,還剩40千克.這個商店原來有餃子粉多少千克?
1.讀題,現解題意.
2.學生獨立解答.
3.集體訂正.
解法一:35+40=75(千克)
解法二:設原來有 千克餃子粉.
答:原來有75千克餃子粉.
(三)教師說明:這種方法(解法二)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列方程解應用題.
板書課題:列方程解應用題
二、新授教學
(一)教學例1(繼續演示課件:列方程解應用題)
例1.商店原來有一些餃子粉,每袋5千克,賣出7袋后,還剩40千克.這個商店原來有多少千克餃子粉?
1.讀題,理解題意.
2.教師提問:通過讀題你都知道了什么?
教師板書:原有的重量-賣出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3.教師提問:等號左邊表示什么?等號右邊表示什么?
賣出的餃子粉重量直接給了嗎?應該怎樣表示?
教師板書:原有的重量-每袋的重量×賣出的袋數=剩下的重量
4.根據等量關系式列出方程并解答.
教師板書:解:設原來有 千克餃子粉.
答:原來有75千克餃子粉.
5.小結:列方程解應用題的關鍵是什么?
(二)教學例2 (繼續演示課件:列方程解應用題)
例2.小青買4節五號電池,付出8.5元,找回0.1元.每節五號電池的價錢是多少元?
1.讀題,理解題意.
2.提問:要解答這道題關鍵是什么?
3.學生獨立解答.
4.學生匯報解答過程.
(三)總結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繼續演示課件:列方程解應用題)
(四)練習
商店原來有15袋餃子粉,賣出35千克以后,還剩40千克,每袋餃子粉重多少千克?
三、課堂小結
今天你學習了哪些知識?列方程解應用題的關鍵是什么?步驟呢?
四、課堂練習
(一)把每個方程補充完整.
1.小明買4枝鉛筆,每枝 元,付給營業員3.5元,找回0.3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3
2.建筑工地運來5車水泥,每車 噸,用去13噸以后還剩7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二)列方程解答.
服裝廠有240米花布.做了一批連衣裙,每件用布2.5米,還剩65米.這批連衣裙有多少件?
五、課后作業
1.圖書小組原來有一些故事書,借給3個班,每班18本,還剩35本.原來有故事書多少本?
2.四年級做了3種顏色的花,每種25朵,布置教室用去一些以后還剩28朵.布置教室用去多少朵?
六、板書設計
列方程解應用題
例1.商店原來有一些餃子粉,每袋5千克,賣出7袋后,還剩40千克.這個商店原來有多少千克餃子粉?
原有的重量-每袋的重量×賣出的袋數=剩下的重量
千克 5千克 7袋 40千克
解:設原有 千克餃子粉.
答:原來有75千克餃子粉.
例2.小青買4節五號電池,付出8.5元,找回0.1元.每節五號電池的價錢是多少元?
付出的錢數-4節電池的錢數=找回的錢數
8.5元 4元 0.1元
解:設每節五號電池的價錢是 元.
8.5-4 =0.1
4 =8.5-0.1
4 =8.4
=8.4÷4
=2.1
答:每節五號電池的價錢是2.1元.
教案點評:
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認知規律出發,針對新的解題思路不易接受的特點,緊緊抓住基本概念,在區別比較中,概括已有的思路,對比歸納新的解題思路。
為了使學生較好地掌握分析,尋找等量關系的方法,該教學設計采取了由易到難的設計方案。例1的等量關系與復習題目相同,根據例1改變的練習,基本數量關系沒變,重點是把15袋餃子粉的重量看作一個整體,為學習例2做了鋪墊。
列方程解應用題 篇5
教學目的
1.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采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應用題.
2.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準確的找出題目中的等量關系.
3.培養學生的分析以及綜合能力.能夠從不同角度解決同一個問題.
教學重點
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準確的找出題目中的等量關系.
教學難點
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準確的找出題目中的等量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求未知數 .
× = - = ÷ =1
- = ÷ =1 - =
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格式是什么?
2.找出下列應用題的等量關系.
①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2倍.
②梨樹比蘋果樹的3倍少15棵.
③做8件大人衣服和10件兒童衣服共用布31.2米.
④把兩根同樣的鐵絲分別圍成長方形和正方形.
我們今天就復習運用題目中的等量關系解題.(板書:)
二、復習探討.
(一)教學例3.
一列火車以每小時90千米的速度從甲站開往乙站,同時有一列貨車以每小時75千米的速度從乙站開往甲站,經過4小時相遇,甲乙兩站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1.讀題,學生試做.
2.學生匯報(可能情況)
(1)(90+75)×4
提問:90+75求得是什么問題?再乘4求的是什么?
(2)90×4+75×4
提問:90×4與75×4分別求的是什么問題?
(3) ÷4=90+75
提問:等號左邊表示什么?等號右邊表示什么?對不對?為什么?
(4) ÷4-75=90
提問:等號左邊表示什么?等號右邊表示什么?對不對?為什么?
(5) ÷4-90=75
提問:等號左邊表示什么?等號右邊表示什么?對不對?為什么?
3.討論思考.
(1)用方程解這道應用題,為什么你們認為這三種方法都正確?
(等號的左右表示含義相同)
(2)的特點是什么?
兩點:
變未知條件為已知條件,同時參加運算;
列出的式子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并且左右表示的數量關系一致
(3)怎樣判定用方程解一道應用題是否正確?(方程的左右是否為等量關系)
4.小結.
(1)小組討論:用方程解應用題和用算術方法解應用題,有什么不同點?
(2)小組匯報:
①算術方法解應用題時,未知數為特殊地位,不參加運算;用方程解應用題時,未知數與已知數處于平等地位,可以參加列式.
②算術方法解應用題時,需要根據題意分析數量關系,列出用已知條件表示求未知數的量;用方程解應用題時,根據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列出的是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二)變式反饋:根據題意把方程補充完整.
