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數學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 > 《折線統計圖》(通用16篇)

《折線統計圖》

發布時間:2022-12-24

《折線統計圖》(通用16篇)

《折線統計圖》 篇1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69頁的例3、第70頁的“做一做”和練習十六的第l一3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初步學會制作折線統計圖。

  教具準備:引入新課用的統計表和折線統計圖,例3的統計表和折線統計圖,“做一做”的統計圖。

  教學過程 :

  一、引入新課

  教師:今天我們要學習折線統計圖。它也是用一個單位長度表示一定的數量。但是,它是根據數量多少在圖中描出各個點,然后把各點用線段順次連接成折線。因此,它不但可以表示出數量的多少,而且能夠以折線的起伏,清楚而直觀地表示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例如,某玩具廠1997年上半年產量情況如下表。

  某玩具廠1997年1~6月產量統計圖

  1997年7月制

  一月  二月三月四月  五月    六月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并提問:

  (1)圖中統計的內容是什么?

  (2)哪個月的產量最低?哪個月的產量最高?

  (3)圖中所示的1997年上半年的玩具產量是怎樣變化的?

  二、新課

  1.教學例3。

  教師讓學生翻開教科書第69頁,請一名同學讀出例3統計表中的各個數據,教師邊示范邊講解制作折線統計圖的步驟。

  (1)畫水平射線、垂直射線和每條射線上所表示的數據與條形統計圖基本相同。

  (2)按數據的大小,在圖上描出各點,如下圖。

  (3)再用線段將各點順次連接起來,如下圖。

  單位;攝氏度

  35

  30     

  25

  20

  15

  10

  5

  0                 一月二月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4)教師引導學生看圖分析:

  ①哪個月的平均氣溫最高?哪個月的平均氣溫最低?(8月份的平均氣溫最高,為32.5℃,1月份的平均氣溫最低,為2C。)

  ②哪兩個月之間的平均氣溫上升得最快?哪兩個月之間的平均氣溫下降得最快? (3月和4月之間的平均氣溫上升得最快,上升了6.5℃。10月和11月之間平均氣溫下降得最快。下降了7.5℃。)

  (5)小結制作折線統計圖的步驟。

  教師引導學生按照上面的教學過程 ,回答制作步驟。

  三、課堂練習

  1.做教科書第70頁“做一做”的題目。

  教師先讓一名學生讀出統計表中的數據。再讓學生看第70頁上的統計圖,并提問:

  (1)統計圖的水平射線上每一格表示什么?(表示1天。)

  (2)統計圖的垂直射線上每一格表示什么?(表示5件襯衫。).

  教師讓學生按照統計表中的數據。在統計圖上描點、順次用線段連接起來。巡視時,教師注意學生描點是否正確,發現錯誤個別糾正。畫完后,教師出示已畫好的折線統計圖(如下圖),讓學生集體訂正。

  紅葉服裝店銷售襯衫情況統計圖

  (1997年5月×日至×日)

  單位:件

  教師讓學生對照統計圖回答下列問題:

  (1)哪天的銷售量最低?哪天的銷售量最高?(星期二的銷售量最低,為110件;星期日的銷售量最高,為165件。)

  (2)圖中襯衫銷售量的點趨勢是上升還是下降?(點趨勢是上升的。)

  2,做練習十六的第l題。

  教師讓學生看統計圖,然后提問:

  (1)統計圖的水平射線和垂直射線上的刻度分別表示什么?(水平射線上表示的是4月7—9日量體溫的時間,垂直射線上所表示的是病人的體溫。)

  (2)護士每隔幾小時給病人量一次體溫?(護士每隔6.小時給病人量一次體溫。)

  (3)這位病人的體溫最高是多少攝氏度?最低是多少攝氏度?(最高是39.5攝氏度,最低是36.8攝氏度。)

  (4)他在4月8日12時的體溫是多少攝氏度?(37.5攝氏度。)

  (5)他的體溫在哪段時間里下降得最快?哪段時間里比較穩定?(在4月7日6時至12時下降得最快,下降了1.5℃。在4月8日18時至1月9日13時.這段時間里比較穩定。)

  (6)從體溫看,這位病人的病情是惡化還是好轉?(好轉。)

  四、作業 

  1.閱讀教科書第69頁一70頁上的內容,知道制作折線統計圖的步驟、特點和作用。

  2.做練習十六的第2、3題。

《折線統計圖》 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知道的特點.

  2.了解制作的一般步驟,初步學會制作.

  教學重點

  掌握制的一般步驟,能看圖準確地回答問題.

  教學難點 

  弄清與條形統計圖的區別.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教師提問:上節課我們認識了條形統計圖,并學會制作條形統計圖,誰說說條形統計圖有什么特點?制作步驟是什么?

  談話引入: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統計圖.(板書課題:)

  二、探求新知.

  (一)介紹的特點.

  1.介紹的特點.

  教師講述:拆線統計圖是用一個單位長度表示一定的數量,根據數量的多少,描出各點,然后把各點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不但可以表示出數量的多少,而且能夠清楚地表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

  2.與條形統計圖比較異同.

  教師提問:認真觀察,與條形統計圖有什么異同點?

  (二)教學制作的方法.

  1.出示例3.某地2000年每月的月平均氣溫如下表:

  月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平均氣溫(℃)

  25

  10

  16.5

  22

  28

  32

  32.5

  26

  19

  11.5

  5

  根據上表中的數據,制成.

  教師講述:制拆線統計圖的步驟與制條形統計圖的步驟基本相同,只是不畫直條,而是按照數據大小描出各點,再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

  2.制作步驟.

  (1)根據圖紙的大小,畫出兩條互相垂直的射線.

  教師提問:想一想,制作統計圖的第一步干什么?

  (2)適當分配各點的位置,確定各點的間隔.

  教師提問:制作條形統計圖第二步干什么?

  (適當分配各直條的位置,確定直條的寬度和間隔)

  拆線統計圖是描出各個點,應當怎樣做?

  (適當分配各點的位置,確定各點間的間隔)

  怎樣劃分間隔?根據是什么?

  (3)在與水平射線垂直的射線上,根據數據大小的具體情況,確定單位長度表示多少.

  教師提問:這一年中最高的月平均氣溫是多少?(32.5 ℃)

  垂直射線應如何劃分?

  (4)按照數據的大小描出各點,再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

  (三)引導學生看圖分析.如果不是為了愛情 我不會長大 因為長大意味著

  1、哪個月的平均氣溫最高?哪個月的平均氣溫最低?

  (八月份的平均氣溫最高,二月份的平均氣溫最低.)

  2、哪兩個月平均氣溫上升得最快?哪兩個月之間的平均氣溫下降得最快?

  (三、四月的平均氣溫上升得最快,十、十一月之間的平均氣溫下降得最快.)

  3、和條形統計圖哪個能表示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

  三、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制作的方法,知道了它與條形統計圖的聯系與區別,誰能說說制作關鍵要注意什么?(關鍵是注意描出各點,然后把各點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

  四、隨堂練習

  1.紅葉服裝店2001年5月某個星期銷售襯衫情況如下表.

  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銷售量(件)

  120

  110

  145

  135

  14.

  155

  165

  根據上表中的數據,制成.再觀察統計圖中的折線,說明襯衫銷售量的總趨勢是上升還是下降.

  2.下面是一個病人的體溫記錄折線圖.

  看圖回答下面的問題:

  (1)護士每隔幾小時給病人量一次體溫?

  (2)這個病人的體溫最高是多少攝氏度?最低是多少攝氏度?

  (3)他在4月8日12時的體溫是多少攝氏度?

  (4)他的體溫在哪段時間里下降的最快?哪段時間里比較穩定?

  (5)圖中的橫虛線表示什么?

  (6)從體溫看,這個病人的病情是在惡化還是在好轉?

