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線統計圖》(通用15篇)
《折線統計圖》 篇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2~63頁例3及“做一做”,練習十三第1~4題。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使學生認識,知道的特點。
2.了解制作的一般步驟,初步學會制作。
。ǘ┠芰τ柧汓c
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ㄈ┑掠凉B透點
通過練習十三第2題,使學生知道我國人均生活水平在逐年提高,滲透國情教育。
。ㄋ模┟烙凉B透點
使學生感悟人民的卓越智慧,感悟數學知識的魅力,增強審美意識。
二、學法指導
指導學生運用已有經驗、知識遷移類推,學習新知。
三、教學重點
掌握制的一般步驟,能看圖準確地回答問題。
四、教學難點
弄清與條形統計圖的區別。
五、教具學具準備、條形統計圖的投影片各一張、圖紙一張(長8厘米,寬6厘米)。
六、教學步驟
。ㄒ唬╀亯|孕伏
教師:上節課我們認識了條形統計圖,并學會制作條形統計圖,誰說說條形統計圖有什么特點?制作步驟是什么?
教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統計圖。板書課題:
(通過復習,不僅喚起了學生對舊知的回憶,而且還為學習新知識作了孕伏。)
(二)探求新知
1.介紹的特點。
(1)介紹的特點。
(出示的投影片)
教師:是用一個單位長度表示一定的數量,根據數量的多少,描出各點,然后把各點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不但可以表示出數量的多少,而且能夠清楚地表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
(2)與條形統計圖比較異同。
(再打出條形統計圖的投影片)認真觀察,與條形統計圖有什么異同點?
(通過出示投影片,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進而通過比較與條形統計圖的異同,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的認識,為學習制作打下了基礎。)
2.教學制作的方法。
出示例3:指名讀出例3中統計表中各數據,師邊引導邊教學制作步驟。
教師述:制折線統計•圖的步驟-與制條形統計圖的步驟基本相同,只是不畫直條,而是按照數據大小描出各點,再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
。1)根據圖紙的大小,畫出兩條互相垂直的射線。
教師:想一想,制作統計圖的第一步干什么?指名說后,師出示畫好的圖紙。(水平射線長6厘米,垂直射線長4厘米。)
。2)適當分配各點的位置,確定各點的間隔。
師:指名說出制條形統計圖第二步干什么?
生:適當分配各直線條的位置,確定直條的寬度和間隔。
師:是描出各個點,應當怎樣做?
生:適當分配各點的位置,確定各點間的間隔。
師:原來統計表中有幾個月份?(12個月份)在水平射線上如何劃分?
師:請一名學生到前面量一量圖紙中射線的長度。(水平射線長6厘米。)
師:水平射線長6厘米,根據統計表中有12個月份,在水平射線上畫多少等份?(13等份)
這里用0.4厘米寬的距離表示一個年份,教師完成下圖:
。3)在水平射線垂直的射線上,根據數據大小的具體情況,確定單位長度表示多少。
教師:指名說出第三步干什么?問:這一年中最高的月平均氣溫是多少?(32.5)
教師:垂直射線長4厘米,應如何劃分?(在垂直射線上畫7等份,每份大約0.5厘米)每一份表示5。
在垂直射線的箭頭上方注明單位,教師完成下圖:
。4)按照數據的大小描出各點,再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
教師:第四步干什么?生答后,指名到前面試著畫一畫,師加以幫助,畫成像教科書第62頁那樣的。
。5)在圖紙上方寫上統計圖的標題,注明制圖日期及制圖人姓名。
。ㄓ辛酥茥l形統計圖的基礎,加上教師的引導,學生容易把學過的知識遷移到新知識中去,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制圖的4個步驟真正體現了學生參與與獲取知識的過程。)
3.引導學生看圖分析
。1)哪個月的平均氣溫最高?哪個月的平均氣溫最低?(八月份的平均氣溫最高,二月份的平均氣溫最低。)
(2)哪兩個月平均氣溫上升最快?哪兩個月之間的平均氣溫下降得最快?(三、四月的平均氣溫上升得最快,十、十一月之間的平均氣溫下降得最快。)
。3)和條形統計圖哪個能表示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
。ㄈ┤n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制作的方法,知道了它與條形統計圖的聯系與區別,誰能說說制作關鍵要注意什么?(關鍵要注意描出各點,然后把各點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
七、隨堂練習
1.完成“做一做”,讓學生自己畫在書上,然后讓學生互相交換檢查,并說明這個服裝店銷售量變化的情況(總趨勢是上升的)。
3.練習十三第1題(通過這道練習,使學生學會看)。
八、板書設計
某地2000年的月平均氣溫變化情況的統計圖
2001年2月制
《折線統計圖》 篇2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71頁的例4,第72頁的“做一做”的題目和練習十六的第l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認識復式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初步學會制作復式折線統計圖。
教具準備:復習用的統計表和統計圖,例4的復式統計圖和“做一做”的復式統計圖。
教學過程 :
一、復習
教師出示復習題:下面是某市1997年上半年每月降水量的統計表和統計圖。
某市1997年上半年月降水量統計圖
1997年8月制
單位:毫米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先讓學生觀察統計表和統計圖,相互提問和回答問題。
學生甲:哪個月的月降水量最多?是多少毫米?
學生乙:6月份的降水量最多,是135毫米。
學生甲:哪個月的月降水量最少?是多少毫米?
學生乙:3月份的降水量最少,是35毫米。
學生甲:哪兩個月之間的降水量下降得最快?下降了多少毫米?
學生乙:二月與三月之間下降得最快,下降了13毫米。
學生甲:哪兩個月之間的降水量上升得最快?上升了多少毫米?
學生乙:三月與四月之間上升得最快,上升了50毫米。
二、新課
1.教學例4。
教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折線統計圖。請大家閱讀教科書第71頁上統計表中的數據,并回答下列問題。
(1)統計表中年份的表示方式跟前面的有什么不同?(前面統計表中的時間間隔相同,而這個統計表中年份之間的間隔是不相同的,有的是間隔三年,有的是二年或一年。)、
(2)畫統計圖時,在水平射線上表示年份應該注意什么?(在水平射線上表示年份時,應該根據經過時間的長短留出相應的間隔!だ,1989年到1992年經過三年,間隔應該是留出3個長度單位;1992年到1994年和1994年到1996年都是經過二年,
××市無線電一廣、工廠產值增長情況統計圖
(1989年一1997年) 1998年1月制
無線一廠
無線二廠
。ㄔ谙马摚
單 位;萬元
間隔都應該留出2個長度單位;1996年到1997年,經過一年,間隔應該是1個長度單位。)
教師指出:只有每一年留的間隔相同,畫出的統計圖才能正確地表示出產值增長的情況。大家按照教科書上給出的無線電二廠的數據,根據圖例自己畫出無線電二廠產值增長的折線。巡視時,教師注意觀察學生描點是否準確。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做完后,教師出示準備好的統計圖(如上圖),讓學生進行訂正。
對于畫圖有錯誤的學生、要讓他們找出出現錯誤的原因,并改正。然后教師讓學生對照統計圖回答問題。
(1)哪個廠的工業產值增長得快?(無線電一廠。)
(2)哪一年的工業產值增長得最快?(1996年一1997年)
2.做教科書第72頁上“做一做”的題目。
教師讓學生自己讀數據、描點、連線。巡視時,教師注意觀察學生做題情況,幫助有困難的學生。做完后,教師出示下頁圖,讓學生集體訂正。
三、小結
教師:單式和復式兩種折線統計圖的制作方法和步驟是一樣的,只是復式折線統
計圖要用兩條或者兩條以上的折線表示。
四、作業
1.閱讀教科書第71—72頁上的內容。
2.做練習十六的第5、7題。
《折線統計圖》 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知道的特點.