1.甲乙兩站之間的鐵路長660千米.一列客車以每小時90千米的速度從甲站開往乙站,同時有一輛貨車以每小時75千米的速度從乙站開往甲站.經過多少小時兩車相遇?
2.甲乙兩站之間的鐵路長660千米.一列客車從甲站開往乙站,同時有一輛貨車從乙站開往甲站.經過4小時兩車相遇,客車每小時行90千米,貨車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教師提問:這兩道題有什么聯系?有什么區別?
三、鞏固反饋.
1.根據題意把方程補充完整.
(1)張華借來一本116頁的科幻小說,他每天看 頁,看了7天后,還剩53頁沒有看.
_____________=53
_____________=116
(2)媽媽買來3米花布,每米9.6元,又買來 元毛線,每千克73.80元.一共用去139.5元.
_____________=139.5
_____________=9.6×3
(3)電工班架設一條全長 米長的輸電線路,上午3小時架設了全長的21%,下午用同樣的工效工作1小時,架設了280米.
_____________=280×3
2.解應用題.
東鄉農業機械廠有39噸煤,已經燒了16天,平均每天燒煤1.2噸.剩下的煤如果每天燒1.1噸,還可以燒多少天?
小結:根據同學們的不同方法,我們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用哪種方法簡便就用哪種方法.
3.思考題.
甲乙兩個港相距480千米,上午10時一艘貨船從甲港開往乙港,下午2時一艘客船從乙港開往甲港.客船開出12小時后與貨船相遇.如果貨船每小時行15千米.客船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復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后作業 .
1.師傅加工零件80個,比徒弟加工零件個數的2倍少10個.徒弟加工零件多少個?
2.徒弟加工零件45,比師傅加工零件個數的 多5個.師傅加工零件多少個?
六、板書設計
等量關系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例3:一列火車以每小時90千米的速度從甲站開往乙站,同時有一列貨車以每小時75千米的速度從乙站開往甲站,經過4小時相遇,甲乙兩站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列方程解應用題 篇6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列方程解比較容易的兩步應用題.
2.知道列方程解應用題的關鍵是找應用題中相等的數量關系.
教學重點
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方法步驟.
教學難點
根據題意分析數量間的相等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一)口算
(二)練習(課件演示:列方程解應用題)
商店原有一些餃子粉,賣出35千克以后,還剩40千克.這個商店原來有餃子粉多少千克?
1.讀題,現解題意.
2.學生獨立解答.
3.集體訂正.
解法一:35+40=75(千克)
解法二:設原來有 千克餃子粉.
答:原來有75千克餃子粉.
(三)教師說明:這種方法(解法二)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列方程解應用題.
板書課題:列方程解應用題
二、新授教學
(一)教學例1(繼續演示課件:列方程解應用題)
例1.商店原來有一些餃子粉,每袋5千克,賣出7袋后,還剩40千克.這個商店原來有多少千克餃子粉?
1.讀題,理解題意.
2.教師提問:通過讀題你都知道了什么?
教師板書:原有的重量-賣出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3.教師提問:等號左邊表示什么?等號右邊表示什么?
賣出的餃子粉重量直接給了嗎?應該怎樣表示?
教師板書:原有的重量-每袋的重量×賣出的袋數=剩下的重量
4.根據等量關系式列出方程并解答.
教師板書:解:設原來有 千克餃子粉.
答:原來有75千克餃子粉.
5.小結:列方程解應用題的關鍵是什么?
(二)教學例2 (繼續演示課件:列方程解應用題)
例2.小青買4節五號電池,付出8.5元,找回0.1元.每節五號電池的價錢是多少元?
1.讀題,理解題意.
2.提問:要解答這道題關鍵是什么?
3.學生獨立解答.
4.學生匯報解答過程.
(三)總結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繼續演示課件:列方程解應用題)
(四)練習
商店原來有15袋餃子粉,賣出35千克以后,還剩40千克,每袋餃子粉重多少千克?
三、課堂小結
今天你學習了哪些知識?列方程解應用題的關鍵是什么?步驟呢?
四、課堂練習
(一)把每個方程補充完整.
1.小明買4枝鉛筆,每枝 元,付給營業員3.5元,找回0.3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3
2.建筑工地運來5車水泥,每車 噸,用去13噸以后還剩7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二)列方程解答.
服裝廠有240米花布.做了一批連衣裙,每件用布2.5米,還剩65米.這批連衣裙有多少件?
五、課后作業
1.圖書小組原來有一些故事書,借給3個班,每班18本,還剩35本.原來有故事書多少本?
2.四年級做了3種顏色的花,每種25朵,布置教室用去一些以后還剩28朵.布置教室用去多少朵?
六、板書設計
列方程解應用題
例1.商店原來有一些餃子粉,每袋5千克,賣出7袋后,還剩40千克.這個商店原來有多少千克餃子粉?
原有的重量-每袋的重量×賣出的袋數=剩下的重量
千克 5千克 7袋 40千克
解:設原有 千克餃子粉.
答:原來有75千克餃子粉.
例2.小青買4節五號電池,付出8.5元,找回0.1元.每節五號電池的價錢是多少元?
付出的錢數-4節電池的錢數=找回的錢數
8.5元 4元 0.1元
解:設每節五號電池的價錢是 元.
8.5-4 =0.1
4 =8.5-0.1
4 =8.4
=8.4÷4
=2.1
答:每節五號電池的價錢是2.1元.
教案點評:
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認知規律出發,針對新的解題思路不易接受的特點,緊緊抓住基本概念,在區別比較中,概括已有的思路,對比歸納新的解題思路。
為了使學生較好地掌握分析,尋找等量關系的方法,該教學設計采取了由易到難的設計方案。例1的等量關系與復習題目相同,根據例1改變的練習,基本數量關系沒變,重點是把15袋餃子粉的重量看作一個整體,為學習例2做了鋪墊。
列方程解應用題 篇7
列方程解 的應用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分析稍復雜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的數量關系,正確列出方程.
2.學生會找出應用題中相等的數量關系.