  五、布置作業 

  1、某縣農民1997年~2000年每人年平均收入的情況如下:

  1997年每人年平均收入1680元;

  1998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025元;

  1999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150元;

  2000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220元;

  根據上面的數據,在方格紙上制成.

  2、某地2001年上半年每月的月平均氣溫如下表.

  月份

  一

  二

  三四

  五

  六

  平均氣溫℃

  3

  5

  1016

  22

  28

  根據上表中的數據,在方格紙上制成.

  六、板書設計 

  某地2000年的月平均氣溫變化情況的統計圖

  2001年1月制

  探究活動

  看圖編故事

  活動目的

  1、了解統計圖的意義和作用.

  2、培養學生靈活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的教育.

  活動過程 

  1、學生根據個人的理解,自編故事.

  2、利用數學活動課的時間,組織一次“故事大賽”.

  3、師生共同評選“數學故事大王”.

  活動題目

  如下圖是一張某居民區水箱水位統計圖,請你根據圖中的變化情況編一段這個居民區的故事.

  參考答案

  根據統計圖的曲線變化情況,可以編出各種故事,如:8點鐘居民們都開始洗菜、洗車等,是個用水高峰期,因此統計圖上水位開始下降.9點到10點用水的人越來越少,水箱開始放水進來,因此10點鐘水又滿了.11點時水箱的水位變成0,可能是水箱破了,水都漏光了.

  活動說明

  這個活動沒有標準的答案,只要學生能夠說出道理,就可以算好故事

《折線統計圖》 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知道的特點.

  2.了解制作的一般步驟,初步學會制作.

  教學重點

  掌握制的一般步驟,能看圖準確地回答問題.

  教學難點 

  弄清與條形統計圖的區別.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教師提問:上節課我們認識了條形統計圖,并學會制作條形統計圖,誰說說條形統計圖有什么特點?制作步驟是什么?

  談話引入: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統計圖.(板書課題:)

  二、探求新知.

  (一)介紹的特點.

  1.介紹的特點.

  教師講述:拆線統計圖是用一個單位長度表示一定的數量,根據數量的多少,描出各點,然后把各點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不但可以表示出數量的多少,而且能夠清楚地表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

  2.與條形統計圖比較異同.

  教師提問:認真觀察,與條形統計圖有什么異同點?

  (二)教學制作的方法.

  1.出示例3.某地2000年每月的月平均氣溫如下表:

  月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平均氣溫(℃)

  25

  10

  16.5

  22

  28

  32

  32.5

  26

  19

  11.5

  5

  根據上表中的數據,制成.

  教師講述:制拆線統計圖的步驟與制條形統計圖的步驟基本相同,只是不畫直條,而是按照數據大小描出各點,再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

  2.制作步驟.

  (1)根據圖紙的大小,畫出兩條互相垂直的射線.

  教師提問:想一想,制作統計圖的第一步干什么?

  (2)適當分配各點的位置,確定各點的間隔.

  教師提問:制作條形統計圖第二步干什么?

  (適當分配各直條的位置,確定直條的寬度和間隔)

  拆線統計圖是描出各個點,應當怎樣做?

  (適當分配各點的位置,確定各點間的間隔)

  怎樣劃分間隔?根據是什么?

  (3)在與水平射線垂直的射線上,根據數據大小的具體情況,確定單位長度表示多少.

  教師提問:這一年中最高的月平均氣溫是多少?(32.5 ℃)

  垂直射線應如何劃分?

  (4)按照數據的大小描出各點,再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

  (三)引導學生看圖分析.如果不是為了愛情 我不會長大 因為長大意味著

  1、哪個月的平均氣溫最高?哪個月的平均氣溫最低?

  (八月份的平均氣溫最高,二月份的平均氣溫最低.)

  2、哪兩個月平均氣溫上升得最快?哪兩個月之間的平均氣溫下降得最快?

  (三、四月的平均氣溫上升得最快,十、十一月之間的平均氣溫下降得最快.)

  3、和條形統計圖哪個能表示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

  三、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制作的方法,知道了它與條形統計圖的聯系與區別,誰能說說制作關鍵要注意什么?(關鍵是注意描出各點,然后把各點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

  四、隨堂練習

  1.紅葉服裝店2001年5月某個星期銷售襯衫情況如下表.

  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銷售量(件)

  120

  110

  145

  135

  14.

  155

  165

  根據上表中的數據,制成.再觀察統計圖中的折線,說明襯衫銷售量的總趨勢是上升還是下降.

  2.下面是一個病人的體溫記錄折線圖.

  看圖回答下面的問題:

  (1)護士每隔幾小時給病人量一次體溫?

  (2)這個病人的體溫最高是多少攝氏度?最低是多少攝氏度?

  (3)他在4月8日12時的體溫是多少攝氏度?

  (4)他的體溫在哪段時間里下降的最快?哪段時間里比較穩定?

  (5)圖中的橫虛線表示什么?

  (6)從體溫看,這個病人的病情是在惡化還是在好轉?

  五、布置作業 

  1、某縣農民1997年~2000年每人年平均收入的情況如下:

  1997年每人年平均收入1680元;

  1998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025元;

  1999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150元;

  2000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220元;

  根據上面的數據,在方格紙上制成.

  2、某地2001年上半年每月的月平均氣溫如下表.

  月份

  一

  二

  三四

  五

  六

  平均氣溫℃

  3

  5

  1016

  22

  28

  根據上表中的數據,在方格紙上制成.

  六、板書設計 

  某地2000年的月平均氣溫變化情況的統計圖

  2001年1月制

  探究活動

  看圖編故事

  活動目的

  1、了解統計圖的意義和作用.

  2、培養學生靈活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的教育.

  活動過程 

  1、學生根據個人的理解,自編故事.

  2、利用數學活動課的時間,組織一次“故事大賽”.

  3、師生共同評選“數學故事大王”.

  活動題目

  如下圖是一張某居民區水箱水位統計圖,請你根據圖中的變化情況編一段這個居民區的故事.

  參考答案

  根據統計圖的曲線變化情況,可以編出各種故事,如:8點鐘居民們都開始洗菜、洗車等,是個用水高峰期,因此統計圖上水位開始下降.9點到10點用水的人越來越少,水箱開始放水進來,因此10點鐘水又滿了.11點時水箱的水位變成0,可能是水箱破了,水都漏光了.

  活動說明

  這個活動沒有標準的答案,只要學生能夠說出道理,就可以算好故事

《折線統計圖》 篇4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認識折線統計圖,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應用,體會數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

  2.使學生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會看折線統計圖,并能根據數據進行合理分析,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具準備:未完成的統計圖、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這是一幅‘98~XX年市中小學參觀科技發展人數統計表’,你們能根據相關數據制成條形統計圖嗎?

  (師出示統計表)

  98~XX年市中小學參觀科技發展人數統計表

  98

  99

  00

  01

  02

  03

  人數(萬人)

  3

  4

  6

  8

  8

  10

  二、動手制作條形統計圖

  1.學生獨立完成條形統計圖

  學生根據老師提供的‘98~XX年市中小學參觀科技發展人數統計表’內的數據,獨立完成‘98~XX年市中小學參觀科技發展人數條形統計圖’。

  制作前先讓學生說說每格表示幾個單位然后再制作統計圖。

  2.小組交流作品,復習回顧‘條形統計圖’的相關信息“制作步驟、特點”

  a學生根據條形統計圖說說發現了哪些信息?

  b學生小組評價優秀作品;

  c全班交流優秀作品。

  三、對比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1.師演示“98~XX年市中小學參觀科技發展人數折線統計圖”,學生觀察。

  師:這個統計圖是怎樣完成的?

  師和生一起分析折線統計圖,教師演示其中的一個數據的畫法,讓生知道是這張統計圖是如何畫的。

  師:你們對比這兩個統計圖,看看它們有什么異同?