2.了解制作的一般步驟,初步學會制作.
教學重點
掌握制的一般步驟,能看圖準確地回答問題.
教學難點
弄清與條形統計圖的區別.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教師提問:上節課我們認識了條形統計圖,并學會制作條形統計圖,誰說說條形統計圖有什么特點?制作步驟是什么?
談話引入: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統計圖.(板書課題:)
二、探求新知.
(一)介紹的特點.
1.介紹的特點.
教師講述:拆線統計圖是用一個單位長度表示一定的數量,根據數量的多少,描出各點,然后把各點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不但可以表示出數量的多少,而且能夠清楚地表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
2.與條形統計圖比較異同.
教師提問:認真觀察,與條形統計圖有什么異同點?
。ǘ┙虒W制作的方法.
1.出示例3.某地2000年每月的月平均氣溫如下表:
月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平均氣溫(℃)
25
10
16.5
22
28
32
32.5
26
19
11.5
5
根據上表中的數據,制成.
教師講述:制拆線統計圖的步驟與制條形統計圖的步驟基本相同,只是不畫直條,而是按照數據大小描出各點,再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
2.制作步驟.
。1)根據圖紙的大小,畫出兩條互相垂直的射線.
教師提問:想一想,制作統計圖的第一步干什么?
。2)適當分配各點的位置,確定各點的間隔.
教師提問:制作條形統計圖第二步干什么?
(適當分配各直條的位置,確定直條的寬度和間隔)
拆線統計圖是描出各個點,應當怎樣做?
。ㄟm當分配各點的位置,確定各點間的間隔)
怎樣劃分間隔?根據是什么?
(3)在與水平射線垂直的射線上,根據數據大小的具體情況,確定單位長度表示多少.
教師提問:這一年中最高的月平均氣溫是多少?(32.5 ℃)
垂直射線應如何劃分?
。4)按照數據的大小描出各點,再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
。ㄈ┮龑W生看圖分析.如果不是為了愛情 我不會長大 因為長大意味著
1、哪個月的平均氣溫最高?哪個月的平均氣溫最低?
(八月份的平均氣溫最高,二月份的平均氣溫最低.)
2、哪兩個月平均氣溫上升得最快?哪兩個月之間的平均氣溫下降得最快?
(三、四月的平均氣溫上升得最快,十、十一月之間的平均氣溫下降得最快.)
3、和條形統計圖哪個能表示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
三、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制作的方法,知道了它與條形統計圖的聯系與區別,誰能說說制作關鍵要注意什么?(關鍵是注意描出各點,然后把各點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
四、隨堂練習
1.紅葉服裝店2001年5月某個星期銷售襯衫情況如下表.
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銷售量(件)
120
110
145
135
14.
155
165
根據上表中的數據,制成.再觀察統計圖中的折線,說明襯衫銷售量的總趨勢是上升還是下降.
2.下面是一個病人的體溫記錄折線圖.
看圖回答下面的問題:
(1)護士每隔幾小時給病人量一次體溫?
(2)這個病人的體溫最高是多少攝氏度?最低是多少攝氏度?
(3)他在4月8日12時的體溫是多少攝氏度?
。4)他的體溫在哪段時間里下降的最快?哪段時間里比較穩定?
。5)圖中的橫虛線表示什么?
(6)從體溫看,這個病人的病情是在惡化還是在好轉?
五、布置作業
1、某縣農民1997年~2000年每人年平均收入的情況如下:
1997年每人年平均收入1680元;
1998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025元;
1999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150元;
2000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220元;
根據上面的數據,在方格紙上制成.
2、某地2001年上半年每月的月平均氣溫如下表.
月份
一
二
三四
五
六
平均氣溫℃
3
5
1016
22
28
根據上表中的數據,在方格紙上制成.
六、板書設計
某地2000年的月平均氣溫變化情況的統計圖
2001年1月制
探究活動
看圖編故事
活動目的
1、了解統計圖的意義和作用.
2、培養學生靈活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的教育.
活動過程
1、學生根據個人的理解,自編故事.
2、利用數學活動課的時間,組織一次“故事大賽”.
3、師生共同評選“數學故事大王”.
活動題目
如下圖是一張某居民區水箱水位統計圖,請你根據圖中的變化情況編一段這個居民區的故事.
參考答案
根據統計圖的曲線變化情況,可以編出各種故事,如:8點鐘居民們都開始洗菜、洗車等,是個用水高峰期,因此統計圖上水位開始下降.9點到10點用水的人越來越少,水箱開始放水進來,因此10點鐘水又滿了.11點時水箱的水位變成0,可能是水箱破了,水都漏光了.
活動說明
這個活動沒有標準的答案,只要學生能夠說出道理,就可以算好故事
《折線統計圖》 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知道的特點.
2.了解制作的一般步驟,初步學會制作.
教學重點
掌握制的一般步驟,能看圖準確地回答問題.
教學難點
弄清與條形統計圖的區別.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教師提問:上節課我們認識了條形統計圖,并學會制作條形統計圖,誰說說條形統計圖有什么特點?制作步驟是什么?
談話引入: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統計圖.(板書課題:)
二、探求新知.
(一)介紹的特點.
1.介紹的特點.
教師講述:拆線統計圖是用一個單位長度表示一定的數量,根據數量的多少,描出各點,然后把各點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不但可以表示出數量的多少,而且能夠清楚地表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
2.與條形統計圖比較異同.
教師提問:認真觀察,與條形統計圖有什么異同點?
。ǘ教學制作的方法.
1.出示例3.某地2000年每月的月平均氣溫如下表:
月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平均氣溫(℃)
25
10
16.5
22
28
32
32.5
26
19
11.5
5
根據上表中的數據,制成.
教師講述:制拆線統計圖的步驟與制條形統計圖的步驟基本相同,只是不畫直條,而是按照數據大小描出各點,再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
2.制作步驟.
(1)根據圖紙的大小,畫出兩條互相垂直的射線.
教師提問:想一想,制作統計圖的第一步干什么?
。2)適當分配各點的位置,確定各點的間隔.
教師提問:制作條形統計圖第二步干什么?
(適當分配各直條的位置,確定直條的寬度和間隔)
拆線統計圖是描出各個點,應當怎樣做?
(適當分配各點的位置,確定各點間的間隔)
怎樣劃分間隔?根據是什么?
。3)在與水平射線垂直的射線上,根據數據大小的具體情況,確定單位長度表示多少.
教師提問:這一年中最高的月平均氣溫是多少?(32.5 ℃)
垂直射線應如何劃分?
。4)按照數據的大小描出各點,再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
。ㄈ┮龑W生看圖分析.如果不是為了愛情 我不會長大 因為長大意味著
1、哪個月的平均氣溫最高?哪個月的平均氣溫最低?
。ò嗽路莸钠骄鶜鉁刈罡,二月份的平均氣溫最低.)
2、哪兩個月平均氣溫上升得最快?哪兩個月之間的平均氣溫下降得最快?
(三、四月的平均氣溫上升得最快,十、十一月之間的平均氣溫下降得最快.)
