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步遷移嘗試法”教學模式簡介──《索溪峪的野》教學案例
自讀自悟──討論交流──領悟表達方法。
這一步驟教學完成后,關鍵是要引導學生回顧這一部分的學習過程,總結出以上的學法,掌握學法就意味著在學生的心目中架起了一座“認識的橋梁”,它為下一步“嘗試遷移”建立了一個固定點。
二、第二步,嘗試遷移
1、學生從水“野”、動物“野”、游人變“野”三部分中找出自己喜歡的一部分,按照“自讀自悟──討論交流──領悟表達方法。”的學法嘗試進行自學,教師巡視,并根據學生不同的個體特性進行指導。
2、檢測學習效果:
舉例說說你在自己喜歡的段落中領悟到的表達方法。
這一步驟的設計改變了過去教師直接教學時一教到底的現狀,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fā)揮各自的個體思維,展現自己的認知建構過程,變“指著路子給學生走”為“指導學生自己找路走”。
三、第三步,深化遷移
1、放手讓學生按學法自學完其余兩部分。
2、檢測學習效果。
學生有了前兩步的學習經驗,在這一步中就可以學以致用,放手讓學生既仿又創(chuàng),仿有基礎,創(chuàng)有空間。
四、第四步,鞏固遷移
1、學生嘗試進行欣賞性的品讀,各人讀自己覺得寫得特別好的部分,邊讀邊想象文中描繪的景象,要求讀得入情入境。
2、在同桌、朋友、學習小組交流一下,自己最喜歡哪一部分,為什么喜歡這一部分。
3、在全班展示自己的朗讀藝術。
這一步驟的設計可以提高學生對課文的綜合理解能力,讓學生在品讀中進行情感體驗,從而企盼學生在讀中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課文內容。
從以上的教學實例中我們可以看出,四個步驟中的每一步都有其獨立的教學目標,但每步之間又都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它不是由教師生硬地把現存的客觀世界規(guī)律強行塞給學生,而是引導學生去思考、追求、探索和發(fā)現,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自主地去學習,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這樣更有利于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fā)學生的主體能力,為學生稟賦和潛能的開發(fā)提供更廣泛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