  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交流。

  2.小結:

  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相同點和不同點。

  教師把兩種統計圖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板書出來。

  3.認識折線統計圖,發現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師:你能從折線統計圖中發現哪些信息?有什么感想?

  引導學生觀察參加科技發展人數的變化情況,并談自己的感想,培養學生關心周圍事物的興趣并引導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四、鞏固練習

  1.完成書中p109的問題解答;

  2. 完成書中p112練習十九第一小題的問題解答;

  五、小結評價。

  六、作業:新學案。

《折線統計圖》 篇5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71頁的例4,第72頁的“做一做”的題目和練習十六的第l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認識復式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初步學會制作復式折線統計圖。

  教具準備:復習用的統計表和統計圖,例4的復式統計圖和“做一做”的復式統計圖。

  教學過程 :

  一、復習

  教師出示復習題:下面是某市1997年上半年每月降水量的統計表和統計圖。

  某市1997年上半年月降水量統計圖

  1997年8月制

  單位:毫米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先讓學生觀察統計表和統計圖,相互提問和回答問題。

  學生甲:哪個月的月降水量最多?是多少毫米?

  學生乙:6月份的降水量最多,是135毫米。

  學生甲:哪個月的月降水量最少?是多少毫米?

  學生乙:3月份的降水量最少,是35毫米。

  學生甲:哪兩個月之間的降水量下降得最快?下降了多少毫米?

  學生乙:二月與三月之間下降得最快,下降了13毫米。

  學生甲:哪兩個月之間的降水量上升得最快?上升了多少毫米?

  學生乙:三月與四月之間上升得最快,上升了50毫米。

  二、新課

  1.教學例4。

  教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折線統計圖。請大家閱讀教科書第71頁上統計表中的數據,并回答下列問題。

  (1)統計表中年份的表示方式跟前面的有什么不同?(前面統計表中的時間間隔相同,而這個統計表中年份之間的間隔是不相同的,有的是間隔三年,有的是二年或一年。)、

  (2)畫統計圖時,在水平射線上表示年份應該注意什么?(在水平射線上表示年份時,應該根據經過時間的長短留出相應的間隔。·例如,1989年到1992年經過三年,間隔應該是留出3個長度單位;1992年到1994年和1994年到1996年都是經過二年,

  ××市無線電一廣、工廠產值增長情況統計圖

  (1989年一1997年)  1998年1月制

  無線一廠

  無線二廠

  (在下頁)

  單 位;萬元

  間隔都應該留出2個長度單位;1996年到1997年,經過一年,間隔應該是1個長度單位。)

  教師指出:只有每一年留的間隔相同,畫出的統計圖才能正確地表示出產值增長的情況。大家按照教科書上給出的無線電二廠的數據,根據圖例自己畫出無線電二廠產值增長的折線。巡視時,教師注意觀察學生描點是否準確。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做完后,教師出示準備好的統計圖(如上圖),讓學生進行訂正。

  對于畫圖有錯誤的學生、要讓他們找出出現錯誤的原因,并改正。然后教師讓學生對照統計圖回答問題。

  (1)哪個廠的工業產值增長得快?(無線電一廠。)

  (2)哪一年的工業產值增長得最快?(1996年一1997年)

  2.做教科書第72頁上“做一做”的題目。

  教師讓學生自己讀數據、描點、連線。巡視時,教師注意觀察學生做題情況,幫助有困難的學生。做完后,教師出示下頁圖,讓學生集體訂正。

  三、小結

  教師:單式和復式兩種折線統計圖的制作方法和步驟是一樣的,只是復式折線統

  計圖要用兩條或者兩條以上的折線表示。

  四、作業 

  1.閱讀教科書第71—72頁上的內容。

  2.做練習十六的第5、7題。

《折線統計圖》 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知道的特點.

  2.了解制作的一般步驟,初步學會制作.

  教學重點

  掌握制的一般步驟,能看圖準確地回答問題.

  教學難點

  弄清與條形統計圖的區別.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教師提問:上節課我們認識了條形統計圖,并學會制作條形統計圖,誰說說條形統計圖有什么特點?制作步驟是什么?

  談話引入: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統計圖.(板書課題:)

  二、探求新知.

  (一)介紹的特點.

  1.介紹的特點.

  教師講述:拆線統計圖是用一個單位長度表示一定的數量,根據數量的多少,描出各點,然后把各點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不但可以表示出數量的多少,而且能夠清楚地表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

  2.與條形統計圖比較異同.

  教師提問:認真觀察,與條形統計圖有什么異同點?

  (二)教學制作的方法.

  1.出示例3.某地2000年每月的月平均氣溫如下表:

  月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平均氣溫(℃)

  25

  10

  16.5

  22

  28

  32

  32.5

  26

  19

  11.5

  5

  根據上表中的數據,制成.

  教師講述:制拆線統計圖的步驟與制條形統計圖的步驟基本相同,只是不畫直條,而是按照數據大小描出各點,再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

  2.制作步驟.

  (1)根據圖紙的大小,畫出兩條互相垂直的射線.

  教師提問:想一想,制作統計圖的第一步干什么?

  (2)適當分配各點的位置,確定各點的間隔.

  教師提問:制作條形統計圖第二步干什么?

  (適當分配各直條的位置,確定直條的寬度和間隔)

  拆線統計圖是描出各個點,應當怎樣做?

  (適當分配各點的位置,確定各點間的間隔)

  怎樣劃分間隔?根據是什么?

  (3)在與水平射線垂直的射線上,根據數據大小的具體情況,確定單位長度表示多少.

  教師提問:這一年中最高的月平均氣溫是多少?(32.5 ℃)

  垂直射線應如何劃分?

  (4)按照數據的大小描出各點,再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

  (三)引導學生看圖分析.如果不是為了愛情 我不會長大 因為長大意味著

  1、哪個月的平均氣溫最高?哪個月的平均氣溫最低?

  (八月份的平均氣溫最高,二月份的平均氣溫最低.)

  2、哪兩個月平均氣溫上升得最快?哪兩個月之間的平均氣溫下降得最快?

  (三、四月的平均氣溫上升得最快,十、十一月之間的平均氣溫下降得最快.)

  3、和條形統計圖哪個能表示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

  三、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制作的方法,知道了它與條形統計圖的聯系與區別,誰能說說制作關鍵要注意什么?(關鍵是注意描出各點,然后把各點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

  四、隨堂練習

  1.紅葉服裝店2001年5月某個星期銷售襯衫情況如下表.

  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銷售量(件)

  120

  110

  145

  135

  14.

  155

  165

  根據上表中的數據,制成.再觀察統計圖中的折線,說明襯衫銷售量的總趨勢是上升還是下降.

  2.下面是一個病人的體溫記錄折線圖.

  看圖回答下面的問題:

  (1)護士每隔幾小時給病人量一次體溫?

  (2)這個病人的體溫最高是多少攝氏度?最低是多少攝氏度?

  (3)他在4月8日12時的體溫是多少攝氏度?

  (4)他的體溫在哪段時間里下降的最快?哪段時間里比較穩定?

  (5)圖中的橫虛線表示什么?

  (6)從體溫看,這個病人的病情是在惡化還是在好轉?

  五、布置作業 

  1、某縣農民1997年~2000年每人年平均收入的情況如下:

  1997年每人年平均收入1680元;

  1998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025元;

  1999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150元;

  2000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220元;

  根據上面的數據,在方格紙上制成.

  2、某地2001年上半年每月的月平均氣溫如下表.

  月份

  一

  二

  三四

  五

  六

  平均氣溫℃

  3

  5

  1016

  22

  28

  根據上表中的數據,在方格紙上制成.

  六、板書設計

  某地2000年的月平均氣溫變化情況的統計圖

  2001年1月制

  探究活動

  看圖編故事

  活動目的

  1、了解統計圖的意義和作用.

  2、培養學生靈活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的教育.

  活動過程 

  1、學生根據個人的理解,自編故事.