3、和條形統計圖哪個能表示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
三、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制作的方法,知道了它與條形統計圖的聯系與區別,誰能說說制作關鍵要注意什么?(關鍵是注意描出各點,然后把各點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
四、隨堂練習
1.紅葉服裝店2001年5月某個星期銷售襯衫情況如下表.
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銷售量(件)
120
110
145
135
14.
155
165
根據上表中的數據,制成.再觀察統計圖中的折線,說明襯衫銷售量的總趨勢是上升還是下降.
2.下面是一個病人的體溫記錄折線圖.
看圖回答下面的問題:
。1)護士每隔幾小時給病人量一次體溫?
(2)這個病人的體溫最高是多少攝氏度?最低是多少攝氏度?
。3)他在4月8日12時的體溫是多少攝氏度?
(4)他的體溫在哪段時間里下降的最快?哪段時間里比較穩定?
。5)圖中的橫虛線表示什么?
。6)從體溫看,這個病人的病情是在惡化還是在好轉?
五、布置作業
1、某縣農民1997年~2000年每人年平均收入的情況如下:
1997年每人年平均收入1680元;
1998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025元;
1999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150元;
2000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220元;
根據上面的數據,在方格紙上制成.
2、某地2001年上半年每月的月平均氣溫如下表.
月份
一
二
三四
五
六
平均氣溫℃
3
5
1016
22
28
根據上表中的數據,在方格紙上制成.
六、板書設計
某地2000年的月平均氣溫變化情況的統計圖
2001年1月制
探究活動
看圖編故事
活動目的
1、了解統計圖的意義和作用.
2、培養學生靈活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的教育.
活動過程
1、學生根據個人的理解,自編故事.
2、利用數學活動課的時間,組織一次“故事大賽”.
3、師生共同評選“數學故事大王”.
活動題目
如下圖是一張某居民區水箱水位統計圖,請你根據圖中的變化情況編一段這個居民區的故事.
參考答案
根據統計圖的曲線變化情況,可以編出各種故事,如:8點鐘居民們都開始洗菜、洗車等,是個用水高峰期,因此統計圖上水位開始下降.9點到10點用水的人越來越少,水箱開始放水進來,因此10點鐘水又滿了.11點時水箱的水位變成0,可能是水箱破了,水都漏光了.
活動說明
這個活動沒有標準的答案,只要學生能夠說出道理,就可以算好故事
《折線統計圖》 篇5
教學內容 課本第 68頁的例 2,練習 11的第 2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征和作用,能根據統計圖正確描述有關數據的變化情況,發展統計觀念。
2、使學生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教學重點 折線統計圖。
教學難點 正確判斷數據變化趨勢。
教學關鍵 統一統計圖的標準。
教具準備
教學方法 反饋教學法、講解法、討論法等。
教學過程
舊知鋪墊 1、出示統計圖。
XX年北京地區新增“非典”病人數量統計圖
(4月26日~5月31日)
2、回答問題:
。1)這是什么統計圖?(折線統計圖)
(2)這種統計圖有什么特征?(可以清楚看出數量增減變化情況)
。3)說一說這里病人數量的變化情況。
探索新知 1、出示課本例2的統計圖。
2、引導學生觀察兩幅統計圖,分析圖中的數量變化情況。
。ㄖ鹪律仙,各月份數量,增幅大小等)
3、初看兩幅統計圖,你有什么感覺?為什么?
。ǔ蹩锤杏X左圖增幅較大。左圖縱軸每格表示的數量比較小,折線向上的趨勢較明顯;右圖反之。)
4、你認為哪一幅統計圖更能準確反映月薪變化情況?為什么?
(1)學生討論、匯報自己的看法。
。2)說明理由。(左圖縱軸每格表示的數量不統一,不規范。)
5、說一說你有什么體會。
。鞔_:在根據統計圖進行比較、判斷時,要注意統一標準。)
鞏固練習 完成練習 11的第 2題。
(1)初看這幅統計圖,你感覺氣溫變化劇烈嗎?為什么?
。2)月平均氣溫的實際差距有多大?
※(3)根據圖中數據再繪制一個你認為較為合理的反映氣溫變化的折線統計圖。
布置作業 完成補充練習。
板書設計
《折線統計圖》 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知道的特點.
2.了解制作的一般步驟,初步學會制作.
教學重點
掌握制的一般步驟,能看圖準確地回答問題.
教學難點
弄清與條形統計圖的區別.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教師提問:上節課我們認識了條形統計圖,并學會制作條形統計圖,誰說說條形統計圖有什么特點?制作步驟是什么?
談話引入: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統計圖.(板書課題:)
二、探求新知.
(一)介紹的特點.
1.介紹的特點.
教師講述:拆線統計圖是用一個單位長度表示一定的數量,根據數量的多少,描出各點,然后把各點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不但可以表示出數量的多少,而且能夠清楚地表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
2.與條形統計圖比較異同.
教師提問:認真觀察,與條形統計圖有什么異同點?
。ǘ教學制作的方法.
1.出示例3.某地2000年每月的月平均氣溫如下表:
月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平均氣溫(℃)
25
10
16.5
22
28
32
32.5
26
19
11.5
5
根據上表中的數據,制成.
教師講述:制拆線統計圖的步驟與制條形統計圖的步驟基本相同,只是不畫直條,而是按照數據大小描出各點,再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
2.制作步驟.
。1)根據圖紙的大小,畫出兩條互相垂直的射線.
教師提問:想一想,制作統計圖的第一步干什么?
(2)適當分配各點的位置,確定各點的間隔.
教師提問:制作條形統計圖第二步干什么?
。ㄟm當分配各直條的位置,確定直條的寬度和間隔)
拆線統計圖是描出各個點,應當怎樣做?
。ㄟm當分配各點的位置,確定各點間的間隔)
怎樣劃分間隔?根據是什么?
。3)在與水平射線垂直的射線上,根據數據大小的具體情況,確定單位長度表示多少.
教師提問:這一年中最高的月平均氣溫是多少?(32.5 ℃)
垂直射線應如何劃分?
(4)按照數據的大小描出各點,再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
(三)引導學生看圖分析.如果不是為了愛情 我不會長大 因為長大意味著
1、哪個月的平均氣溫最高?哪個月的平均氣溫最低?
。ò嗽路莸钠骄鶜鉁刈罡,二月份的平均氣溫最低.)
2、哪兩個月平均氣溫上升得最快?哪兩個月之間的平均氣溫下降得最快?
。ㄈ、四月的平均氣溫上升得最快,十、十一月之間的平均氣溫下降得最快.)
3、和條形統計圖哪個能表示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
三、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制作的方法,知道了它與條形統計圖的聯系與區別,誰能說說制作關鍵要注意什么?(關鍵是注意描出各點,然后把各點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
四、隨堂練習
1.紅葉服裝店2001年5月某個星期銷售襯衫情況如下表.
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銷售量(件)
120
110
145
135
14.
155
165
根據上表中的數據,制成.再觀察統計圖中的折線,說明襯衫銷售量的總趨勢是上升還是下降.
2.下面是一個病人的體溫記錄折線圖.
看圖回答下面的問題:
。1)護士每隔幾小時給病人量一次體溫?
。2)這個病人的體溫最高是多少攝氏度?最低是多少攝氏度?
。3)他在4月8日12時的體溫是多少攝氏度?
。4)他的體溫在哪段時間里下降的最快?哪段時間里比較穩定?
(5)圖中的橫虛線表示什么?
。6)從體溫看,這個病人的病情是在惡化還是在好轉?