教學重點
訓練學生用方程解“已知比一個數的幾倍多(少)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
教學難點
分析應用題等量關系,并會列出方程.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一)寫出下面各題的式子.
1.比 的3倍多15
2.比 的4倍少2
3.2個 與34的和
4.5個 與0.6的3倍的差
(二)解答復習題
少年宮舞蹈隊有23人,合唱隊的人數比舞蹈隊的3倍多15人.合唱隊有多少人?
(學生獨立解答)
23×3+15
=69+15
=84(人)
答:合唱隊有84人.
二、新授教學
(一)導入 新課(改復習為例4)
少年宮合唱隊有84人,合唱隊的人數比舞蹈隊的3倍多15人.舞蹈隊有多少人?
1.比較:例4與復習題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合唱隊的人數比舞蹈隊的3倍多15人”這句話沒有變;
不同點:復習題已知舞蹈隊人數求合唱隊人數,
例4是已知合唱隊人數求舞蹈隊人數.
2.教師說明:例4就是我們以前見過的“已知比一個數的幾倍多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今天我們學習用方程解答這類應用題.
教師板書:列方程解應用題
(二)教學例4
1.畫線段圖分析題意
2.看圖思考:舞蹈隊人數和合唱隊人數有什么關系?
3.學生匯報討論結果:舞蹈隊人數的3倍加上15正好等于合唱隊人數.
(根據:合唱隊人數比舞蹈隊人數的3倍多15人)
4.列方程解答
教師板書:
解:設舞蹈隊有 人.
答:舞蹈隊有23人.
5.思考:還可以怎樣列方程?( 或 )
引導:例題的方法最簡單,解題時要用簡單的方法解.
(三)變式練習
少年宮合唱隊有84人,合唱隊的人數比舞蹈隊的人數的4倍少8人,舞蹈隊有多少人?
三、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知識?在學習中你有什么感想?
四、鞏固練習
(一)只列式不計算.
1.圖書室有文藝書180本,比科技書的2倍多20本,科技書 本.
2.養雞廠養母雞400只,比公雞的2倍少40只,公雞 只.
(二)學校飼養小組今年養兔25只,比去年養的只數的3倍少8只.去年養兔多少只?
(三)一個等腰三角形的周長是86厘米,底是38厘米.它的腰是多少厘米?
五、課后作業
(一)地球繞太陽一周要用365天,比水星繞太陽一周所用時間的4倍多13天.水星繞太陽一周要用多少天?
(二)買3枝鋼筆比買5枝圓珠筆要多花0.9元.每枝圓珠筆的價錢是2.6元,每枝鋼筆的價錢是多少錢?
六、板書設計
列方程解應用題
例4.少年宮合唱隊有84人,合唱隊的人數比舞蹈隊的3倍多15人.舞蹈隊有多少人?
解:設舞蹈隊有 人.
答:舞蹈隊有23人.
教案點評:
分析數量之間的等量關系,學生已有一定的基礎,本節主要訓練學生掌握根據題目所給的不同條件,找等量關系的方法。
首先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解答,并通過觀察、比較、分析,從眾多的等量關系中找出最佳思路,使學生學會從多種角度思考問題,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列方程解應用題 篇8
教學內容: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1)
教材簡析:這節課內容主要教學用形如ax+_b=c的方程來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并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有關方程的解法。引導學生在分析問題的基礎上,找出題目中的等量關系,并能根據等量關系列出方程解答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與難點:讓學生經歷尋找實際問題中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并列方程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過程中自主理解并掌握有關方程的解法,加深對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體驗。
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1
1、 談話導入:西安是我國有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有很多著名的古代建筑,其中就包括聞名遐邇的大雁塔和小雁塔。這節課我們來研究一個與這兩處建筑有關的數學問題。
2、 提問:題目中告訴了我們哪些?條件要我們求什么問題?
啟發:你能從中找出它們高度之間的關系嗎?題目中的哪句話能清楚地表明它們之間高度的關系?
提出要求:你能不能用一個等量關系將它們高度之間的相等關系表示出來?
板書學生交流中可能想到的數量關系式:小雁塔的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3、 引導學生觀察第一個等量關系式,提問:在這個等量關系式中,哪個數量是已知的?哪個數量是要我們去求的?
追問: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明確方法,并提示課題:這樣的問題可以列方程來解答。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板書課題)
4、 談話:我們已經學過列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請同學們先回憶一下,列方程解決問題一般要經過哪幾個步驟?
讓學生先自主嘗試設未知數,并根據第一個等量關系式列出方程。
5、 提問:這樣的方程,你以前解過沒有?運用以前學過的知識,你能解出這個方程嗎?
交流中明確:首先要應用等式的性質將方程兩邊同時加上22,使方程變形為“2x=?”,再用以前學過的方法繼續求解。
要求學生接著例題呈現的第一步繼續解出這個方程。學生完成后,組織交流解方程的完整過程,核對求出的解,并提示學生進行檢驗,最后讓學生寫出答句。
6、 提問:還可以怎樣列方程?
學生列出方程后,要求他們在小組內交流各自列出的方程,并說說列方程的根據,以及可以怎樣解列出的方程。
7、 小結:剛才我們通過列方程解決了一個實際問題。你能說說列方程解決問題的大致步驟嗎?其中哪些環節很重要?
引導學生關注:1)要根據題目中的條件尋找等量關系,而且一般要找出最容易發現的等量關系;2)分清等量關系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用字母表示未知量并列方程;3)解出方程后,要及時進行檢驗。
二、鞏固練習
1、 做練一練:讀題,并設想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和步驟,然后讓學生獨立完成。
交流時讓學生說說找出了怎樣的等量關系,根據等量關系列出了怎樣的方程,是怎樣解列出的方程的,對求出的解有沒有檢驗等。再讓學生核對自己的答案,檢查自己的解題過程。
啟發思考:這個問題與例1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 做練習一第1題
先讓學生說說解這些方程時,第一步要怎么做,依據是什么,然后讓學生獨立完成。交流反饋時,要在關注結果是否正確的同時,了解學生是否進行了檢驗。
3、 做練習一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再要求說說寫出的每個含有字母的式子分別表示哪個數量,是怎樣想到寫這樣的式子的。
4、 做練習一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指名說說自己的思考過程,進一步突出根據題中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列方程的。
三、作業
做練習一的第4、5題
四: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哪些收獲?還有沒有疑惑的地方?