  2、利用數學活動課的時間,組織一次“故事大賽”.

  3、師生共同評選“數學故事大王”.

  活動題目

  如下圖是一張某居民區水箱水位統計圖,請你根據圖中的變化情況編一段這個居民區的故事.

  參考答案

  根據統計圖的曲線變化情況,可以編出各種故事,如:8點鐘居民們都開始洗菜、洗車等,是個用水高峰期,因此統計圖上水位開始下降.9點到10點用水的人越來越少,水箱開始放水進來,因此10點鐘水又滿了.11點時水箱的水位變成0,可能是水箱破了,水都漏光了.

  活動說明

  這個活動沒有標準的答案,只要學生能夠說出道理,就可以算好故事

《折線統計圖》 篇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知道的特點.

  2.了解制作的一般步驟,初步學會制作.

  教學重點

  掌握制的一般步驟,能看圖準確地回答問題.

  教學難點

  弄清與條形統計圖的區別.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教師提問:上節課我們認識了條形統計圖,并學會制作條形統計圖,誰說說條形統計圖有什么特點?制作步驟是什么?

  談話引入: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統計圖.(板書課題:)

  二、探求新知.

  (一)介紹的特點.

  1.介紹的特點.

  教師講述:拆線統計圖是用一個單位長度表示一定的數量,根據數量的多少,描出各點,然后把各點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不但可以表示出數量的多少,而且能夠清楚地表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

  2.與條形統計圖比較異同.

  教師提問:認真觀察,與條形統計圖有什么異同點?

  (二)教學制作的方法.

  1.出示例3.某地2000年每月的月平均氣溫如下表:

  月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平均氣溫(℃)

  25

  10

  16.5

  22

  28

  32

  32.5

  26

  19

  11.5

  5

  根據上表中的數據,制成.

  教師講述:制拆線統計圖的步驟與制條形統計圖的步驟基本相同,只是不畫直條,而是按照數據大小描出各點,再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

  2.制作步驟.

  (1)根據圖紙的大小,畫出兩條互相垂直的射線.

  教師提問:想一想,制作統計圖的第一步干什么?

  (2)適當分配各點的位置,確定各點的間隔.

  教師提問:制作條形統計圖第二步干什么?

  (適當分配各直條的位置,確定直條的寬度和間隔)

  拆線統計圖是描出各個點,應當怎樣做?

  (適當分配各點的位置,確定各點間的間隔)

  怎樣劃分間隔?根據是什么?

  (3)在與水平射線垂直的射線上,根據數據大小的具體情況,確定單位長度表示多少.

  教師提問:這一年中最高的月平均氣溫是多少?(32.5 ℃)

  垂直射線應如何劃分?

  (4)按照數據的大小描出各點,再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

  (三)引導學生看圖分析.如果不是為了愛情 我不會長大 因為長大意味著

  1、哪個月的平均氣溫最高?哪個月的平均氣溫最低?

  (八月份的平均氣溫最高,二月份的平均氣溫最低.)

  2、哪兩個月平均氣溫上升得最快?哪兩個月之間的平均氣溫下降得最快?

  (三、四月的平均氣溫上升得最快,十、十一月之間的平均氣溫下降得最快.)

  3、和條形統計圖哪個能表示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

  三、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制作的方法,知道了它與條形統計圖的聯系與區別,誰能說說制作關鍵要注意什么?(關鍵是注意描出各點,然后把各點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

  四、隨堂練習

  1.紅葉服裝店2001年5月某個星期銷售襯衫情況如下表.

  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銷售量(件)

  120

  110

  145

  135

  14.

  155

  165

  根據上表中的數據,制成.再觀察統計圖中的折線,說明襯衫銷售量的總趨勢是上升還是下降.

  2.下面是一個病人的體溫記錄折線圖.

  看圖回答下面的問題:

  (1)護士每隔幾小時給病人量一次體溫?

  (2)這個病人的體溫最高是多少攝氏度?最低是多少攝氏度?

  (3)他在4月8日12時的體溫是多少攝氏度?

  (4)他的體溫在哪段時間里下降的最快?哪段時間里比較穩定?

  (5)圖中的橫虛線表示什么?

  (6)從體溫看,這個病人的病情是在惡化還是在好轉?

  五、布置作業 

  1、某縣農民1997年~2000年每人年平均收入的情況如下:

  1997年每人年平均收入1680元;

  1998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025元;

  1999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150元;

  2000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220元;

  根據上面的數據,在方格紙上制成.

  2、某地2001年上半年每月的月平均氣溫如下表.

  月份

  一

  二

  三四

  五

  六

  平均氣溫℃

  3

  5

  1016

  22

  28

  根據上表中的數據,在方格紙上制成.

  六、板書設計

  某地2000年的月平均氣溫變化情況的統計圖

  2001年1月制

  探究活動

  看圖編故事

  活動目的

  1、了解統計圖的意義和作用.

  2、培養學生靈活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的教育.

  活動過程 

  1、學生根據個人的理解,自編故事.

  2、利用數學活動課的時間,組織一次“故事大賽”.

  3、師生共同評選“數學故事大王”.

  活動題目

  如下圖是一張某居民區水箱水位統計圖,請你根據圖中的變化情況編一段這個居民區的故事.

  參考答案

  根據統計圖的曲線變化情況,可以編出各種故事,如:8點鐘居民們都開始洗菜、洗車等,是個用水高峰期,因此統計圖上水位開始下降.9點到10點用水的人越來越少,水箱開始放水進來,因此10點鐘水又滿了.11點時水箱的水位變成0,可能是水箱破了,水都漏光了.

  活動說明

  這個活動沒有標準的答案,只要學生能夠說出道理,就可以算好故事

《折線統計圖》 篇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知道的特點.

  2.了解制作的一般步驟,初步學會制作.

  教學重點

  掌握制的一般步驟,能看圖準確地回答問題.

  教學難點 

  弄清與條形統計圖的區別.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教師提問:上節課我們認識了條形統計圖,并學會制作條形統計圖,誰說說條形統計圖有什么特點?制作步驟是什么?

  談話引入: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統計圖.(板書課題:)

  二、探求新知.

  (一)介紹的特點.

  1.介紹的特點.

  教師講述:拆線統計圖是用一個單位長度表示一定的數量,根據數量的多少,描出各點,然后把各點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不但可以表示出數量的多少,而且能夠清楚地表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

  2.與條形統計圖比較異同.

  教師提問:認真觀察,與條形統計圖有什么異同點?

  (二)教學制作的方法.

  1.出示例3.某地2000年每月的月平均氣溫如下表:

  月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平均氣溫(℃)

  25

  10

  16.5

  22

  28

  32

  32.5

  26

  19

  11.5

  5

  根據上表中的數據,制成.

  教師講述:制拆線統計圖的步驟與制條形統計圖的步驟基本相同,只是不畫直條,而是按照數據大小描出各點,再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

  2.制作步驟.

  (1)根據圖紙的大小,畫出兩條互相垂直的射線.

  教師提問:想一想,制作統計圖的第一步干什么?

  (2)適當分配各點的位置,確定各點的間隔.

  教師提問:制作條形統計圖第二步干什么?

  (適當分配各直條的位置,確定直條的寬度和間隔)

  拆線統計圖是描出各個點,應當怎樣做?

  (適當分配各點的位置,確定各點間的間隔)

  怎樣劃分間隔?根據是什么?

  (3)在與水平射線垂直的射線上,根據數據大小的具體情況,確定單位長度表示多少.

  教師提問:這一年中最高的月平均氣溫是多少?(32.5 ℃)

  垂直射線應如何劃分?

  (4)按照數據的大小描出各點,再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

  (三)引導學生看圖分析.如果不是為了愛情 我不會長大 因為長大意味著

  1、哪個月的平均氣溫最高?哪個月的平均氣溫最低?

  (八月份的平均氣溫最高,二月份的平均氣溫最低.)

