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教學設計方案
《青山不老》教學設計方案
課題名稱
《青山不老》
科 目
語文
年級
六年級
教學時間
一課時(40分鐘)
學習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作為小學的畢業年級,已初步具備了自主學習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綜合閱讀能力。特別是能在課堂上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多數同學還能在別人回答的基礎上給予補充或適當地評價。我在教學時,多給學生搭建學習交流的平臺,讓他們在自主,和諧,民主的環境中盡情學習、朗讀、討論。 對于本課所處的晉西北的氣候現象和環境條件,學生沒有親身的經歷,只能通過資料進行初步了解和自己想象或結合當地的惡劣天氣進行調查、理解。
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感受老人創造的奇跡,體會老人對土地和家園的熱愛,及堅持不懈的毅力。
2.強化學生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意識。
二、過程與方法1.通過對比、朗讀等方式,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中大膽表達自己的獨特見解。
2.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聯系生活實際,加深對重點詞句的理解,讓學生能通過讀文,想畫面的方式把心沉入文章中去!
三、知識與技能 1.會寫課文中的生字,理解新詞的意思。通過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老人所創造的奇跡,弄懂“青山不老”的含義!學會仿寫環保宣傳格言。2.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朗讀能力和對關鍵詞句的綜合分析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充分體會奇跡的創造,及重點句子特別是“青山不老”的含義。。
2.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朗讀能力和對關鍵詞句的綜合分析能力。
教學資源
1.教師自制課件
2.學生搜集相關資料
《青山不老》教學活動過程描述教學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