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式折線統計圖(精選3篇)
單式折線統計圖 篇1
教學內容:蘇教版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第64頁—65頁
教學目標 :
1、認識及其特點,了解制作的一般方法。
2、會在有橫軸和縱軸的方格圖上根據數量多少描點、連線。
3、看懂,能根據中數據及其變化情況作數量的簡單分析。
4、體會統計在生活里的應用,進一步認識統計圖的意義和作用;進一步滲透統計思想,培養觀察、操作和分析的能力。
教學重點:
看懂,能根據中數據及其變化情況作簡單分析。
課前準備:
1、讓學生收集一至五年級第二學期自己的體重情況,并制成統計表;
2、給每個學生準備一張畫有橫軸和縱軸的方格圖;3、制作本節課課件。
教學過程 :
一、復習輔墊
教師敘述:小明是一個氣象愛好者,在老師的指導下,他認真地收集了2000年每個月的降水量,并把收集來的數據制成統計表(多媒體出示64頁統計表)。
教師敘述:小明為了比較形象具體地把收集來的數據表示出來,他把收集來的數據制成了這樣一幅統計圖——(多媒體出示根據第64頁例題制作的單式條形統計圖)
問:這是一幅什么統計圖?
它用什么表示每個月的降水量的?有什么特點?
二、初步認識,引入新課
1、教師敘述:后來,小明把它改成這樣一幅統計圖——(多媒體出示例題)
問:這幅統計圖與剛才的條形統計圖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指導學生看懂圖中每個月的降水量是多少,弄清折線上升、下降與數量變化的關系)
2、揭示課題
這幅統計圖叫做,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板書課題)
三、制作折線統計圖,進一步認識折線統計圖
1、師生共同制作圖
(1) 師生共同邊說教師邊用多媒體演示至畫好橫軸、縱軸、網格后的圖。
(2) 針對一月和二月的降水量,讓學生說說如何描點?(學生說,教師用多媒體演示。)
(3) 問:怎樣連線?(突出“順次”,教師用多媒體演示連線過程。)
(4) 制好后檢查。
2、指導學生看圖
問:從這幅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相鄰兩個月之間,哪兩個月之間的降水量上升得最快?哪兩個月之間的降水量下降得最快?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3、歸納的特點
請你說出的特點。
指出:折線統計圖不但可以表示出數量的多少,而且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板書:特點:表示數量的多少;表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
問:小明為了表示2000年降水量變化的情況選用哪一幅統計圖比較好?
教師敘述:所以小明把這幅折線統計圖寄給了當地的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為當地的防汛抗旱工作提供一點依據。我們也要學習小明,小能人做大事,用自己所學知識,結合自己的實際,這祖國的發展作點貢獻。
四、鞏固練習
1、(1)根據自己收集的一至五年級第二學期的體重制成折線統計圖。
(2)畫完后相互交換檢查。
(3)同桌根據自己制成的折線統計圖相互說說自己的體重變化情況。
(4)到實物展示臺前展示自己畫的折線統計圖,并向同學們說說自己的折線統計圖所反映的信息。
2、教師敘述:小紅生病了,在今年6月7—9日住進了醫院。醫院每隔4小時給她量一次體溫并把制成了折線統計圖。(多媒體出示66頁第一題圖)
(1) 指導學生看圖。
(2) 從圖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3) 這幅折線統計圖與我們前面見到的折線統計圖有什么不同?
指出:在實際運用中,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制作折線統計圖。
五、全課總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六、深化拓展
教師敘述:我是育才文具店的老板,你們都是我的員工。我收集了本店二至九月鋼筆銷售的情況,并制成了折線統計圖。(多媒體出示圖)進貨多了,我怕賣不掉,積壓資金;進貨少了,我又怕不夠賣,賺錢少了。請你根據圖幫我預測一下十月份我該進多少支鋼筆比較合適?