  2、哪兩個月平均氣溫上升得最快?哪兩個月之間的平均氣溫下降得最快?

  (三、四月的平均氣溫上升得最快,十、十一月之間的平均氣溫下降得最快.)

  3、和條形統計圖哪個能表示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

  三、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制作的方法,知道了它與條形統計圖的聯系與區別,誰能說說制作關鍵要注意什么?(關鍵是注意描出各點,然后把各點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

  四、隨堂練習

  1.紅葉服裝店2001年5月某個星期銷售襯衫情況如下表.

  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銷售量(件)

  120

  110

  145

  135

  14.

  155

  165

  根據上表中的數據,制成.再觀察統計圖中的折線,說明襯衫銷售量的總趨勢是上升還是下降.

  2.下面是一個病人的體溫記錄折線圖.

  看圖回答下面的問題:

  (1)護士每隔幾小時給病人量一次體溫?

  (2)這個病人的體溫最高是多少攝氏度?最低是多少攝氏度?

  (3)他在4月8日12時的體溫是多少攝氏度?

  (4)他的體溫在哪段時間里下降的最快?哪段時間里比較穩定?

  (5)圖中的橫虛線表示什么?

  (6)從體溫看,這個病人的病情是在惡化還是在好轉?

  五、布置作業 

  1、某縣農民1997年~2000年每人年平均收入的情況如下:

  1997年每人年平均收入1680元;

  1998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025元;

  1999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150元;

  2000年每人年平均收入2220元;

  根據上面的數據,在方格紙上制成.

  2、某地2001年上半年每月的月平均氣溫如下表.

  月份

  一

  二

  三四

  五

  六

  平均氣溫℃

  3

  5

  1016

  22

  28

  根據上表中的數據,在方格紙上制成.

  六、板書設計 

  某地2000年的月平均氣溫變化情況的統計圖

  2001年1月制

  探究活動

  看圖編故事

  活動目的

  1、了解統計圖的意義和作用.

  2、培養學生靈活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的教育.

  活動過程 

  1、學生根據個人的理解,自編故事.

  2、利用數學活動課的時間,組織一次“故事大賽”.

  3、師生共同評選“數學故事大王”.

  活動題目

  如下圖是一張某居民區水箱水位統計圖,請你根據圖中的變化情況編一段這個居民區的故事.

  參考答案

  根據統計圖的曲線變化情況,可以編出各種故事,如:8點鐘居民們都開始洗菜、洗車等,是個用水高峰期,因此統計圖上水位開始下降.9點到10點用水的人越來越少,水箱開始放水進來,因此10點鐘水又滿了.11點時水箱的水位變成0,可能是水箱破了,水都漏光了.

  活動說明

  這個活動沒有標準的答案,只要學生能夠說出道理,就可以算好故事

《折線統計圖》 篇9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2~63頁例3及“做一做”,練習十三第1~4題。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使學生認識,知道的特點。

  2.了解制作的一般步驟,初步學會制作。

  (二)能力訓練點

  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練習十三第2題,使學生知道我國人均生活水平在逐年提高,滲透國情教育。

  (四)美育滲透點

  使學生感悟人民的卓越智慧,感悟數學知識的魅力,增強審美意識。

  二、學法指導

  指導學生運用已有經驗、知識遷移類推,學習新知。

  三、教學重點

  掌握制的一般步驟,能看圖準確地回答問題。

  四、教學難點 

  弄清與條形統計圖的區別。

  五、教具學具準備、條形統計圖的投影片各一張、圖紙一張(長8厘米,寬6厘米)。

  六、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教師:上節課我們認識了條形統計圖,并學會制作條形統計圖,誰說說條形統計圖有什么特點?制作步驟是什么?

  教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統計圖。板書課題:

  (通過復習,不僅喚起了學生對舊知的回憶,而且還為學習新知識作了孕伏。)

  (二)探求新知

  1.介紹的特點。

  (1)介紹的特點。

  (出示的投影片)

  教師:是用一個單位長度表示一定的數量,根據數量的多少,描出各點,然后把各點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不但可以表示出數量的多少,而且能夠清楚地表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

  (2)與條形統計圖比較異同。

  (再打出條形統計圖的投影片)認真觀察,與條形統計圖有什么異同點?

  (通過出示投影片,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進而通過比較與條形統計圖的異同,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的認識,為學習制作打下了基礎。)

  2.教學制作的方法。

  出示例3:指名讀出例3中統計表中各數據,師邊引導邊教學制作步驟。

  教師述:制折線統計•圖的步驟-與制條形統計圖的步驟基本相同,只是不畫直條,而是按照數據大小描出各點,再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

  (1)根據圖紙的大小,畫出兩條互相垂直的射線。

  教師:想一想,制作統計圖的第一步干什么?指名說后,師出示畫好的圖紙。(水平射線長6厘米,垂直射線長4厘米。)

  (2)適當分配各點的位置,確定各點的間隔。

  師:指名說出制條形統計圖第二步干什么?

  生:適當分配各直線條的位置,確定直條的寬度和間隔。

  師:是描出各個點,應當怎樣做?

  生:適當分配各點的位置,確定各點間的間隔。

  師:原來統計表中有幾個月份?(12個月份)在水平射線上如何劃分?

  師:請一名學生到前面量一量圖紙中射線的長度。(水平射線長6厘米。)

  師:水平射線長6厘米,根據統計表中有12個月份,在水平射線上畫多少等份?(13等份)

  這里用0.4厘米寬的距離表示一個年份,教師完成下圖:

  (3)在水平射線垂直的射線上,根據數據大小的具體情況,確定單位長度表示多少。

  教師:指名說出第三步干什么?問:這一年中最高的月平均氣溫是多少?(32.5)

  教師:垂直射線長4厘米,應如何劃分?(在垂直射線上畫7等份,每份大約0.5厘米)每一份表示5。

  在垂直射線的箭頭上方注明單位,教師完成下圖:

  (4)按照數據的大小描出各點,再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

  教師:第四步干什么?生答后,指名到前面試著畫一畫,師加以幫助,畫成像教科書第62頁那樣的。

  (5)在圖紙上方寫上統計圖的標題,注明制圖日期及制圖人姓名。

  (有了制條形統計圖的基礎,加上教師的引導,學生容易把學過的知識遷移到新知識中去,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制圖的4個步驟真正體現了學生參與與獲取知識的過程。)

  3.引導學生看圖分析

  (1)哪個月的平均氣溫最高?哪個月的平均氣溫最低?(八月份的平均氣溫最高,二月份的平均氣溫最低。)

  (2)哪兩個月平均氣溫上升最快?哪兩個月之間的平均氣溫下降得最快?(三、四月的平均氣溫上升得最快,十、十一月之間的平均氣溫下降得最快。)

  (3)和條形統計圖哪個能表示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

  (三)全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制作的方法,知道了它與條形統計圖的聯系與區別,誰能說說制作關鍵要注意什么?(關鍵要注意描出各點,然后把各點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

  七、隨堂練習

  1.完成“做一做”,讓學生自己畫在書上,然后讓學生互相交換檢查,并說明這個服裝店銷售量變化的情況(總趨勢是上升的)。

  3.練習十三第1題(通過這道練習,使學生學會看)。

  八、板書設計 

  某地2000年的月平均氣溫變化情況的統計圖

  2001年2月制

《折線統計圖》 篇10

  教學內容        課本第 68頁的例 2,練習 11的第 2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征和作用,能根據統計圖正確描述有關數據的變化情況,發展統計觀念。

  2、使學生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教學重點        折線統計圖。       

  教學難點        正確判斷數據變化趨勢。       

  教學關鍵        統一統計圖的標準。       

  教具準備               

  教學方法        反饋教學法、講解法、討論法等。       

  教學過程       

  舊知鋪墊        1、出示統計圖。

  XX年北京地區新增“非典”病人數量統計圖

  (4月26日~5月31日)

  2、回答問題:

  (1)這是什么統計圖?(折線統計圖)

  (2)這種統計圖有什么特征?(可以清楚看出數量增減變化情況)

  (3)說一說這里病人數量的變化情況。       

  探索新知        1、出示課本例2的統計圖。

  2、引導學生觀察兩幅統計圖,分析圖中的數量變化情況。

  (逐月上升,各月份數量,增幅大小等)

  3、初看兩幅統計圖,你有什么感覺?為什么?