五、布置作業
1、某縣農民1997年~2000年每人年平均收入的情況如下:
1997年每人年平均收入1680元;
1998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025元;
1999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150元;
2000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220元;
根據上面的數據,在方格紙上制成.
2、某地2001年上半年每月的月平均氣溫如下表.
月份
一
二
三四
五
六
平均氣溫℃
3
5
1016
22
28
根據上表中的數據,在方格紙上制成.
六、板書設計
某地2000年的月平均氣溫變化情況的統計圖
2001年1月制
探究活動
看圖編故事
活動目的
1、了解統計圖的意義和作用.
2、培養學生靈活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的教育.
活動過程
1、學生根據個人的理解,自編故事.
2、利用數學活動課的時間,組織一次“故事大賽”.
3、師生共同評選“數學故事大王”.
活動題目
如下圖是一張某居民區水箱水位統計圖,請你根據圖中的變化情況編一段這個居民區的故事.
參考答案
根據統計圖的曲線變化情況,可以編出各種故事,如:8點鐘居民們都開始洗菜、洗車等,是個用水高峰期,因此統計圖上水位開始下降.9點到10點用水的人越來越少,水箱開始放水進來,因此10點鐘水又滿了.11點時水箱的水位變成0,可能是水箱破了,水都漏光了.
活動說明
這個活動沒有標準的答案,只要學生能夠說出道理,就可以算好故事
《折線統計圖》 篇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知道的特點.
2.了解制作的一般步驟,初步學會制作.
教學重點
掌握制的一般步驟,能看圖準確地回答問題.
教學難點
弄清與條形統計圖的區別.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教師提問:上節課我們認識了條形統計圖,并學會制作條形統計圖,誰說說條形統計圖有什么特點?制作步驟是什么?
談話引入: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統計圖.(板書課題:)
二、探求新知.
。ㄒ唬┙榻B的特點.
1.介紹的特點.
教師講述:拆線統計圖是用一個單位長度表示一定的數量,根據數量的多少,描出各點,然后把各點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不但可以表示出數量的多少,而且能夠清楚地表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
2.與條形統計圖比較異同.
教師提問:認真觀察,與條形統計圖有什么異同點?
(二)教學制作的方法.
1.出示例3.某地2000年每月的月平均氣溫如下表:
月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平均氣溫(℃)
25
10
16.5
22
28
32
32.5
26
19
11.5
5
根據上表中的數據,制成.
教師講述:制拆線統計圖的步驟與制條形統計圖的步驟基本相同,只是不畫直條,而是按照數據大小描出各點,再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
2.制作步驟.
。1)根據圖紙的大小,畫出兩條互相垂直的射線.
教師提問:想一想,制作統計圖的第一步干什么?
(2)適當分配各點的位置,確定各點的間隔.
教師提問:制作條形統計圖第二步干什么?
(適當分配各直條的位置,確定直條的寬度和間隔)
拆線統計圖是描出各個點,應當怎樣做?
。ㄟm當分配各點的位置,確定各點間的間隔)
怎樣劃分間隔?根據是什么?
(3)在與水平射線垂直的射線上,根據數據大小的具體情況,確定單位長度表示多少.
教師提問:這一年中最高的月平均氣溫是多少?(32.5 ℃)
垂直射線應如何劃分?
。4)按照數據的大小描出各點,再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
。ㄈ┮龑W生看圖分析.如果不是為了愛情 我不會長大 因為長大意味著
1、哪個月的平均氣溫最高?哪個月的平均氣溫最低?
。ò嗽路莸钠骄鶜鉁刈罡,二月份的平均氣溫最低.)
2、哪兩個月平均氣溫上升得最快?哪兩個月之間的平均氣溫下降得最快?
。ㄈ、四月的平均氣溫上升得最快,十、十一月之間的平均氣溫下降得最快.)
3、和條形統計圖哪個能表示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
三、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制作的方法,知道了它與條形統計圖的聯系與區別,誰能說說制作關鍵要注意什么?(關鍵是注意描出各點,然后把各點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
四、隨堂練習
1.紅葉服裝店2001年5月某個星期銷售襯衫情況如下表.
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銷售量(件)
120
110
145
135
14.
155
165
根據上表中的數據,制成.再觀察統計圖中的折線,說明襯衫銷售量的總趨勢是上升還是下降.
2.下面是一個病人的體溫記錄折線圖.
看圖回答下面的問題:
。1)護士每隔幾小時給病人量一次體溫?
(2)這個病人的體溫最高是多少攝氏度?最低是多少攝氏度?
。3)他在4月8日12時的體溫是多少攝氏度?
。4)他的體溫在哪段時間里下降的最快?哪段時間里比較穩定?
。5)圖中的橫虛線表示什么?
。6)從體溫看,這個病人的病情是在惡化還是在好轉?
五、布置作業
1、某縣農民1997年~2000年每人年平均收入的情況如下:
1997年每人年平均收入1680元;
1998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025元;
1999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150元;
2000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220元;
根據上面的數據,在方格紙上制成.
2、某地2001年上半年每月的月平均氣溫如下表.
月份
一
二
三四
五
六
平均氣溫℃
3
5
1016
22
28
根據上表中的數據,在方格紙上制成.
六、板書設計
某地2000年的月平均氣溫變化情況的統計圖
2001年1月制
探究活動
看圖編故事
活動目的
1、了解統計圖的意義和作用.
2、培養學生靈活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的教育.
活動過程
1、學生根據個人的理解,自編故事.
2、利用數學活動課的時間,組織一次“故事大賽”.
3、師生共同評選“數學故事大王”.
活動題目
如下圖是一張某居民區水箱水位統計圖,請你根據圖中的變化情況編一段這個居民區的故事.
參考答案
根據統計圖的曲線變化情況,可以編出各種故事,如:8點鐘居民們都開始洗菜、洗車等,是個用水高峰期,因此統計圖上水位開始下降.9點到10點用水的人越來越少,水箱開始放水進來,因此10點鐘水又滿了.11點時水箱的水位變成0,可能是水箱破了,水都漏光了.
活動說明
這個活動沒有標準的答案,只要學生能夠說出道理,就可以算好故事
《折線統計圖》 篇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知道的特點.
2.了解制作的一般步驟,初步學會制作.
教學重點
掌握制的一般步驟,能看圖準確地回答問題.
教學難點
弄清與條形統計圖的區別.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教師提問:上節課我們認識了條形統計圖,并學會制作條形統計圖,誰說說條形統計圖有什么特點?制作步驟是什么?
談話引入: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統計圖.(板書課題:)
二、探求新知.
(一)介紹的特點.
1.介紹的特點.
教師講述:拆線統計圖是用一個單位長度表示一定的數量,根據數量的多少,描出各點,然后把各點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不但可以表示出數量的多少,而且能夠清楚地表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
2.與條形統計圖比較異同.
教師提問:認真觀察,與條形統計圖有什么異同點?
(二)教學制作的方法.
1.出示例3.某地2000年每月的月平均氣溫如下表:
月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平均氣溫(℃)
25
10
16.5
22
28
32
32.5
26
19
11.5
5
根據上表中的數據,制成.
教師講述:制拆線統計圖的步驟與制條形統計圖的步驟基本相同,只是不畫直條,而是按照數據大小描出各點,再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
2.制作步驟.
(1)根據圖紙的大小,畫出兩條互相垂直的射線.
教師提問:想一想,制作統計圖的第一步干什么?
。2)適當分配各點的位置,確定各點的間隔.