板書設計:
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小雁塔的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
解:設小雁塔的高度是x米。
2x-22=64
2x-22+22=64+22
2x=86
x=43
答:小雁塔的高度是43米。
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教學后記:教學這部分內容之前,給孩子們復習了五年級下的解方程,學生對于解方程的格式已學會,解這類稍復雜的方程也很快能接受,所以在教學時我花了一些時間在讓孩子找一找,說說應用題的等量關系上,交給學生分析應用題的方法,圍繞“這道題講了哪幾個數量”,“他們之間有怎樣的關系?”“從哪句話可以看出來”讓學生說說。一堂課下來,幾乎每個孩子都能找到數量間的等量關系,列出方程解答。
不足之處:由于對解這類方程的方法格式強調不夠,有少數學生解答時格式不規范。進行了個別輔導。
列方程解應用題 篇9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列方程解比較容易的兩步應用題.
2.知道列方程解應用題的關鍵是找應用題中相等的數量關系.
教學重點
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方法步驟.
教學難點
根據題意分析數量間的相等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一)口算
(二)練習(課件演示:列方程解應用題)
商店原有一些餃子粉,賣出35千克以后,還剩40千克.這個商店原來有餃子粉多少千克?
1.讀題,現解題意.
2.學生獨立解答.
3.集體訂正.
解法一:35+40=75(千克)
解法二:設原來有 千克餃子粉.
答:原來有75千克餃子粉.
(三)教師說明:這種方法(解法二)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列方程解應用題.
板書課題:列方程解應用題
二、新授教學
(一)教學例1(繼續演示課件:列方程解應用題)
例1.商店原來有一些餃子粉,每袋5千克,賣出7袋后,還剩40千克.這個商店原來有多少千克餃子粉?
1.讀題,理解題意.
2.教師提問:通過讀題你都知道了什么?
教師板書:原有的重量-賣出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3.教師提問:等號左邊表示什么?等號右邊表示什么?
賣出的餃子粉重量直接給了嗎?應該怎樣表示?
教師板書:原有的重量-每袋的重量×賣出的袋數=剩下的重量
4.根據等量關系式列出方程并解答.
教師板書:解:設原來有 千克餃子粉.
答:原來有75千克餃子粉.
5.小結:列方程解應用題的關鍵是什么?
(二)教學例2 (繼續演示課件:列方程解應用題)
例2.小青買4節五號電池,付出8.5元,找回0.1元.每節五號電池的價錢是多少元?
1.讀題,理解題意.
2.提問:要解答這道題關鍵是什么?
3.學生獨立解答.
4.學生匯報解答過程.
(三)總結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繼續演示課件:列方程解應用題)
(四)練習
商店原來有15袋餃子粉,賣出35千克以后,還剩40千克,每袋餃子粉重多少千克?
三、課堂小結
今天你學習了哪些知識?列方程解應用題的關鍵是什么?步驟呢?
四、課堂練習
(一)把每個方程補充完整.
1.小明買4枝鉛筆,每枝 元,付給營業員3.5元,找回0.3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3
2.建筑工地運來5車水泥,每車 噸,用去13噸以后還剩7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二)列方程解答.
服裝廠有240米花布.做了一批連衣裙,每件用布2.5米,還剩65米.這批連衣裙有多少件?
五、課后作業
1.圖書小組原來有一些故事書,借給3個班,每班18本,還剩35本.原來有故事書多少本?
2.四年級做了3種顏色的花,每種25朵,布置教室用去一些以后還剩28朵.布置教室用去多少朵?
六、板書設計
列方程解應用題
例1.商店原來有一些餃子粉,每袋5千克,賣出7袋后,還剩40千克.這個商店原來有多少千克餃子粉?
原有的重量-每袋的重量×賣出的袋數=剩下的重量
千克 5千克 7袋 40千克
解:設原有 千克餃子粉.
答:原來有75千克餃子粉.
例2.小青買4節五號電池,付出8.5元,找回0.1元.每節五號電池的價錢是多少元?
付出的錢數-4節電池的錢數=找回的錢數
8.5元 4元 0.1元
解:設每節五號電池的價錢是 元.
8.5-4 =0.1
4 =8.5-0.1
4 =8.4
=8.4÷4
=2.1
答:每節五號電池的價錢是2.1元.
教案點評:
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認知規律出發,針對新的解題思路不易接受的特點,緊緊抓住基本概念,在區別比較中,概括已有的思路,對比歸納新的解題思路。
為了使學生較好地掌握分析,尋找等量關系的方法,該教學設計采取了由易到難的設計方案。例1的等量關系與復習題目相同,根據例1改變的練習,基本數量關系沒變,重點是把15袋餃子粉的重量看作一個整體,為學習例2做了鋪墊。
列方程解應用題 篇10
教學目標
(一)掌握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會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比較容易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二)掌握根據題意找出數量間相等關系的方法,養成根據等量關系列方程的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學會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應用題。
難點:掌握根據題意找出數量間的相等關系的方法。
教學過程 設計
(一)復習準備
1.用兩種方法解答下題(投影出示):
商店原有一些餃子粉,賣出35千克以后,還剩40千克。這個商店原來有多少千克餃子粉?
學生解答后,訂正。
學生講解為什么這樣做,根據是什么?