  (初看感覺左圖增幅較大。左圖縱軸每格表示的數量比較小,折線向上的趨勢較明顯;右圖反之。)

  4、你認為哪一幅統計圖更能準確反映月薪變化情況?為什么?

  (1)學生討論、匯報自己的看法。

  (2)說明理由。(左圖縱軸每格表示的數量不統一,不規范。)

  5、說一說你有什么體會。

  (明確:在根據統計圖進行比較、判斷時,要注意統一標準。)       

  鞏固練習        完成練習 11的第 2題。

  (1)初看這幅統計圖,你感覺氣溫變化劇烈嗎?為什么?

  (2)月平均氣溫的實際差距有多大?

  ※(3)根據圖中數據再繪制一個你認為較為合理的反映氣溫變化的折線統計圖。       

  布置作業        完成補充練習。       

  板書設計

《折線統計圖》 篇11

  教學內容:

  教材第122 、123 頁的內容及第124 、125 頁練習二十四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眾數的含義,學會求一組數據的眾數,理解眾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2、能根據數據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數據的不同特征。

  3、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從而明確學習目的,培養學習的興趣。

  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眾數的含義,會求一組數據的眾數。

  2、弄清平均數、中位數與眾數的區別,能根據統計量進行簡單的預測或作出決策。

  教具準備:

  投影。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提問:在統計中,我們已學習過哪些統計量?(學生回憶)指出:前面,我們已經對平均數、中位數等一些統計量有了一定的認識。今天,我們繼續研究統計的有關知識。

  二、教學實施

  1、出示教材第122 頁的例1 。

  提問:你認為參賽隊員身高是多少比較合適?

  學生分組進行討論,然后派代表發言,進行匯報。

  學生會出現以下幾種結論:

  ( 1)算出平均數是1 . 475 ,認為身高接近1 . 475m 的比較合適。

  ( 2)算出這組數據的中位數是1 . 485 ,身高接近1 . 485m 比較合適。

  ( 3)身高是1 . 52m 的人最多,所以身高是1 . 52m 左右比較合適。

  2、老師指出:上面這組數據中,1 . 52 出現的次數最多,是這組數的眾數。眾數能夠反映一組數據的集中情況。

  3、提問: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有什么聯系與區別?

  學生比較,并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概括,交流。

  老師總結并指出:描述一組數據的集中趨勢,可以用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它們描述的角度和范圍有所不同,在具體問題中,究竟采用哪種統計量來描述一組數據的集中趨勢,要根據數據的特點及我們所關心的問題來確定。

  4、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123 頁的“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并結合生活經驗談一談自己的建議。

  5、完成教材第124 頁練習二十四的第1 、2 、3 題。

  學生獨立計算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集體交流。

  三、思維訓練

  小軍對居民樓中8 戶居民在一個星期內使用塑料袋的數量進行了抽樣調查,情況如下表。

  ( 1)計算出8 戶居民在一個星期內使用塑料袋數量的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可以使用計算器)

  ( 2)根據他們使用塑料袋數量的情況,對樓中居民(共72 戶)一個月內使用塑料袋的數量作出預測。

《折線統計圖》 篇12

  預設目標:

  使學生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初步學會制作折線統計圖。

  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難點,學會制作折線統計圖。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教師:今天我們要它是用一個單位長度表示一定的數量。可以清楚而直接地表示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例如,某玩具廠XX年上半年產量情況如下表。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并提問:

  (1)圖中統計的內容是什么?

  (2)哪個月的產量最低?哪個月的產量最高?

  并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畫出折線統計圖。

  二、探究

  1、討論統計圖的制作步驟。

  (1)學生回憶制作條形統計圖的步驟

  月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產量(萬只)

  2、5

  2、8

  3、8

  4、5

  3、5

  3

  。

  (2)找出制作折線統計圖與制作條形統計圖的不同之處。

  2、制作條形統計圖。

  引導學生歸納折線統計圖的制作步驟,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用多媒體演示制作折線統計圖的步驟:

  (1)畫出兩條互相垂直的射線;

  (2)在橫向射線上確定表示月份的豎線之間的間隔,畫出與之垂直的豎線;在縱向射線上確定單位長度表示多少。

  (3)根據數據的大小,在圖上描出各點。

  (4)用線段把這些點連起來,就成了折線統計圖。

  三、小結

  1、看書回憶,學生小結 。

  2、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小結。

  五、布置作業

  1、練習二十六的第2、3題。在方格紙上制作折線統計圖。

《折線統計圖》 篇13

  今天聽了一節課《復式折線統計圖》,頗有感觸。因這一節課原是我準備用來作研究課內容的,還沒等我深入研究下去,這一內容就已經被別人捷足先登了,遺憾之余,也有了些比較的心理,如果我來上這一課的話,我會不會上得更好;與之相比較,我還有哪些不足,從這節課中,我能學到什么東西呢?

  《復式折線統計圖》一課主要是讓學生知道復式折線統計圖的作用,以及它的形成過程和組成部分。能夠對復式折線統計圖反映的內容進行科學的分析,同時明確統計的意義和作用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內容。今天趙老師這節課很好地體現了并突破了這些重、難點。同時課件做理也很好,尤其這節課中令人討厭的統計圖的格子也畫得很標準。

  今天趙老師的課先從條形統計圖入手,比較單式和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異同以及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優點。為后面的學習進行鋪墊。然后教學例題,教師這里按步就班地按照例題所表現的步驟來教學,突出了將兩個單式折線統計圖組合成復式條形統計圖后需要增加的一些必需的組織,如圖例、不同折線類型、顏色等,再比較從中你知道了些什么,這些作用確實是單式折線統計圖所不具備的。一步步,教師講解得很清晰,看得出,教師對于每一步教學需達到哪些要求,達到什么程度,心中很有數,這也是這節課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教學中教師要引領學生達到什么地方,達到什么程度,是教師必須要注意的問題,也是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之后的練習,教師也作了很好的引申,先后舉了兩個例子,一個是書上的平均身高,練習的綜合利用在這里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如練習結束后用自己的身高與書中的平均身高作一個比較,發現有較大的差距,再解釋一下這個數值是一個平均值,是綜合全國各地所有同年齡段的學生統計出的結果,而各地區之間是有差異的。另一個是中國和美國近四屆奧運會金牌數的對比,設想很好,就是結尾部分教師作了一些主觀的推測很有些強權的味道,其中為什么美國25屆奧運會會突然得到44枚金牌,我覺得這里有必要說明一下,不是美國的實力突然增加,而是美國是東道主,是主辦國。而主辦國的運動員每個項目可以不參加預選賽,直接參加奧運會決賽。因此東道主是占有一定的優勢的。在預測中國金牌數時可以將這個優勢考慮進去。

  至于我的設計,我是想將實小近年來學生數的變化情況反映出來的。這更具有親近性和現實性,更富有探索價值和統計意義。但是,如何將之在復式折線統計圖中表示出來,還有點難度。放學后,我將趙老師的課件拷貝了過來,準備明天試一試效果,并將其中的一些題目改變一下。

《折線統計圖》 篇14

  教學內容:蘇教版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第64頁—65頁

  教學目標 :

  1、認識及其特點,了解制作的一般方法。

  2、會在有橫軸和縱軸的方格圖上根據數量多少描點、連線。

  3、看懂,能根據中數據及其變化情況作數量的簡單分析。

  4、體會統計在生活里的應用,進一步認識統計圖的意義和作用;進一步滲透統計思想,培養觀察、操作和分析的能力。

  教學重點:

  看懂,能根據中數據及其變化情況作簡單分析。

  課前準備:

  1、讓學生收集一至五年級第二學期自己的體重情況,并制成統計表;

  2、給每個學生準備一張畫有橫軸和縱軸的方格圖;3、制作本節課課件。

  教學過程 :

  一、復習輔墊

  教師敘述:小明是一個氣象愛好者,在老師的指導下,他認真地收集了2000年每個月的降水量,并把收集來的數據制成統計表(多媒體出示64頁統計表)。

  教師敘述:小明為了比較形象具體地把收集來的數據表示出來,他把收集來的數據制成了這樣一幅統計圖——(多媒體出示根據第64頁例題制作的單式條形統計圖)

  問:這是一幅什么統計圖?