教師提問:制作條形統計圖第二步干什么?
。ㄟm當分配各直條的位置,確定直條的寬度和間隔)
拆線統計圖是描出各個點,應當怎樣做?
。ㄟm當分配各點的位置,確定各點間的間隔)
怎樣劃分間隔?根據是什么?
。3)在與水平射線垂直的射線上,根據數據大小的具體情況,確定單位長度表示多少.
教師提問:這一年中最高的月平均氣溫是多少?(32.5 ℃)
垂直射線應如何劃分?
(4)按照數據的大小描出各點,再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
。ㄈ┮龑W生看圖分析.如果不是為了愛情 我不會長大 因為長大意味著
1、哪個月的平均氣溫最高?哪個月的平均氣溫最低?
。ò嗽路莸钠骄鶜鉁刈罡,二月份的平均氣溫最低.)
2、哪兩個月平均氣溫上升得最快?哪兩個月之間的平均氣溫下降得最快?
(三、四月的平均氣溫上升得最快,十、十一月之間的平均氣溫下降得最快.)
3、和條形統計圖哪個能表示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
三、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制作的方法,知道了它與條形統計圖的聯系與區別,誰能說說制作關鍵要注意什么?(關鍵是注意描出各點,然后把各點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
四、隨堂練習
1.紅葉服裝店2001年5月某個星期銷售襯衫情況如下表.
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銷售量(件)
120
110
145
135
14.
155
165
根據上表中的數據,制成.再觀察統計圖中的折線,說明襯衫銷售量的總趨勢是上升還是下降.
2.下面是一個病人的體溫記錄折線圖.
看圖回答下面的問題:
(1)護士每隔幾小時給病人量一次體溫?
。2)這個病人的體溫最高是多少攝氏度?最低是多少攝氏度?
。3)他在4月8日12時的體溫是多少攝氏度?
(4)他的體溫在哪段時間里下降的最快?哪段時間里比較穩定?
(5)圖中的橫虛線表示什么?
(6)從體溫看,這個病人的病情是在惡化還是在好轉?
五、布置作業
1、某縣農民1997年~2000年每人年平均收入的情況如下:
1997年每人年平均收入1680元;
1998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025元;
1999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150元;
2000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220元;
根據上面的數據,在方格紙上制成.
2、某地2001年上半年每月的月平均氣溫如下表.
月份
一
二
三四
五
六
平均氣溫℃
3
5
1016
22
28
根據上表中的數據,在方格紙上制成.
六、板書設計
某地2000年的月平均氣溫變化情況的統計圖
2001年1月制
探究活動
看圖編故事
活動目的
1、了解統計圖的意義和作用.
2、培養學生靈活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的教育.
活動過程
1、學生根據個人的理解,自編故事.
2、利用數學活動課的時間,組織一次“故事大賽”.
3、師生共同評選“數學故事大王”.
活動題目
如下圖是一張某居民區水箱水位統計圖,請你根據圖中的變化情況編一段這個居民區的故事.
參考答案
根據統計圖的曲線變化情況,可以編出各種故事,如:8點鐘居民們都開始洗菜、洗車等,是個用水高峰期,因此統計圖上水位開始下降.9點到10點用水的人越來越少,水箱開始放水進來,因此10點鐘水又滿了.11點時水箱的水位變成0,可能是水箱破了,水都漏光了.
活動說明
這個活動沒有標準的答案,只要學生能夠說出道理,就可以算好故事
《折線統計圖》 篇9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認識折線統計圖,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應用,體會數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
2.使學生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會看折線統計圖,并能根據數據進行合理分析,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具準備:未完成的統計圖、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這是一幅‘98~XX年市中小學參觀科技發展人數統計表’,你們能根據相關數據制成條形統計圖嗎?
(師出示統計表)
98~XX年市中小學參觀科技發展人數統計表
98
99
00
01
02
03
人數(萬人)
3
4
6
8
8
10
二、動手制作條形統計圖
1.學生獨立完成條形統計圖
學生根據老師提供的‘98~XX年市中小學參觀科技發展人數統計表’內的數據,獨立完成‘98~XX年市中小學參觀科技發展人數條形統計圖’。
制作前先讓學生說說每格表示幾個單位然后再制作統計圖。
2.小組交流作品,復習回顧‘條形統計圖’的相關信息“制作步驟、特點”
a學生根據條形統計圖說說發現了哪些信息?
b學生小組評價優秀作品;
c全班交流優秀作品。
三、對比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1.師演示“98~XX年市中小學參觀科技發展人數折線統計圖”,學生觀察。
師:這個統計圖是怎樣完成的?
師和生一起分析折線統計圖,教師演示其中的一個數據的畫法,讓生知道是這張統計圖是如何畫的。
師:你們對比這兩個統計圖,看看它們有什么異同?
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交流。
2.小結:
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相同點和不同點。
教師把兩種統計圖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板書出來。
3.認識折線統計圖,發現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師:你能從折線統計圖中發現哪些信息?有什么感想?
引導學生觀察參加科技發展人數的變化情況,并談自己的感想,培養學生關心周圍事物的興趣并引導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四、鞏固練習
1.完成書中p109的問題解答;
2. 完成書中p112練習十九第一小題的問題解答;
五、小結評價。
六、作業:新學案。
《折線統計圖》 篇10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69頁的例3、第70頁的“做一做”和練習十六的第l一3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初步學會制作折線統計圖。
教具準備:引入新課用的統計表和折線統計圖,例3的統計表和折線統計圖,“做一做”的統計圖。
教學過程 :
一、引入新課
教師:今天我們要學習折線統計圖。它也是用一個單位長度表示一定的數量。但是,它是根據數量多少在圖中描出各個點,然后把各點用線段順次連接成折線。因此,它不但可以表示出數量的多少,而且能夠以折線的起伏,清楚而直觀地表示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例如,某玩具廠1997年上半年產量情況如下表。
某玩具廠1997年1~6月產量統計圖
1997年7月制
一月 二月三月四月 五月 六月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并提問:
(1)圖中統計的內容是什么?
(2)哪個月的產量最低?哪個月的產量最高?
(3)圖中所示的1997年上半年的玩具產量是怎樣變化的?
二、新課
1.教學例3。
教師讓學生翻開教科書第69頁,請一名同學讀出例3統計表中的各個數據,教師邊示范邊講解制作折線統計圖的步驟。
(1)畫水平射線、垂直射線和每條射線上所表示的數據與條形統計圖基本相同。
(2)按數據的大小,在圖上描出各點,如下圖。
(3)再用線段將各點順次連接起來,如下圖。
單位;攝氏度
35
30
25
20
15
10
5
0 一月二月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4)教師引導學生看圖分析:
①哪個月的平均氣溫最高?哪個月的平均氣溫最低?(8月份的平均氣溫最高,為32.5℃,1月份的平均氣溫最低,為2C。)
、谀膬蓚月之間的平均氣溫上升得最快?哪兩個月之間的平均氣溫下降得最快? (3月和4月之間的平均氣溫上升得最快,上升了6.5℃。10月和11月之間平均氣溫下降得最快。下降了7.5℃。)
(5)小結制作折線統計圖的步驟。
教師引導學生按照上面的教學過程 ,回答制作步驟。
三、課堂練習
1.做教科書第70頁“做一做”的題目。
教師先讓一名學生讀出統計表中的數據。再讓學生看第70頁上的統計圖,并提問:
(1)統計圖的水平射線上每一格表示什么?(表示1天。)
(2)統計圖的垂直射線上每一格表示什么?(表示5件襯衫。).