解法1:
根據:賣出的重量+剩下的重量=原來的重量。
列式:35+40=75(千克)
解法2:
根據:原有的重量-賣出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解:設原來有x千克。
x-35=40
x=40+35
x=75(千克)
答:原來有75千克餃子粉。
2.觀察比較:以上兩種解法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都是根據數量間的相等關系列式。
不同點:解法1:以已知推出未知,是算術法。解法2:把未知數用x表示,列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教師講解:像解法2中的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實際上就是方程,解法2實際上就是列方程解應用題。
(二)學習新課
1.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用方程解答一些步數較多的應用題。
思考:
①什么是方程?
②列一個方程必須具備哪幾個條件?(①等式;②含有未知數。)
2.學習例1。
(1)將復習題中第一個直接條件改為間接條件,使之成為例1。
商店原來有一些餃子粉,每袋5千克,賣出7袋以后,還剩40千克。這個商店原來有多少千克餃子粉?
(2)找出方程所需要的兩個條件。
學生思考、討論得出:
①原來的重量是未知數,可以把它設為x。
②根據題目的敘述順序,找出數量間的相等關系:
原有的重量-每袋的重量賣出的袋數=剩下的重量
(x千克)(5千克)(7袋)(40千克)
(3)根據等量關系列方程,解方程。
學生試做:
解:設原有x千克。
x-5×7=40
x-35=40
x=40+35
x=75
答:原來有75千克餃子粉。
(4)檢驗:
怎樣檢驗?
①可檢查方程是否符合題意。
②把解得的x的值代入原方程,看解得對不對。
③也可用算術法進行檢驗。
學生按以上方法進行檢驗。
(5)試做:商店原有15袋餃子粉,賣出35千克,還剩40千克,每袋多少千克?
學生試做后講解。
解:設每袋餃子粉x千克。
列方程:15x-35=40
15x=40+35
15x=75
x=5
答:每袋餃子粉5千克。
(6)小結:列方程解應用題的解題步驟是怎樣的?
討論后得出:
①弄清題意,找出未知數,并用x表示;
②找出應用題中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列方程;
③解方程;
④檢驗,寫出答案。
3.學習例2 小青買2節五號電池,付出6元,找回了0.4元。每節五號電池的價錢是多少元?
(1)審題:已知什么條件,求什么問題?可把題目中的什么數量看作一個整體?(可將買2節電池的錢看作一個整體。)
(2)思考討論:這道題的數量之間存在什么樣的相等關系?
(3)學生試做后講解:
解:設每節五號電池的價錢是x元。
①根據:
列方程:6-2x=0.4
2x=6-0.4
2x=5.6
x=2.8
②根據:
列方程:6-0.4=2x
5.6=2x
2.8=x
③根據:
列方程:2x+0.4=6
2x=6-0.4
2x=5.6
x=2.8
(4)檢驗:(略)
(5)小結:
這道題為什么能列出三個方程呢?(因為題中的三種數量之間存在著三個基本的相等關系,每個相等關系就可列出一個方程,三個相等關系就可列出三個不同的方程。)
說明根據對題目的不同理解,可以找出不同的等量關系,列出不同的方程。
4.總結:
從以上幾道題可以看出,列方程解應用題有什么特點?(用字母表示未知數,根據題目中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列出一個含有未知數的等式(也就是方程),再解出來。)
(三)鞏固反饋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1)每袋大米x千克,5袋大米( )千克;
(2)每個練習本x元,小明買8個練習本,應付( )元;
(3)每套桌椅x元,10套桌椅( )元;
(4)每箱水果x千克,25箱水果( )千克。
2.說出下面每組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
(1)女生人數,男生人數,全班人數;
(2)蘋果的重量,梨的重量,梨比蘋果少的重量。
3.找出題目中數量間的相等關系。
(1)一輛公共汽車中途到站后,先下去15人,又上來9人,這時車上正好有30人,到站前車上有多少人?
(2)一本書240頁,小剛看了5天,還剩165頁沒看,平均每天看多少頁?
4.課本:1。
根據提出找出數量間的相等關系,再把方程補充完整。
5.課后作業 :P112:2,3,4。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課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認知規律出發,針對新的解題思路不易接受的特點,緊緊抓住基本概念。在區別比較中,概括總結已有的思路,對比歸納新的解題思路。
為了使學生較好地掌握分析,尋找等量關系的方法,教案采取了由易到難的設計方案。例1的等量關系與復習題相同,都是按題目的敘述順序寫出的。由例1改編的練習,基本數量關系沒變,重點是把15袋餃子粉的重量看作一個整體,為學習例2做了鋪墊。例2的重點是引導學生找出不同的等量關系,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
板書設計 (略)
列方程解應用題 篇11
教學內容
教科書118頁例6及“做一做”。練習二十九1~5題。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使學生初步學會分析“已知有兩個數的和與差,和兩個數的倍數關系,求兩個數各是多少”的應用題的數系,正確列出方程進行解答。
2.指導學生設末知數,表示兩個數之間的關系。
3.訓練學生分析這類應用題的數量關系。
(二)能力訓練點
1.會解答所列方程形如ax bx=c的應用題。
2.會正確找出應用題的等量關系。
3.會進行檢驗。
(三)德育滲透點
1.培養學生認真學習的好習慣。
2.滲透不同事物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觀點。
(四)美育滲透點
通過題目中的等量關系,使學生感受到人民的卓越智慧,體會到源于生活。
二、學法指導
1.引導學生分析題意,找出等量關系。
2.指導學生試算,利用已有經驗進行體驗。
三、教學重點
用方程解答“和倍”“差倍”應用題的方法。
四、教學難點
分析應用題等量關系,設末知數。
教學過程 設計
(一)復習準備
1.列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
(1)x的5倍與x的3倍的和是40;
(2)某數的4倍比它的6倍少24。
2.根據下面的條件,找出數量間的相等關系。
(1)大米與面粉重量的和是1000千克;(大米的重量+面粉的重量=重量和。)
(2)每支鋼筆比每支圓珠筆貴3.8元;(每支鋼筆的價錢-每支圓珠筆的價錢=貴的價錢。)
(3)已看的頁數比剩下的頁數少76頁。(剩下的頁數-已看的頁數=少的頁數。)
3.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1)學校科技組有女生x人,男生人數是女生的3倍,男生有人,男生女生一共有人,男生比女生多人;
(2)果園里蘋果樹的棵數是梨樹的2倍,梨樹有x棵,蘋果樹有棵,蘋果樹和梨樹一共有棵,梨樹比蘋果樹少棵。
4.解答:果園里有桃樹45棵,杏樹的棵數是桃樹的3倍。兩種樹一共有多少棵?
