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男生:齊讀“我們的工作……”
師:詹天佑是這樣說的,又是怎樣做的呢?
②做的:
生答:“他親自帶著學生和工人……為了尋找一條合適的線路,他常常請教當地的農民。”
師:每次讀這段話,老師總是非常感動,我也想通過朗讀表達心中的那份感動(投入地范讀)。聽老師讀這段話時,同學們腦子里浮現出怎樣的畫面?
生:我仿佛看到了漫天卷地的沙塵,一陣又一陣地刮來,吹得人睜不開眼睛。但是詹天佑和工人們不顧這些,堅持在野外工作。
生:我仿佛看到了塞外到處都是崇山峻嶺,到處都是深不見底的山澗。環境十分惡劣。
師:是啊!怒號的狂風吹動了漫天的黃沙,但吹不動詹天佑堅定的信念;陡峭的懸崖擋住了鐵路的延伸,但擋不住詹天佑前進的步伐。
生:我仿佛看到了:白天,詹天佑在山間艱難行走的腳步,晚上,他在昏暗的油燈下認真地計算的身影。
師:是啊,我們仿佛看到,看到他風沙中跋山涉水的身影,看到他油燈下布滿血絲的眼睛。請大家腦子里帶著剛才想象的畫面,入情入境地讀讀這些句子,打動自己也打動別人。
生:(自由練讀剛才體會的句子,再指名讀。)
師:那么,遇到困難,詹天佑又是怎么想的呢?
③想的:
生:“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惹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
師:你從這句話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了詹天佑強烈的愛國情感和為祖國爭氣的堅強決心。
師: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句話,讀出詹天佑的愛國精神。
3.學習第五自然段
師:面對崇山峻嶺的地形,詹天佑是如何開鑿隧道的呢?(出示沙子)這個“沙山”就是居庸關,一會還要變成八達嶺和青龍橋附近的陡坡,下面請同學們先讀課文,看看詹天佑是如何開鑿居庸關隧道的,誰讀得認真,一會就請誰當小工程師,到前面來開鑿隧道。
生自由讀課文
指一個學生到前面演示“兩端向中間鑿進法”,教師這時充當記者:京張鐵路不是一條尋常的鐵路,它是由我們中國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條鐵路,現在全國上下都在關注著京張鐵路的進展。我現在就來到了京張鐵路的施工現場,我們可以看到,鐵路已經進展到居庸關隧道階段,我們的總工程師詹天佑先生正帶領工人們緊張地忙碌著。
采訪詹天佑:總工程師先生,您采用什么方法開鑿居庸關隧道呢?(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法)您為什么要采用這種方法呢?(因為居庸關山勢高,巖層厚,采用這種方法可以縮短工期)您就不擔心如果隧道在中間錯開了,沒有挖通,那豈不是前功盡棄了嗎?您在施工前考慮到這個問題了嗎,您是怎么解決的?(我們提前已經考慮到了,所以我們在勘測線路的時候,在計算和測量的時候要求非常精密,不能有一點馬虎,所以你所擔心的這個問題是不可能出現的
用同樣的方法學習開鑿八達嶺隧道的“中部鑿井法”,在這一環節適時地讓學生把示意圖畫到黑板上。
師:你從詹天佑開鑿居庸關和八達嶺隧道體會到了什么?
生:體會到了詹天佑高超的才能和技術,以及大膽創新的精神。
4.學習第六自然段
現在,這座“沙山”又成了青龍橋附近的陡坡。我指著“陡坡”問:“詹天佑為什么要設計‘人’字形線路,這不是走彎路了嗎?”大家搶著答:“坡太陡,火車根本上不去,‘人’字形路減小了坡度。”我又問:“我們學過的哪篇課文也涉及這個減小坡度的道理?”過了一會兒,有學生叫道:“《挑山工》!”“對了,挑山工上山走的是折尺形線路,就是為了減小坡度。又如環山公路的設計也是為了減小汽車上山坡度,騎自行車上山走‘之’字形線路也是同樣道理。”我說。然后讓“小工程師”在“坡”上架設“人”字形線路,學生爭先恐后地上來用鉛筆或尺子“架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