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青山不老 教案
【設計理念】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作者梁衡用清新的筆觸為我們描繪了一位山野老農,面對自然條件的惡劣和生活條件的艱辛,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植樹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時間在晉西北奇跡般地創造了一片綠洲,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造福于后代。
課文語言簡練、生動,借助比喻、擬人等表現方式,將山溝里綠樹成蔭、枝繁葉茂、錯落有致的形態表現得淋漓盡致,同時展示的還有老農為創造這片綠洲所付出的千辛萬苦,也從一個側面表明了老農的勇敢和所創造的巨大生態價值。
《新課程標準》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目標,強調教育要體現人文性、實踐性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具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我將此作為自己教學的指導思想,將此理念貫穿滲透在自己本節課的教學中,來制定教學方法。
教學中主要讓學生通過自讀來學習課文,從而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提高他們的學習質量。
【預設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
(1)識“炕、虐、踞、淤”,理解“肆虐、風雨同舟、三番五次、歸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輝”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2.過程和方法目標:
(1)能通過閱讀引發思考,敢于質疑。
(2)能夠利用導讀解決疑難,培養略讀課文的閱讀方法。
(3)能夠運用寫作展示自己的學習收獲,并從中獲得感悟。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感受老農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艱辛和決心。
【預設重難點】
1.能通過閱讀捕捉文章中的重要信息,解決疑難。
2.感受老農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艱辛和決心。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預設流程】
一、播放課件,暢談感受,深情導入課文
1.播放我國晉西北地區土地沙化的課件資料,引導學生暢談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導入:滋養我們黃種人的土地是肥沃的,這片土地孕育了一代代勤勞樸素的中國農民。今天我們將跟隨記者梁衡走訪一位晉西北的農民,在課文《青山不老》中了解他的故事,感受故事中的酸甜苦辣。(板書課題)
二、自讀課文,提出質疑,初談老人印象
1.自由品讀,提出質疑
(1)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把課文讀通順、讀正確,試著畫出你認為比較難理解詞句。
(2)反饋交流
預設1:不理解的詞語
肆虐——任意殘殺和破壞。
盤踞——非法占據。
歸宿——人或事物的最終著落。文中指老人生命的終結地。
奇跡——想像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
預設2:不理解的意思
為什么作者說“青山是不會老的”?
2.再讀課文,初談印象
質疑過渡:作者領悟到“青山是不會老的”,那什么是會老的呢?(人)文中作者所要拜訪的就是一位老人,這是一個怎樣的老人呢?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找出答案。
1、速讀課文,畫出描寫老人的詞句
2、初談印象(指名回答,隨機板書。)
預設:瘦小、讓人同情、敬佩、偉大
三、深入課文,重識老人,感受老人壯舉
過渡:老人果真如同學們剛剛所說的那樣嗎?讓我們走近老人,拜訪這位護林使者。
(一)感受老人人生的酸楚
過渡:誰來說數這個老人給你留下的第一印象?
1.外表:旱煙 瘦小
2.年齡:65——81
3.居住環境:孤獨
方式:找——體會——歸納(側重酸楚情感的渲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