(1)學生審題畫圖,獨立解答。
(2)學生解答后講解:
解法1:
列式:45+45×3=45+135=180(棵)
解法2:
列式:45×(3+1)=45×4=180(棵)
答:兩種樹一共有180棵。
(二)學習新課
1.改變上題的條件和問題,使之成為例6。
果園里桃樹和杏樹一共有180棵,杏樹的棵數是桃樹的3倍,桃樹和杏樹各有多少棵?
(1)學生審題,將復習題的圖改為例6。
(2)思考:
①這道題求什么?與以前學習的應用題有什么不同?(有兩個未知數。)
②怎樣設未知數呢?
如果設桃樹有x棵,那么杏樹就有3x棵;
比較哪種設法比較簡便?為什么?
易解。
將線段圖中的問號改為x或3x。
(3)根據哪個條件找數量間的相等關系?
根據桃樹和杏樹一共有180棵,找等量關系。
(4)列方程,解方程,
解:設桃樹有x棵。或:
(5)檢驗,答題。
教師:檢驗時,可以把得數代入題目,看是否符合已知條件。
學生進行檢驗。
①看桃樹和杏樹一共的棵數是否是180棵,
45+135=180(棵)
②看杏樹棵數是否是桃樹的3倍,
135÷45=3
答:桃樹有45棵,杏樹有135棵。
2.試做:
果園里杏樹比桃樹多90棵,杏樹的棵數是桃樹的3倍,桃樹和杏樹各有多少棵?
(1)思考:
此題與例6相比,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數量關系是怎樣的?(倍數關系相同,不同點是把兩種樹的和改成了兩種樹的差。)
數量關系為:
(2)試做:
檢驗:
①135-45=90;
②135÷45=3。
答:桃樹有45棵,杏樹有135棵。
3.小結:
思考討論:
(1)我們今天學習的應用題有什么特點?(今天學習的應用題,都是已知兩種數量的倍數關系以及它們的和或差,求這兩種數量各是多少。)
(2)這樣的應用題,我們是怎樣解答的?(一般根據倍數關系,設一倍數為x,另一個數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再根據這兩種量的和或差,找出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就可列出方程,并解方程,求出得數;最后還要把得數代入題目中去,看是否符合已知條件。)
(三)鞏固反饋
1.根據條件,設未知數。
(1)快車的速度是慢車的2倍。
設為x千米,那么為2x千米;
(2)男生人數是女生的1.2倍。
設為x人,那么( )為1.2x人;
(3)大米的重量是面粉的3.5倍。
設為x千克,那么為3.5x千克;
(4)父親的年齡是女兒的4倍。
設女兒的年齡為x歲,那么父親的年齡為歲;
(5)甲桶油的重量是乙桶的1.5倍,設乙桶油的重量為千克,那么甲桶油的重量為千克。
2.獨立解答P118“做一做”,P119:4。
解答后講解數量間的相等關系。
做一做:
根據“四年級、五年級共有學生330人”,得:
四年級人數+五年級人數=四、五年級人數和
↓ ↓ ↓
1.2x x 330
P119:4。
根據“如果再往乙袋里裝5千克大米,兩袋就一樣重了。”可知乙袋比甲袋少5千克,得:
甲袋重量-乙袋重量=乙袋比甲袋少的重量
↓ ↓ ↓
1.2x x 5
3.將上題中的“如果再往乙袋里裝5千克大米”改為“甲袋給乙袋5千克”應怎樣解答?
畫圖理解:甲袋比乙袋多多少?
從圖上看出甲袋比乙袋多5×2=10(千克)
根據:甲袋重量-乙袋重量=甲袋比乙袋多的重量
↓ ↓ ↓
1.2x x 10
列方程:1.2x-x=10。
4.課后作業 :P119:1,2,3。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列方程解含有兩個未知數的應用題,學生第一次接觸,因此設哪個未知數為x是本節課的難點。為了分散這一難點,在復習中采取填空的形式,引導學生根據倍數關系設未知數。在新授中,通過對兩種設法的比較、分析,得出設一倍數為x比較簡便。在練習中又設計了專項練習,學生在思考、討論中,透徹地理解并掌握了這一規律。
例6 學習了列方程解和倍應用題,改變其中一個條件,變成差倍應用題,著重引導學生比較兩題的異同。討論解答方法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既可提高教學效率,又能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比較兩題的異同上面來,有助于形成兩種解法的邏輯關系。
在學習了和倍、差倍應用題之后,及時引導學生找出這兩類應用題的特點,并根據題目的特點總結出解題規律。既使學生掌握了解題方法,又提高了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板書設計
列方程解應用題 篇12
教學目的
1.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采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應用題.
2.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準確的找出題目中的等量關系.
3.培養學生的分析以及綜合能力.能夠從不同角度解決同一個問題.
教學重點
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準確的找出題目中的等量關系.
教學難點
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準確的找出題目中的等量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求未知數 .
× = - = ÷ =1
- = ÷ =1 - =
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格式是什么?
2.找出下列應用題的等量關系.
①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2倍.
②梨樹比蘋果樹的3倍少15棵.
③做8件大人衣服和10件兒童衣服共用布31.2米.
④把兩根同樣的鐵絲分別圍成長方形和正方形.
我們今天就復習運用題目中的等量關系解題.(板書:)
二、復習探討.
(一)教學例3.
一列火車以每小時90千米的速度從甲站開往乙站,同時有一列貨車以每小時75千米的速度從乙站開往甲站,經過4小時相遇,甲乙兩站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1.讀題,學生試做.