教師讓學生按照統計表中的數據。在統計圖上描點、順次用線段連接起來。巡視時,教師注意學生描點是否正確,發現錯誤個別糾正。畫完后,教師出示已畫好的折線統計圖(如下圖),讓學生集體訂正。
紅葉服裝店銷售襯衫情況統計圖
(1997年5月×日至×日)
單位:件
教師讓學生對照統計圖回答下列問題:
(1)哪天的銷售量最低?哪天的銷售量最高?(星期二的銷售量最低,為110件;星期日的銷售量最高,為165件。)
(2)圖中襯衫銷售量的點趨勢是上升還是下降?(點趨勢是上升的。)
2,做練習十六的第l題。
教師讓學生看統計圖,然后提問:
(1)統計圖的水平射線和垂直射線上的刻度分別表示什么?(水平射線上表示的是4月7—9日量體溫的時間,垂直射線上所表示的是病人的體溫。)
(2)護士每隔幾小時給病人量一次體溫?(護士每隔6.小時給病人量一次體溫。)
(3)這位病人的體溫最高是多少攝氏度?最低是多少攝氏度?(最高是39.5攝氏度,最低是36.8攝氏度。)
(4)他在4月8日12時的體溫是多少攝氏度?(37.5攝氏度。)
(5)他的體溫在哪段時間里下降得最快?哪段時間里比較穩定?(在4月7日6時至12時下降得最快,下降了1.5℃。在4月8日18時至1月9日13時.這段時間里比較穩定。)
(6)從體溫看,這位病人的病情是惡化還是好轉?(好轉。)
四、作業
1.閱讀教科書第69頁一70頁上的內容,知道制作折線統計圖的步驟、特點和作用。
2.做練習十六的第2、3題。
《折線統計圖》 篇11
【練習內容】
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第62頁。自主學習天地P55的練習題。
【練習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從統計圖中獲取盡可能多的信息,體會數據的作用。
3、進一步學習制作復試折線統計圖,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練習重點】
進一步練習復式折線圖的意義與統計圖。
【練習難點】
如何根據所提供數據的實際情況(有時并非每月、每年都有數據)來確定水平射線上每天豎線之間的間隔。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說明
一.課本練習
談話導入
師:P62中兩個城市平均氣溫統計表,根據表里的數據,你了解了什么?。
生:
師:同學們很注意觀察事物。這說明要從表里了解和收集數學信息。
回顧舊知
復式折線統計圖有什么特點?你能說一說一嗎?
小結學習
同學們,現在到小組里將自己的想法說一說,形成共識。重要的一點是,為什么要選擇這種統計方式。
4、集體訂正
二.自主學習天地
P55第1、2題
下面的統計圖是一個什么統計圖?你從圖中了解到了什么數學信息?
學生回答,集體訂正完成。
2、智慧樹第1題。
實線表示的是什么?虛線呢?
3、實踐大本營
自主完成,思考一下,有什么需要一集體解決的。
集體訂正。
三、拓展
生活中有什么需要用到復式折線統計圖的?
自由敘述。
四、小結:
1、完成自主學習天地P55-56。
2、小結:
與同學們一起說一說,你今天的收獲和你的疑惑。
重點讓學生就解題中的問題進行探討!
數學來源于生活,讓學生注意觀察身邊的數學知識
通過自主交流與探索,比較,進一步明確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并會作小結總結自己的收獲與還需要進一步加強的方面。
《折線統計圖》 篇12
說教材
《折線統計圖》一課是四年級下冊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數據的基本方法,會用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來表示統計結果的基礎上,又一次認識一種新的統計圖——單式折線統計圖。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除了可以表示一個數量的多少之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個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本課內容又為以后的復式折線統計圖作準備,通過正確地認讀統計圖,為今后的統計圖分析打下基礎。
說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認識,我把本課《折線統計圖》的教學目標定位于以下幾點
1、在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認識折線統計圖,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初步了解繪制統計圖的過程。
2、根據折線統計圖,學生能描述,分析數據,解決問題,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3、根據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會根據數據的變化,學會預測問題的結果或趨勢,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現實的作用。
4、在學習探索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熱愛奧運事業的愛國之情。
本課的教學重點設計為: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學會制作折線統計圖。
教學的難點則放在: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說教學理念
我確立了"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設計理念
基于這一理念,我在教學過程中力求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從學生感興趣的素材,設計新穎的導入與例題教學,打破了傳統數學課的枯燥無味,給數學課富予新的生命力。導入用奧運會,畫圖用樂樂的體溫表,練習用老總選擇人員進行進修等,從而構建一種自主探究、和諧合作的教學氛圍,培養學生感受生活中的數學和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說教法
針對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以及他們現在的知識水平。我主要采用了談話法、演示法、練習法、小組合作等教學方法,讓盡可能多的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課堂上教師要成為學生的學習伙伴,與學生"同甘共苦"一起體驗成功的喜悅,創造一個輕松,高效的學習氛圍。特別是采用了課件演示描點的過程使學生清晰地認識到畫圖的過程,和課件演示線段的的上升、下降及傾斜角度決定增減幅度的特點,從而突破畫圖和歸納折線統計圖的難點。
說學法
教學時,我通過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入,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數學,使學生體會到觀察、概括、想象、遷移等數學學習方法,在師生互動中讓每個學生都動口,動手,動腦。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引入
師:同學們,請看屏幕,仔細觀察。
。ㄍ队罢n本中的主題圖及統計表)
師:預測一下,咱們今天學習的內容可能與什么有關呢?
生:可能與統計有關。
師:為什么這樣說呀?
生:屏幕上有一張表格,還有兩位同學在統計氣溫。
師:大家都有這樣的感覺嗎?
師:好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與統計有關的內容。(板書課題:統計)
二、沖突激疑,自主構建
1、引發
師:從這張統計表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生匯報。
師:觀察得都挺仔細的,那你會解決這道問題嗎?(出示問題:在靠近的兩個時刻里,氣溫升得最快的是( )時到( )時,降得最快是( )時到( )時。)
生思考片刻后匯報。
生:我認為氣溫升得最快的是9時到11時,降得最快是17時到19時。
師:怎么知道這個答案的呀?
生1:因為7時到9時上升了4℃,16—12=4℃,9時到11時上升了6℃,22—16=6℃,11時到13時上升了2℃,24—22=2℃,所以9時到11時氣溫上升得最快。
生2:15—9=6℃,所以17時到19時氣溫下降得最快。
師:大家都是用什么方法得以答案的呢?
生:是用減法計算出來的。
師:假如不計算,我們能直接看出問題的結果嗎?
生:不能!
師:確實如同學們所說,不能直接看出,必須通過計算的方法。
板書: 計算不能直接看出
2、激疑
師:同學們,學習數學不能停留在現有的水平,要有新的思考。比如還是這個問題,想象一下,如果不通過計算的方法,有辦法直接看出問題的答案嗎?
等待片刻后,生匯報:做成統計圖,畫正字的方法,做成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等等。
師板書:統計圖
師:看來,眾說紛紜,各抒己見,究竟用什么方法好呢,我們來向書本請教。請大家把課本打開,自學第94頁。
學生自學。
3、構建
師:合上課本,咱們一起回憶一下,課本中給我們繪制了一張——?
生:折線統計圖。(板書:折線統計圖)
師:好,我們請電腦來幫忙,看看這張統計圖是怎么形成的?
