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青山不老 教案
1.學生動筆練習,寫下自己對“青山不老”的理解。
2.交流學生的感悟,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可以用之前學生提到的不理解的句子進行小結,(出示句子讓學生朗讀)從而解決問題。
預設——
(1)他覺得種樹是命運的選擇,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歸宿。
——老人愿意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這山溝,將自己的生命都奉獻給這青山,這是一種為了造福人類無私奉獻的精神。
(2)作為一個山野老農,他就這樣來實現自己的價值,他已經將自己的生命轉化為另一種東西。他是真正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了。
——是老農創造的這片青山,可以與山水共存;
——是老農創造奇跡的這個精神更值得永遠流傳;
——是老農面對困難能夠迎難而上,堅持不懈地努力改造,這種精神會永遠閃光;
——是老農這樣含辛茹苦地做,不是簡單地為了自己,而是為了這個山溝里的人們,甚至可以說是為了人類,作出自己的貢獻,這種舍小家為大家的氣概永遠流傳。
3.小結并指導朗讀:老農不僅留下了這片青山,還留下了更為寶貴的東西──與環境作斗爭的不屈精神,綠化家園、保護環境的奉獻精神,造福人類的精神,這就是“另一種東西”,這一切將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帶著這份感動,讓我們一起再讀一讀這句話。
4.總結課堂:你們說得都很好,這就是我們對課文中“青山不老”又一個新的認識。同學們,只要有千千萬萬的人具有老人這樣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艱辛和決心。這青山會老嗎?讀最后一句話。
【板書】 青山不老
晉西北 肆虐 盤踞 險惡
山川共存 日月同輝
老人 瘦小 偉大
走近作者心,了解課文魂!
本文的作者是梁衡,山西霍縣人。1968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長期在基層當記者。現任新聞出版署副署長、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全國記協常務理事。主要從事散文創作、散文理論研究。作品曾獲青年文學獎、趙樹理文學獎、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主要著作有《新聞三部曲》(3卷)、《數理化通俗演義》(2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有散文三篇《晉詞》、《覓渡,覓渡,渡何處》和《夏感》入選中學教材。
生字詞注釋:
[參天](樹木等)高聳在天空中。如:松柏參天。
[肆虐]任意殘殺和破壞。文中指西伯利亞大風經常吹刮,給當地造成很大的破壞和損失。
[盤踞]非法占據。文中指經常受到干旱、霜凍、沙塵暴的迫害。
[丈]原市制單位,一丈約等于3.3333米。
[險惡]兇險可怕。
[竟]出乎意料的意思。要與“競爭”的“競”區分開。
[風雨同舟]比喻共同度過困難。
[三番五次]形容很多次。
[歸宿]人或事物的最終著落。文中指老人生命的終結地。
[恭敬]對尊長或賓客嚴肅有禮貌。
[奇跡]想像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例句: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可以創造出人類歷史上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