2.學生匯報(可能情況)
(1)(90+75)×4
提問:90+75求得是什么問題?再乘4求的是什么?
(2)90×4+75×4
提問:90×4與75×4分別求的是什么問題?
(3) ÷4=90+75
提問:等號左邊表示什么?等號右邊表示什么?對不對?為什么?
(4) ÷4-75=90
提問:等號左邊表示什么?等號右邊表示什么?對不對?為什么?
(5) ÷4-90=75
提問:等號左邊表示什么?等號右邊表示什么?對不對?為什么?
3.討論思考.
(1)用方程解這道應用題,為什么你們認為這三種方法都正確?
(等號的左右表示含義相同)
(2)的特點是什么?
兩點:
變未知條件為已知條件,同時參加運算;
列出的式子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并且左右表示的數量關系一致
(3)怎樣判定用方程解一道應用題是否正確?(方程的左右是否為等量關系)
4.小結.
(1)小組討論:用方程解應用題和用算術方法解應用題,有什么不同點?
(2)小組匯報:
①算術方法解應用題時,未知數為特殊地位,不參加運算;用方程解應用題時,未知數與已知數處于平等地位,可以參加列式.
②算術方法解應用題時,需要根據題意分析數量關系,列出用已知條件表示求未知數的量;用方程解應用題時,根據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列出的是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二)變式反饋:根據題意把方程補充完整.
1.甲乙兩站之間的鐵路長660千米.一列客車以每小時90千米的速度從甲站開往乙站,同時有一輛貨車以每小時75千米的速度從乙站開往甲站.經過多少小時兩車相遇?
2.甲乙兩站之間的鐵路長660千米.一列客車從甲站開往乙站,同時有一輛貨車從乙站開往甲站.經過4小時兩車相遇,客車每小時行90千米,貨車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教師提問:這兩道題有什么聯系?有什么區別?
三、鞏固反饋.
1.根據題意把方程補充完整.
(1)張華借來一本116頁的科幻小說,他每天看 頁,看了7天后,還剩53頁沒有看.
_____________=53
_____________=116
(2)媽媽買來3米花布,每米9.6元,又買來 元毛線,每千克73.80元.一共用去139.5元.
_____________=139.5
_____________=9.6×3
(3)電工班架設一條全長 米長的輸電線路,上午3小時架設了全長的21%,下午用同樣的工效工作1小時,架設了280米.
_____________=280×3
2.解應用題.
東鄉農業機械廠有39噸煤,已經燒了16天,平均每天燒煤1.2噸.剩下的煤如果每天燒1.1噸,還可以燒多少天?
小結:根據同學們的不同方法,我們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用哪種方法簡便就用哪種方法.
3.思考題.
甲乙兩個港相距480千米,上午10時一艘貨船從甲港開往乙港,下午2時一艘客船從乙港開往甲港.客船開出12小時后與貨船相遇.如果貨船每小時行15千米.客船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復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后作業 .
1.師傅加工零件80個,比徒弟加工零件個數的2倍少10個.徒弟加工零件多少個?
2.徒弟加工零件45,比師傅加工零件個數的 多5個.師傅加工零件多少個?
六、板書設計
等量關系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例3:一列火車以每小時90千米的速度從甲站開往乙站,同時有一列貨車以每小時75千米的速度從乙站開往甲站,經過4小時相遇,甲乙兩站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列方程解應用題 篇13
列方程解 的應用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分析稍復雜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的數量關系,正確列出方程.
2.學生會找出應用題中相等的數量關系.
教學重點
訓練學生用方程解“已知比一個數的幾倍多(少)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
教學難點
分析應用題等量關系,并會列出方程.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一)寫出下面各題的式子.
1.比 的3倍多15
2.比 的4倍少2
3.2個 與34的和
4.5個 與0.6的3倍的差
(二)解答復習題
少年宮舞蹈隊有23人,合唱隊的人數比舞蹈隊的3倍多15人.合唱隊有多少人?
(學生獨立解答)
23×3+15
=69+15
=84(人)
答:合唱隊有84人.
二、新授教學
(一)導入 新課(改復習為例4)
少年宮合唱隊有84人,合唱隊的人數比舞蹈隊的3倍多15人.舞蹈隊有多少人?
1.比較:例4與復習題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合唱隊的人數比舞蹈隊的3倍多15人”這句話沒有變;
不同點:復習題已知舞蹈隊人數求合唱隊人數,
例4是已知合唱隊人數求舞蹈隊人數.
2.教師說明:例4就是我們以前見過的“已知比一個數的幾倍多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今天我們學習用方程解答這類應用題.
教師板書:列方程解應用題
(二)教學例4
1.畫線段圖分析題意
2.看圖思考:舞蹈隊人數和合唱隊人數有什么關系?
3.學生匯報討論結果:舞蹈隊人數的3倍加上15正好等于合唱隊人數.
(根據:合唱隊人數比舞蹈隊人數的3倍多15人)
4.列方程解答
教師板書:
解:設舞蹈隊有 人.
答:舞蹈隊有23人.
5.思考:還可以怎樣列方程?( 或 )
引導:例題的方法最簡單,解題時要用簡單的方法解.
(三)變式練習
少年宮合唱隊有84人,合唱隊的人數比舞蹈隊的人數的4倍少8人,舞蹈隊有多少人?
三、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知識?在學習中你有什么感想?
四、鞏固練習
(一)只列式不計算.
1.圖書室有文藝書180本,比科技書的2倍多20本,科技書 本.
2.養雞廠養母雞400只,比公雞的2倍少40只,公雞 只.
(二)學校飼養小組今年養兔25只,比去年養的只數的3倍少8只.去年養兔多少只?
(三)一個等腰三角形的周長是86厘米,底是38厘米.它的腰是多少厘米?
五、課后作業
(一)地球繞太陽一周要用365天,比水星繞太陽一周所用時間的4倍多13天.水星繞太陽一周要用多少天?