電腦按圖的名稱、日期、橫軸、縱軸、網格線、點線等部分動態顯示折線統計圖形成的過程,師輔助語言適時解釋。
師:仔細觀察,剛才這兩個問題(投影)不計算你能作出準確的判斷嗎?(再度出示問題:氣溫升得最快的是幾時到幾時,降得最快是幾時到幾時呢?)
生:思考。
師:請大家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里面討論一下。
師:你是怎樣判斷的?
生1:我發現9時到11的線段所占的格子最多。
生2:我認為9時到11時的線段最長。
師:其他同學的感受呢?
生:這條線段所占的格子最多也最長,也可以說最陡。
。ò鍟憾福。
師:線段上升得越陡表示上升最——?
生:快。
師:同樣,下降得越陡表示降得最?
生:快。
師點擊,陡的線段閃爍。
板書:陡——快
師:哦,反過來說,那平緩說明上升得比較?
生:慢。
師:下降得平緩也說明降得比較?
生:慢。板書:平——慢
4、促思
師:同學們,思考再深入一點,比較一下,折線統計圖和統計表,誰能更清楚地看出氣溫的變化情況?為什么?
生:折線統計圖它不需要復雜的計算,就可以直接看出氣溫的變化情況。
師:行,這就是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它能準確清楚地表示事物的變化情況。
板書:變化情況
5、溝通
師:你有沒有在其它地方見過類似這樣的圖?
生交流。
。ㄍ队吧钪幸姷秸劬統計圖,如病人的心電圖、股票分析圖等,根據學生介紹可出示相關圖片加深印象。)
師:現在你對折線統計圖,有什么話想說?
生:……
三、多層應用,體會特征
第一層次:操作應用(完成課本95頁"試一試")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折線統計圖,了解了它的特點和作用。我們一起來繪制一張折線統計圖,好嗎?(出示作業紙)
生獨立完成之后,師相機請3名同學到臺上展示。
師在展示的過程中,請學生說出完成統計圖時要注意些什么。
生:點準,線直,寫上日期和數據。(師相機板書)
師:這兒有一張完整的統計圖,一起來看(點擊成完整的折線統計圖),從統計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交流。
第二層次:選擇深化
師:同學們,想繼續研究下去嗎?這里有三個折線統計圖。(出示南極等三地同一天早、中、晚三個時刻氣溫變化情況統計圖)
師:這三幅折線統計圖分別描述的哪些地方呢?請認真思考,并在小組里討論一下。
生:圖(1)應該是南極。
師:你能結合統計圖中的數據說得更具體些嗎?
生:統計圖里早上6時是零下22℃,中午是零下17℃,晚上是零下29℃?隙ê芾洹D暇┖屯卖敺皇沁@樣的。
師:你怎么知道是零下的?
生:圖上寫的—22、—17、—29都是負數,所以是零下。
師:那圖(2)呢?
生:圖(2)是吐魯番。
師:能說得具體些嗎?
生:因為吐魯番的奇觀是"早穿棉襖午穿紗,晚圍火爐吃西瓜"。說明早上和晚上很冷,中午很熱,所以是吐魯番。
生:說明早晚溫差很大。
師:溫差很大是什么意思?
生:一天中氣溫從早上的13℃升到中午的36℃,又從中午的36℃降到晚上的8℃,變化太大。
師:其實這是折線統計圖一個非常大的優勢,它可以讓我們很容易看出數據的變化情況。
師:既然圖(1)、圖(2)分別說的是南極、吐魯番。那圖(3)就是南京了。你能聯系南京氣候的實際情況說一說嗎?
生:南京的氣候熱的時候多,從圖中可以看出:早上26℃、中午31℃、晚上25℃,氣溫都很高。
小結:學了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第三層次:辨析升華
出示"想想做做"的第2 題中的統計表。
師:請大家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在作業紙上完成統計圖。(作業紙上的統計圖對課本中的折線統計圖作了修改)
學生在作業紙上繪圖。
師:(投影圖1)這是同學們繪制的作品,請仔細、認真地觀察這張圖,你們有沒有話想說?
生:有點不好看。
生:整個折線的位置居上,不美觀。
生:不便于進行數據分析。
師:都有這樣的想法嗎?那怎么辦呢?大家想想辦法。
生:我們可以把下面的多余的部分去掉。
生:把多余的地方刪掉。
師:剛才兩位同學說"去掉"、"刪掉"顯然是不合理的,怎樣表達既科學又合理呢?
生:可以用"隱藏", 把0至100的網格線隱藏起來。
生:還可以用"折疊"。
師:"隱藏" 、"折疊",多好的詞!我們請電腦來幫忙,好嗎?(多媒體動態演示圖1變成圖2的過程。)
生齊:耶!
師:圖中哪里表示隱藏或折疊呢?
生:圖中歪歪扭扭的部分。
生:圖中彎彎曲曲的部分。
師:是這樣嗎?(多媒體閃爍表示省略部分的折線)
師:再認真仔細地觀察這幅圖,面對圖2,你還有沒有話想說?
生:現在還不是很完美。
生:現在雖然多余的部分去掉了,但圖中表示數據的折線沒有變,還是不能清楚地看出數據的變化狀況。
師:都有這樣的想法嗎?那還要怎么辦呢?
生:可以把每一格的間距拉大,也可以看清楚它的變化情況
師:是這樣嗎?(多媒體再次演示圖2變成圖3的過程)
師:現在你能從統計圖里清楚地知道什么?
生交流。
第四層次;溝通延展
師:看得出,大家研究的氣氛更濃了,老師很想和同學們對今天的內容作進一步的研究。
請看:小明學了折線統計圖后覺得它的優點特別明顯,就到商場做了個調查,并繪制了一張折線統計圖。你覺得這張折線統計圖合理嗎?
生自由地觀察。
師:你有什么看法?
生:我覺得折線統計圖是表示一種數量數據的變化,而這張統計圖里有四種數量。
生:我覺得把電視機與洗衣機連起來沒有道理,同樣,把冰箱與空調連起來也沒有道理。
生:我認為不可以用折線統計圖來表示。
師:那可以怎么辦呢?
生:用條形統計圖。
師:是這樣的嗎?
多媒體演示由線擴展到面,再形成條形統計圖的過程。
師:同學們,做了這道題,我們又遇到了一個新的問題,那就是:
生:何時用折線統計圖,何時用條形統計圖?
師:對,這個問題,咱們下節課再來研究,好嗎?