  它用什么表示每個月的降水量的?有什么特點?

  二、初步認識,引入新課

  1、教師敘述:后來,小明把它改成這樣一幅統計圖——(多媒體出示例題)

  問:這幅統計圖與剛才的條形統計圖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指導學生看懂圖中每個月的降水量是多少,弄清折線上升、下降與數量變化的關系)

  2、揭示課題

  這幅統計圖叫做,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板書課題)

  三、制作折線統計圖,進一步認識折線統計圖

  1、師生共同制作圖

  (1) 師生共同邊說教師邊用多媒體演示至畫好橫軸、縱軸、網格后的圖。

  (2) 針對一月和二月的降水量,讓學生說說如何描點?(學生說,教師用多媒體演示。)

  (3) 問:怎樣連線?(突出“順次”,教師用多媒體演示連線過程。)

  (4) 制好后檢查。

  2、指導學生看圖

  問:從這幅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相鄰兩個月之間,哪兩個月之間的降水量上升得最快?哪兩個月之間的降水量下降得最快?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3、歸納的特點

  請你說出的特點。

  指出:折線統計圖不但可以表示出數量的多少,而且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板書:特點:表示數量的多少;表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

  問:小明為了表示2000年降水量變化的情況選用哪一幅統計圖比較好?

  教師敘述:所以小明把這幅折線統計圖寄給了當地的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為當地的防汛抗旱工作提供一點依據。我們也要學習小明,小能人做大事,用自己所學知識,結合自己的實際,這祖國的發展作點貢獻。

  四、鞏固練習

  1、(1)根據自己收集的一至五年級第二學期的體重制成折線統計圖。

  (2)畫完后相互交換檢查。

  (3)同桌根據自己制成的折線統計圖相互說說自己的體重變化情況。

  (4)到實物展示臺前展示自己畫的折線統計圖,并向同學們說說自己的折線統計圖所反映的信息。

  2、教師敘述:小紅生病了,在今年6月7—9日住進了醫院。醫院每隔4小時給她量一次體溫并把制成了折線統計圖。(多媒體出示66頁第一題圖)

  (1) 指導學生看圖。

  (2) 從圖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3) 這幅折線統計圖與我們前面見到的折線統計圖有什么不同?

  指出:在實際運用中,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制作折線統計圖。

  五、全課總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六、深化拓展

  教師敘述:我是育才文具店的老板,你們都是我的員工。我收集了本店二至九月鋼筆銷售的情況,并制成了折線統計圖。(多媒體出示圖)進貨多了,我怕賣不掉,積壓資金;進貨少了,我又怕不夠賣,賺錢少了。請你根據圖幫我預測一下十月份我該進多少支鋼筆比較合適?

  (1) 學生先獨立分析。分析完后口答,并說明理由。

  (2) 指出:這要用到更為復雜的統計,比如市場調查等等。同學們有興趣的話,課后可以開展討論研究,組織關于這方面內容的一次數學課外活動。如果活動開展得好,我將給你加薪——給平時成績加分。

《折線統計圖》 篇15

  [設計意圖]

  信息社會已經到來,信息的獲取、分析處理將成為現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質的標志。本課正是基于這一理念,選擇具有豐富現實背景的學習材料,學生了解了折線統計圖的特點、作用后,在應用部分設置了分析數據、處理信息的練習題,以培養學生根據數據、圖像分析事物并作出合理推斷的能力。

  [教學目標 ]

  1、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初步學會折線統計圖的繪制方法。

  2、能分析折線統計圖,培養學生利用數據、圖像分析、判斷、預測問題結果或趨勢的能力。

  3、讓學生體驗折線統計圖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的廣泛性和重要性,培養正確的數學觀,并通過相互交流、討論,培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過程 ]

  一、引入:

  1、出示:條形統計圖

  (1)某電影院上月各類影片觀眾人數統計圖

  (2)新芽書苑2000年3月第一星期故事書銷售情況統計圖

  2、提問:你已知道了條形統計圖的哪些知識?

  3、現實生活中還有另一種統計圖,你見過嗎?出示:折線統計圖。

  (1)             上虞電影院2000年(1~6)月觀眾人數統計圖。

  (2)             百官鎮一農戶96~2000年人均收入統計圖。

  二、展開:

  (一)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1、四人小組討論;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1)             學生自由討論交流。

  (2)             這兩類統計圖最大的區別是什么?

  2、結合條形統計圖的特點,歸納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3、從折線統計圖上我們能看出數量的多少嗎?還能了解到什么?

  4、結合課本進一步深入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二)折線統計圖的繪制。

  1、你認為哪幅條形統計圖用折線統計圖來繪制更合適?

  2、小組討論:把這幅條形統計圖繪制成折線統計圖你有什么辦法?

  A、小組討論   B、匯報   C、提問:繪制的關鍵是什么?

  3、學生嘗試繪制。

  (1)             出示“我們的調查資料”。

  (2)             想一想,哪幾組數據用折線統計圖繪制比較合適?

  (3)             請選擇其中一組數據繪制。

  (4)小組交流繪制情況,分析增減變化的情況,并 推斷發展趨勢。

  (5)大組交流繪制情況,并糾錯。

  三、應用

  1、出示:李軍(住院)的體溫變化情況統計圖,提問:看圖后,你能推斷出什么?

  2、出示:百官鎮一農戶96~2000年人均收入統計圖。

  思考:A、看圖后你有什么感受?

  B、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3、對比練習:

  (1)出示:“吉祥鞋店2000年涼鞋、棉鞋銷售情況統計圖”。

  思考:A、兩種鞋的銷售趨勢分別怎樣?

  B、你有什么建議?

  (3)             出示:兩家游泳衣專賣店的銷售情況統計圖。

  思考:A、比較這幅圖,說說哪一幅比較符合我們的生活實際?

  B、猜猜為什么樂樂專賣店會有這樣的銷售現象

  四、總結

  你又有什么新收獲?你是用什么方法學會的?

  五、課外作業 

《折線統計圖》 篇16

  第1課時 復式折線統計圖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74~75頁,例題,練一練,練習十三第1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用復式折線統計圖描述數據的過程,了解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能看懂復式折線統計圖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據要求完成復式折線統計圖.2,使學生能根據復式折線統計圖中的信息,進行簡單的分析,比較和判斷,推理,進一步增強統計觀念,提高統計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增強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以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教學重點:

  使學生體會到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學會解讀折線統計圖,進一步認識折線統計圖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難點:學會繪制復式的折線統計圖.

  教學媒體:教學光盤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我們已經學過哪些統計的知識 (統計表和統計圖)學過哪些統計圖呢 誰來說說這兩種統計圖表示數據的方法和特點各是什么 以前我們已經學過折線統計圖,今天,我們一起繼續學習.

  板書課題:折線統計圖

  二,教學新課

  1,出示例題.

  2,觀察分析.

  根據第一幅統計圖,你知道青島市2003年哪個月的降水量最多 哪個月的降水量最少嗎 根據圖中折線,說說青島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變化情況.根據第二幅圖,你又能知道些什么

  3,進行比較.

