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說課
(二),合作交流,共享收獲
體會詹天佑的愛國熱情和創新精神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怎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如果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沒有直接的體驗和感受.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創新精神.我緊緊圍繞課文的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抓住關鍵詞"愛國","杰出",提出本節課探究的主要目標,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分為感受愛國精神和感受杰出才干兩大組進行小組協作學習.
在感悟"愛國"方面,學生根據課前上網查找有關詹天佑的資料,結合專題課件中教師補充的詹天佑的個人資料和當時的社會歷史背景資料(出示課件),通過讀課文抓重點詞句,感受詹天佑受命于危難之際的壯舉,體會他強烈的愛國熱情.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信息素養,而且使學生學會學習.
詹天佑的" 杰出"主要表現在"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三個方面.而創造性地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是本課的難點,我在課件中設計了"讀讀畫畫","難點突破"兩個欄目(出示課件),學生通過邊讀課文邊畫示意圖,再結合"難點突破"中的三個小動畫來自主學習(出示課件),動手操作,小組交流, 感悟詹天佑因地制宜,大膽實踐,勇于創新的精神.
(三),拓展延伸,深化主題.
最后,我設計了"拓展延伸",為學生提供網上中文搜索引擎——和,使學生學會在網上自主搜索學習的相關資料,進一步了解我國百年鐵路的發展狀況,感受祖國鐵路建設翻天覆地的變化,為學生打開更為廣闊的窗口,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查閱信息,處理積累信息的能力,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
五,教學反思
(一), 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本節教學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營造出和諧的多媒體網絡環境,為思維訓練提供了良好的氛圍,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在整合過程中得到了有效的鍛煉.
教學中,我組織學生利用教師提供的信息資源庫,在計算機網絡環境下進行"自主,協作學習",通過人機交互學習和認知材料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經歷"學習--總結--交流"這一過程,進行了知識的再建構,從而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了發展.
(二),提高了學生的信息素養
在本節課的學習中,學生課前查找詹天佑的資料,課上感悟詹天佑的愛國精神和杰出才干,面對互聯網上和教師提供的網頁課件中大量的信息,能夠進行搜集,瀏覽,篩選和分析利用,從而提取有效信息,這一過程中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就不斷地得到了提高.
(三), 建立了新型的師生關系
新型的教學結構強調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成為信息加工的主體和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則成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學生知識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為學生創建自主探究,協作學習的信息資源平臺,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改變了傳統教學中教師灌輸,學生接受的狀況,建立了民主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
總之,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利用大量資料制作的專題性課件,豐富充實了課文內容,使學生自主探究成為可能.因此,專題性學習網站猶如一桌桌豐盛的精神大餐,為學生成長提供了多元營養,它改變了固定,封閉,單調的傳統教學模式 ,構建了變化,開放,多樣的現代教學模式, 成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一種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