(1) 學生先獨立分析。分析完后口答,并說明理由。
(2) 指出:這要用到更為復雜的統計,比如市場調查等等。同學們有興趣的話,課后可以開展討論研究,組織關于這方面內容的一次數學課外活動。如果活動開展得好,我將給你加薪——給平時成績加分。
單式折線統計圖 篇2
預設目標:
使學生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初步學會制作折線統計圖。
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難點,學會制作折線統計圖。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教師:今天我們要它是用一個單位長度表示一定的數量。可以清楚而直接地表示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例如,某玩具廠XX年上半年產量情況如下表。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并提問:
(1)圖中統計的內容是什么?
(2)哪個月的產量最低?哪個月的產量最高?
并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畫出折線統計圖。
二、探究
1、討論統計圖的制作步驟。
(1)學生回憶制作條形統計圖的步驟
月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產量(萬只)
2、5
2、8
3、8
4、5
3、5
3
。
(2)找出制作折線統計圖與制作條形統計圖的不同之處。
2、制作條形統計圖。
引導學生歸納折線統計圖的制作步驟,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用多媒體演示制作折線統計圖的步驟:
(1)畫出兩條互相垂直的射線;
(2)在橫向射線上確定表示月份的豎線之間的間隔,畫出與之垂直的豎線;在縱向射線上確定單位長度表示多少。
(3)根據數據的大小,在圖上描出各點。
(4)用線段把這些點連起來,就成了折線統計圖。
三、小結
1、看書回憶,學生小結 。
2、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小結。
五、布置作業
1、練習二十六的第2、3題。在方格紙上制作折線統計圖。
單式折線統計圖 篇3
教學內容:教材第64~65頁,簡單的統計(五)。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簡單的折線統計圖,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結構,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能運用簡單的折線統計圖表示數據。
2、能深切體會統計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及作用 ,能根據簡單的折線統計圖進行簡單的分析或預測,體會統計是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發展學生的統計觀念。
3、使學生樂于參與統計活動,在活動中培養與他人合作的態度。
教學重點: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能運用折線統計圖表示數據。
教學難點: 能根據折線統計圖進行簡單的分析或預測。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投影出示例題的統計表。
2、分析統計表:
師:你能從這張統計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嗎?
3、揭示課題:
教師邊指統計圖邊說:為了更便于分析,我們還可以將這些數據繪制成了一張統計圖:
師:你知道這是一張什么統計圖嗎?(預測學生能說到是折線統計圖,如果學生不知道,可由教師揭示,并板書課題:折線統計圖。)
二、合作探究:
1、探究特征,感悟優勢:
師:剛才我們在統計表中了解的信息在這張折線統計圖上都能找到嗎?(能)
那為什么還要將數據制成這樣的折線統計圖呢?(學生可能說到:容易分析降水量的變化請況。)
原來如此,你還能從這張統計圖上一目了然地看到哪些信息?
師在學生回答基礎上追問:你能從圖上看出哪兩個月間的降水量上升(下降)的最快、哪兩個月間降水量上升(下降)的最慢嗎?
師:你認為折線折線統計圖有什么特點呢?(不但能表示出數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
2、聯系生活舉例:
你有沒有在其它地方見過類似這樣的圖?(學生應該在生活中見到折線統計圖,如病人的心電圖、股票分析圖等,根據學生介紹可出示相關圖片加深印象。)
3、了解結構:
師:既然折線統計圖這樣容易反映一些數據的變化情況,那我們是否需要了解一下它的結構呢?
看了圖,你知道一張完整的折線統計圖應該由哪些部分組成呢,在制作時應該注意些什么呢?
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再全班交流,教師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進行補充,并相應介紹折線統計圖各部分名稱,在介紹名稱時明確其作用、畫圖時注意點。
三、制作統計圖:
1、 完成p65“練一練”
2、同桌互相檢查并糾錯。
3、實物投影展示好的作品。
四、鞏固練習
1、回答書上66頁的第1題。
2、完成書上66頁第2題。
1) 視頻展示臺上展示
2)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平均每個季度的產值是多少萬元?
平均每個月的產值是多少萬元?
第二季度比第一季度增產多少萬元?增產幾分之幾?
……
3、完成書上67頁的第3題
4、完成新《補充讀本》p65頁第4題。
五、課后完成
1、完成書上67頁第4題
2、把你本周的數學作業分數制成折線統計圖,你有什么想法和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