  如果比較兩個城市2003年哪個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個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你打算怎么辦 用這樣的方法比較,能解決問題嗎 你覺得這種方法怎么樣 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呢 出示復式折線統計圖.

  指出:把這量幅折線統計圖合在一起,就成了一個新的折線統計圖了.知道它叫做什么嗎 (復式折線統計圖)板書完整課題.

  4,進行觀察.

  你能看懂這幅統計圖嗎 表示青島市,昆明市各月降水量的分別是哪條折線 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指出:右上角的圖例告訴我們"—"表示青島市,"……"表示昆明市.青島市5,8,12月的降水量分別是多少 昆明市5,7,10月的降水量分別是多少 你能很快看出這兩個城市哪個月降水量最接近嗎 哪個月降水量相差最多呢 同桌互相說說.你是怎么很快看出來的

  指出:如果出現兩個組點的距離差不多,還需要算一算.表示7月份的降水量兩個點距離最大,說明什么

  6,歸納小結.

  你覺得復式折線統計圖與以前所學的折線圖相比,又有什么特點和優點呢 復式折線統計圖能看出數量的增減變化嗎

  小結:從復式折線統計圖中,不僅能看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而且便于這兩組相關數據進行比價.從圖中你還能獲得哪些信息

  三,練一練

  1,看圖并在小組中交流問題.

  2,哪一條折線表示男生平均身高的變化情況 女生平均身高是哪一條折線表示的 平均身高什么意思 從圖上看:從12歲到幾歲之間男生比女生平均身高高一些

  從12歲到幾歲之間女生比男生平均身高高一些

  從幾歲開始,女生平均身高超過了男生 知道自己身高嗎 與同齡的男生或女生比,你的身高怎么樣 從圖中,你還獲得哪些信息

  四,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十三第1題.

  理解題意.指導畫圖:你打算先畫哪一組數據的折線 這組數據的折線應畫"—"還是"……" 應該怎樣確定每個點的位置

  獨立完成畫圖.

  展示學生作業.畫得正確嗎 要注意什么 指出:細心確定點的位置,用實線或虛線連接各個點,佰月忘記填寫制表日期.這一周中,哪天的溫差最大,那天的溫差最小 這幾天的最高氣溫是怎樣變化的 最低氣溫呢 你喜歡看統計表還是統計圖 為什么

  五,課題小結

  這節課你收獲了什么知識 你認為復式折線統計圖有什么特點和優點 在完成統計圖時要注意什么

  板書設計:

  復式折線統計圖

  條形統計圖:表示數量的多少.

  折線統計圖:不僅表示數量的多少,還能反映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

  復式折線統計圖:不僅能看出數量增減變化情況,而且便于這兩組相關數據進行比較.

《折線統計圖》(通用16篇) 相關內容:
  • 折線統計圖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知道的特點. 2.了解制作的一般步驟,初步學會制作. 教學重點 掌握制的一般步驟,能看圖準確地回答問題. 教學難點 弄清與條形統計圖的區別.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教師提問:上節課我們認識了條形統計圖,并學會...

  • 折線統計圖(一)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69頁的例3、第70頁的“做一做”和練習十六的第l一3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初步學會制作折線統計圖。...

  • 折線統計圖(二)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71頁的例4,第72頁的“做一做”的題目和練習十六的第l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認識復式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初步學會制作復式折線統計圖。 教具準備:復習用的統計表和統計圖,例4的復式統計圖和“做一做”的復式統計圖。...

  • 折線統計圖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知道的特點. 2.了解制作的一般步驟,初步學會制作. 教學重點 掌握制的一般步驟,能看圖準確地回答問題. 教學難點 弄清與條形統計圖的區別.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教師提問:上節課我們認識了條形統計圖,并學會...

  • 折線統計圖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62~63頁例3及“做一做”,練習十三第1~4題。一、素質教育目標(一)知識教學點1.使學生認識,知道的特點。2.了解制作的一般步驟,初步學會制作。(二)能力訓練點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 折線統計圖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知道的特點. 2.了解制作的一般步驟,初步學會制作. 教學重點 掌握制的一般步驟,能看圖準確地回答問題. 教學難點 弄清與條形統計圖的區別.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教師提問:上節課我們認識了條形統計圖,并學會...

  • 折線統計圖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知道的特點. 2.了解制作的一般步驟,初步學會制作. 教學重點 掌握制的一般步驟,能看圖準確地回答問題. 教學難點 弄清與條形統計圖的區別.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教師提問:上節課我們認識了條形統計圖,并學會...

  • 《折線統計圖》說課稿范文(精選14篇)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課型是多媒體環境下的教學,課題選自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統計》的第一課時——《認識折線統計圖》。本課教材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 《折線統計圖》的說課稿(精選15篇)

    “復式折線統計圖”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統計”的教學內容。這部分教材可分兩課時教學,第一課時教學第74-75頁的例題,完成隨后的“練一練”和練習十三的第1題。第二課時完成練習十三的第2-6題。...

  • 最新折線統計圖的教案(通用6篇)

    教材分析:“條形統計圖”學生在四年級上冊已經初步學習過,并且學生已經初步體驗了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掌握了單式條形統計圖特點。這節課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復式條形統計圖的。本課教材編排力圖體現以下兩個特點。...

  • 單式折線統計圖(精選3篇)

    教學內容:蘇教版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第64頁—65頁 教學目標:1、認識及其特點,了解制作的一般方法。2、會在有橫軸和縱軸的方格圖上根據數量多少描點、連線。3、看懂,能根據中數據及其變化情況作數量的簡單分析。...

  • 《折線統計圖》教案設計(通用13篇)

    教學內容:冀教版《數學》五年級下冊第101、102頁。教學目標:1.經歷自主嘗試用折線統計圖表示數據并進行描述、分析的過程。2.進一步認識折線統計圖,能用折線統計圖有效的表示數據,能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進行簡單的預測。...

  • 折線統計圖教案(精選9篇)

    教學內容:折線統計圖(教科書第68頁的例2,練習十一相應的練習)教學目標:1、使學生進一步了角折線統計圖的特征和作用,能根據統計圖正確描述有關數據的變化情況,發展學生的統計觀念。2、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 四年級下冊《折線統計圖》說課稿范文(精選12篇)

    《折線統計圖》一課是義務教育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數據的基本方法,會用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來表示統計結果,并能根據統計圖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了解了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

  • 《折線統計圖》的優秀教案(精選13篇)

    教學目標:1、讓學生認識簡單的折線統計圖,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結構,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會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簡單的折線統計圖。2、讓學生體會統計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及作用,能根據折線統計圖進行簡單的分析或預測,體會統計是解決問題...

  •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爱爱小视频日本 | av片免费在线播放 | 精品不卡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 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 www.欧美| 伊人成人综同网wwwyiren22co | 超碰人人91 | 成人毛片100部免费看 | 无码中文人妻在线二区 | 国产91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无码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日韩av在线播放 |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 | 亚洲精品播放 | 四虎精品成人影院观看地址 | 麻豆爱爱 | 成人免费网站在线 | 国产精品无码无需播放器 | 美女被强奷到抽搐的高潮视频喷奶水 | 精品视频区 | 亚洲在线第一页 | 啊别插了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 逼逼av网站 | 无码免费H成年动漫在线观看网站 | 中文字幕伊人 | 麻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 国产免费午夜a无码v视频 | 红色av社区 | 欧洲精品色 | 欧美色综合天天久久综合精品 | 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欧美一级毛片ⅹxx | 黄色在线免费网站 | 亚洲第一成人在线视频 | 欧美一级三级在线观看 | 成年在线影视免费观看 | 国产精自产拍久久久久久 | 国产午夜免费福利 | 九九热有精品 | 亚洲熟妇无码爱V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专区 | 看视频免费网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