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活動1
一、導入新課
1、出示茂密的山林圖
同學們,這參天的樹林郁郁蔥蔥,蒼翠挺拔;綠色的波浪,此起彼伏,松濤聲聲,如詩如畫!你可知這美景背后珍藏著多少心血與汗水,寄托著多少不老的情懷啊!今天我們就走進課文,讓我們細細地感受!
2、板書課題:青山不老
教學活動2
二、出示本課的學習目標:(指名讀)
1)、會寫課文中的生字,理解新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老農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艱辛和決心。
教學活動3
三、出示“閱讀提示”,明確要求:
⑴默讀課文,思考:這位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跡?這一奇跡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創造的?
⑵聯系課文,想一想作者為什么說“青山是不會老的”。
2、學生按自學提示學習課文,并在課文中作相應的批注。
教學活動4
四、評論交流:
1、聽寫詞語(先聽寫后出示詞語進行校正,齊讀強化詞語的識記。)
土炕 肆虐 盤踞 風雨同舟
歸宿 恭敬 林網 如臂如股
勁挺 淤泥 霜凍 防風林帶
2、討論交流
1)、抓“奇跡”。
師:再次出示山林圖片,同學們看到這巍巍青山,排排綠樹。老人植樹造林,毅然決然地堅守著大山。從他的事跡中,哪個詞可以概括你受到的震撼?(奇跡)
師:文中哪些語句向我們展示了這一奇跡,請把你的學習結果向大家匯報!
學生匯報。
師出示:
“5年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 700畝林網,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跡。”這是怎樣的一個奇跡呀?引導學生體會老人綠化山林的不易,然后齊讀。
2)、課文中,還有哪些部分具體寫到了這一奇跡?找出來進行交流。(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指名讓個別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3)、這一奇跡究竟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創造出來的?學生讀課文,概括。
學生匯報:這條山溝所處的大環境:
(聯系課文第2自然段,結合注釋,感受自然環境的惡劣。)
學生匯報:這條山溝所處的小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