(二)買3枝鋼筆比買5枝圓珠筆要多花0.9元.每枝圓珠筆的價錢是2.6元,每枝鋼筆的價錢是多少錢?
六、板書設計
列方程解應用題
例4.少年宮合唱隊有84人,合唱隊的人數比舞蹈隊的3倍多15人.舞蹈隊有多少人?
解:設舞蹈隊有 人.
答:舞蹈隊有23人.
教案點評:
分析數量之間的等量關系,學生已有一定的基礎,本節主要訓練學生掌握根據題目所給的不同條件,找等量關系的方法。
首先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解答,并通過觀察、比較、分析,從眾多的等量關系中找出最佳思路,使學生學會從多種角度思考問題,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列方程解應用題 篇14
教學內容:第八冊P98~99例3、例4及練一練,練習二十二相關題目。
教學要求:1、使學生學會應用相遇問題的基本數量關系,用列方
程的方法解相遇問題中求相遇時間和求另一速度的應用
題,進一步認識行程問題的數量關系。
2、培養學生靈活解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分析、綜合等
思維能力。
3、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教學過程 :
一、復習鋪墊
1、創設情境,解答復習題
同學們,我們一起來看一段動畫好嗎?看的時候注意他們是怎么走的。
你看懂了嗎?用手勢演示他們是怎么走的。你能根據這段動畫編一道應用題嗎?指名回答,并出示應用題:
小強和小軍同時從兩地出發,相對走來。小強每分鐘走65米,小軍每分鐘走55米,經過4.5分鐘兩人相遇,兩地相距多少米?
問:這道題目是什么問題?已知什么?求什么?你會解答嗎?
學生解答在自備本上,然后交流解題思路。
板書:速度和×相遇時間=總路程 小強走的路程+小軍走的路程=總路程
(65+55)×4.5 65×4.5+55×4.5
2、改編應用題
(1)根據題目中的條件和求出的問題,不改變題意,你能把它改編成求時間或者求速度的應用題嗎?先自己改編,再說給同桌聽聽。
(2)指名編題。一一出示3道題目:
兩地相距540米。小強和小軍同時從兩地出發,相對走來。小強每分鐘走65米,小軍每分鐘走55米,經過幾分鐘兩人相遇?
兩地相距540米。小強和小軍同時從兩地出發,相對走來,經過4.5分鐘兩人相遇,小強每分鐘走65米,小軍每分鐘走多少米?
兩地相距540米。小強和小軍同時從兩地出發,相對走來,經過4.5分鐘兩人相遇,小軍每分鐘走55米,小強每分鐘走多少米?
結合提問每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
二、解題探究
1、我們就先來看求時間的這道吧。
(1)在時間不知道的情況下,你能根據這兩個基本的數量關系式列方程解答嗎?
(2)學生解答在作業 本上。
(3)交流解答過程,說說你是怎么想的,根據哪個數量關系列方程的?
板書:解:設經過X分鐘兩人相遇。
(65+55)X=540 65X+55X=540
結合板書提問:65+55表示什么?再乘X表示什么?65X,55X分別表示什么?加起來表示什么?
(4)可以怎樣檢驗呢?指名回答。寫答句。
2、師:我們根據這兩個最基本的數量關系解答了求時間的題目,這兩道又是求什么的?你會用同樣的方法解答嗎?
(1)同桌兩人商量好各選一題解答,解答后說給同桌聽聽,你是怎么列式的,依據是什么?
(2)交流解答過程,說說列式及依據。
板書:解:設小軍每分鐘走X米。
(65+X)×4.5=540 65×4.5X+4.5X=540
解:設小強每分鐘走X米。
(55+X)×4.5=540 55×4.5X+4.5X=540
3、根據這兩個最基本的數量關系,我們又解答了求速度的題目。現在請你觀察比較這4道題目,你有什么發現?(每道題的數量關系都是一樣的,都是根據題目中基本的數量關系來列式的)
4、師: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內容,你能給這節課起個課題嗎?指答后板書課題:。
你覺得行程問題一般可以怎么解答呢?
三、嘗試練習
1、練一練
(1)P98~99,先讀題,再任選一題解答,另一題只要列式。
(2)學生交流解答過程,列式的依據,師板書列式。
師:看來列方程不僅能解答行程問題,也能解答生活中一些問題。
2、練習二十二第4題
這題又是關于什么的?你會解答嗎?
學生列方程,交流解題思路,師板書方程。
3、師;剛才我們解答的行程問題都是怎么走的?行程問題中還有怎么走的?用手演示。它們能用方程來解答嗎?
出示練習:只列方程,不計算。
(1)甲、乙兩個工程隊共同鋪鐵路,16天共鋪2144米。甲隊每天鋪70米,乙隊每天鋪多少米?
解:設乙隊每天鋪X米。
(2)媽媽去超市買了3千克蘋果和2千克橙子,共花了19.6元。蘋果每千克4.8元,橙子每千克多少元?
解:設橙子每千克X元。
(3)甲、乙兩艘輪船同時從一個碼頭向相反的方向開出,甲船每小時行23.5千米,乙船每小時行21.5 千米。航行幾小時后兩船相距315千米?
解:設航行X小時后兩船相距315千米。
學生在作業 本上列出方程,再交流列式和思路,師板書出方程。
四、全課總結
這節課我們一起研究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嗎?
五、想一想
1、下列方程中哪些是正確的?
兩地相距40千米,甲、乙兩人同時從兩地對面走來,3小時后兩人相距10千米。已知甲每小時行5.5千米,那么乙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解:設乙每小時行X千米。
(1)(5.5 +X)×3=10 ( )
(2)5.5×3+3X=40-10 ( )
(3)40-3X-5.5×3=10 ( )
(4)5.5×3+3X=40 ( )
(5)3X+3×5.5+10=40 ( )
學生討論并一一判斷。
2、先提出合適的條件和問題,再解答出來。
一個男同學和一個女同學放學時同時從校門口騎車出發,相背而行。男同學每分鐘騎75米,女同學每分鐘騎65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