《折線統計圖》 篇13
教學內容:
小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數學第十冊第74~76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用復式折線統計圖描述數據的過程,了解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能看懂復式折線統計圖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據要求完成復式折線統計圖。
2.使學生能根據復式折線統計圖中的信息,進行簡單的分析、比較和判斷、推理,進一步增強統計觀念,提高統計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增強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以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教學重點:
如何區分折線的不同和標清圖例,體會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教學準備:
例圖、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最近,我國西南地區遭遇了百年難遇的旱災,已經連續幾個月不怎么降水了,旱情牽動著我們每個人的心,我們每個同學都為災區人民捐了款,是嗎?磥恚邓、氣溫等自然現象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張我們鎮江市的降水量統計圖,就是這個數據有點久了,是20__年的。
二、師生探究,合作交流
1、出示例圖1。
。1)仔細觀察這幅統計圖,你從中知道了哪些信息?(生自由發言)
。2)提問:統計降水量的單位是什么? mm是統計降水量的單位“毫米”。
(3)小結:這幅統計圖表示了我們鎮江市20__年各月的降水量和降水量變化情況。
2、出示例圖2。
。1)這里還有一張著名的海濱城市-青島的統計圖,(出示第二幅統計圖)你又能了解到哪些信息?(生自由發言)
(2)小結:這幅統計圖表示了青島市20__年各月的降水量和降水量變化情況。
3、折線統計圖的優點。
通過對剛才2幅統計圖的觀察,我們可以發現折線統計圖有什么優點?(不但能表示數量的多-少,而且能表示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板書)
4、比較:你能快速地比較出“這兩個城市哪個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個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嗎? (不能,如果能則通過學生的回答慢慢引導)
5、引出“復式折線統計圖”。
(1)提問:有什么好辦法可以很快比較出來嗎? (生:合在一起,制成“復式折線統計圖”)
(2)問:就這樣一合嗎?有什么問題嗎?(你覺得還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嗎?)小組交流,指名匯報,相機出示:①標題;②實線和虛線;③統計圖右上角的“鎮江和青島區別圖例”。
(3)出示修改后的復式折線統計圖。
。4)揭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復式折線統計圖”(完成板書)
6、分別出示教材上的三個問題:班內交流,
①這兩個城市哪個月降水量最接近,哪個月降水量相差最多?
。ㄐ〗M內交流,說說你是知道的)
提示:可以比較相應月份的點,根據兩個點之間的距離大小作出判斷。
。ū匾獣r,還需計算一下)
、趶膱D中你還知道了哪些信息?(生自由發言:可從各月降水量變化情況以及全年降水情況的共同點和差異等方面進行觀察、交流。)
7、復式折線統計圖的優點:
你覺得這樣一張復式折線統計圖有什么優點?(從復式折線統計圖中,不僅能看出數量的多少和增減變化的情況,而且方便對兩組相關數據進行比較。)
。ò鍟
三、聯系實際,激發興趣
師:用復式折線統計圖不僅可以比較兩個城市的降水量,我們還可以用它來統計男、女學生的平均身高,下面請同學們來看這幅圖。
《折線統計圖》 篇14
教學內容:
折線統計圖(教科書第68頁的例2,練習十一相應的練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了角折線統計圖的特征和作用,能根據統計圖正確描述有關數據的變化情況,發展學生的統計觀念。
2、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教學重點:
折線統計圖。
教學難點:
正確判斷數量變化趨勢。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
1、出示統計圖。
20xx年北京地區新增“非典”病人數量統計圖(4月26日~5月31日)
。▓D略)
2、回答問題。
。1)這是什么統計圖?
。2)這種統計圖有什么特征?
(3)說一說這里病人數量的變化情況。
二探索新知
教學例2。
1、出示課文例題。
學生認真觀察,分析圖中的數量變化情況。
。1)、7月份到12月份的月薪逐月上升。
。2)、7月份:1000元8月份:1100元9月份:1170元
10月份:1240元11月份:1300元12月份:1400元
。3)、8月份和12月份增加較大。
。4)、兩幅統計圖反映的員工月薪增長情況是一樣的。
3、初看這兩幅統計圖,你有什么感覺?為什么?
初看時感覺左圖中反映的'月薪增加比較大。
原因:左圖縱軸上每格表示的數量比較小,折線向上的趨勢不明顯。
右圖縱軸上每格表示的數量比較大,折線向上的趨勢不明顯。
4、你認為哪一幅統計圖更能準確反映員工月薪變化情況?為什么?
。1)、學生匯報自己的看法。
(2)、說明理由。(左圖每格表示50元,最高1格又表示100元,標準不統一)
5、說一說你有什么體會。
師生共同交流、討論,使全體學生明白:在根據統計圖進行比較,判斷時要注意統一標準。
三、鞏固練習。
完成課本練習十一第2題。
。1)、初看統計圖,你感覺氣溫的變化劇烈嗎?為什么?
(2)、月平均氣溫的實際差距有多大?
(3)、你會制作折線統計圖嗎?根據圖中數據再繪制一個你認為較為合理反映氣溫變化的折線統計圖。
《折線統計圖》 篇15
教學目標
1、認識單式折線統計圖,并知道其特征。
2、初步學會繪制單式折線統計圖。
3、能從單式折線統計圖中發現數學問題,同時能夠依據數據變化的特征進行合理的推測。
4、通過對數據的簡單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會看單式折線統計圖,能夠從圖中獲取數據變化情況的信息。
教學難點:繪制單式折線統計圖。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激趣促學
提問:小朋友們知道20__年第二十九屆夏季奧運會在哪里舉行嗎?(北京)
師:那你知道在過去的幾屆奧運會上中國代表團獲得金牌的情況嗎?
教師出示:24屆奧運會獲5枚金牌;25屆奧運會獲16枚金牌;26屆奧運會獲16枚金牌;27屆奧運會獲28枚金牌;28屆奧運會獲32枚金牌。
提問:這樣表達大家認為好嗎?為什么?
教師:大家提出了自己的理由,那我們還可以用什么方法來表示?
學生:統計表、條形統計圖
教師投影出示:
提問:從這統計表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教師引導學生探討)
二、探究新知,強化技能
1、教師出示完整的單式折線統計圖
教師:除了用條形統計圖畫以外,我們還可以這樣畫,看看和剛才的統計圖有什么不同?你能給這種統計圖起個名字嗎?
讓學生發揮想象自由闡述,教師小結: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折線統計圖(教師板書課題)
2、觀察這幅折線統計圖有哪些要素?
學生觀察后回答:標題、橫軸、縱軸、線段、單位長度等
3、掌握折線統計圖
提問:你能從這張折線統計圖中得到哪些數學信息?
教師讓學生同坐之間交流,然后集體匯報。
4、比較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異同
提問:今天學習的折線統計圖與以前的條形統計圖有什么異同?哪個能更好地反映我國奧運代表團奪取金牌數的變化情況?為什么?
學生充分探討,然后教師小結:折線統計圖能夠清晰地顯示數據的增減變化規律。
5、聯系實際生活舉例論證折線統計圖的優點
提問:你有沒有在其它地方見過類似這樣的圖?
學生回憶在生活中見到的折線統計圖,如股票分析圖、病人的心電圖等,根據學生介紹可出示相關圖片加深印象。
6、繪制折線統計圖
教師:折線統計圖有這么大的優點,那怎樣畫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研究它的畫法。
讓學生打開課本看第110頁例2,教師課件出示“陳東0~10歲身高情況統計圖”。
提問:觀察與前面的折線統計圖有什么不同?
讓學生自由發表意見,理解縱軸上0~50厘米用折線表示的意義(在繪制折線統計圖時要注意選擇正確而合理的刻度)。
教師: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繪制折線統計圖的方法,先確定位置再描點,然后再將這兩點連成線段。(教師課件演示0歲~2歲的描點、連線過程)
提問:你能把這張折線統計圖完成嗎?
讓學生按照教師的方法在課本上繪制折線統計圖,完成后教師課件演示繪制的完整過程,同時選取部分同學繪制的折線統計圖在實物展臺上展示。
三、全課總結,構建模型
提問:今天我們學習了哪些新知識?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自由闡述自己的想法,教師適當點撥。
四、鞏固拓展,內化新知
1、收集從今天起一星期的本地最高氣溫或最低氣溫情況,并制成能折線統計圖,預測本地近階段的氣溫變化情況。
2、完成課本第112頁練習十九的相關習題。
課后習題
完成課后練習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