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習作2 老師不在……
第一頁:教學設計,第二頁:附1:下水文,第三頁:附2:主題閱讀
目標預設:
1.能按“習作要求提示”選擇和小伙伴之間發生的老師不知道的故事,自擬文題寫下來。
2.創設或預設老師不在的情境,通過對人物語言、動作、神態和心理活動的描寫,把內容寫具體,情節寫生動。
3.通過閱讀例文,掌握習作的立意選材、寫作技巧,知道怎樣把老師不在場的情形寫具體。
4.能主動用正確的修改符號修改自己的習作,養成多讀多改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如何將同學的表現寫具體。
教學難點:怎樣把同學們的表現寫具體;如何運用點面結合的描寫方法;如何使文章具有可讀性。
資源利用:
1.學生已經在閱讀過《我要做好孩子》《淘氣包馬小跳》《草房子》等課外讀物,這部分讀物中對于兒童的描寫比較好,可以成為最好的例文。
2.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經歷和知識經驗。
教學過程:
一、主題閱讀
學習單1:
閱讀內容:
1.閱讀幾個片段描寫。
2.布置學生做好讀書筆記,要求摘抄一些人物的細節描寫片段。
3.推薦閱讀《我要做好孩子》《淘氣包馬小跳》《男生賈里》《女生賈梅》《青銅葵花》《草房子》等課外書籍,學習人物描寫的方法。
1.利用午間閱讀的時間,組織學生一起閱讀上面的材料。在閱讀的過程中談閱讀的收獲。
2.利用午間閱讀的時間讀推薦的課外書籍,做一些讀書筆記。
3.利用閱讀課組織學生交流閱讀感悟。
以上安排在兩周前進行學習。
[設計意圖:精選幾篇對學生有直接啟示和幫助的文章進行閱讀。所選片段一主要注意了細節描寫,片段二則注意了面上的描寫。這兩個片段恰好體現了本篇習作中提到的“具體描寫同學們的表現”這一要求。要讓習作吸引讀者,就要適當地給自己的作文安排一個“插曲”,片段三則體現了“一波三折”。學生閱讀后如果能適當地借鑒,習作的水平會更高。下水文精心選擇了老師不在的幾種情況,適合中等和中下學生模仿練習。推薦閱讀的幾本書都是學生耳熟能詳的描寫兒童活動的經典讀物,閱讀這類課外書,會讓學生有更多的習作素材。]
二、實踐體驗
1.提前一周內創設幾次老師不在教室的情境,讓學生積累生活經驗。
2.完成體驗記錄表。
[設計意圖:此次習作的前提就是要讓學生體驗老師不在的時候,伙伴之間會發生什么樣的事情。如果缺少真正的體驗,讓學生空談或者老師不在教室時的場景,學生是回憶不起來的。因此,一定要創設這樣一個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親身經歷的基礎上進行習作才會真正有話可說。]
三、習作教學
(一)打開話題,引發討論
學習單2:(用時約3分鐘)
1.激發學生討論話題的興趣,了解本次習作的要求是什么;
2.引發學生結合生活中的經驗來表達,產生表達的愿望。
1.引發討論的話題。俗話說: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學生發言時要盡量啟發多種情況:如父母不在家,老師不在教室,在比自己小的孩子面前等)
2.揭示本次習作的話題:老師不在的時候。
3.引發話題:老師不在的時候,你的同伴在做些什么呢?是怎樣稱“大王”的?
(二)交流話題
學習單3:用時約6分鐘
1.組織學生打開話題,進行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學會篩選合適的材料;
2.在交流的過程引發學生從多角度思維,從而使話題的范圍更寬泛,避免表達內容上的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