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進家來的松鼠》(教學設計)
四、細讀體會,悟深情
1、過渡:松鼠在我家做了這么多事,我們一家人喜愛這只松鼠吧?
2、文中哪里能體現出作者一家對松鼠的喜愛呢?請細細默讀課文,畫出有關語句,并圈圈、點點、寫寫。完成后,四人小組共同交流感受體會。
3、誰來讀讀自己畫的句子,說說自己的體會。
(在學生的回答中,隨機出示句子,并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美讀)
(1)“它整天滿屋亂跑……一樣東西。”
[ 這句話介紹的是松鼠的習性,它喜歡亂跑、跳來跳去,但作者對小松鼠的這些行為并沒有絲毫的埋怨,讀到的只有稱贊。]
讀:誰能讀出松鼠的調皮和作者的稱贊?
(2)有時,松鼠跳到我的肩上……哪兒給它找去呢?”
[“跳、蹭、咬”幾個動詞,顯然,松鼠已經成為作者的親密伙伴。動詞寫出松鼠的可愛靈活,更流露出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
讀:咱們男女同學來個比賽,看看誰能讀出松鼠與作者的親密關系?
談:生活中,有你喜歡的動物與你如此親密嗎?它們又是用什么方式表達它們的情感的?
(3)“爸爸哈哈大笑……不甘落后!”
[話中,爸爸對松鼠因喜愛而產生的寬容溢于言表。知道是松鼠偷吃了糖,發現自己一直錯怪了自己的孩子,爸爸不僅沒有責怪松鼠,反而“哈哈大笑”,認為這是松鼠的天性,還夸獎它“不甘落后”。]
(爸爸的態度有令你意外嗎?從中又體會到什么?)
讀:不單只是我,連爸爸對松鼠都充滿喜愛之情,“爸爸哈哈大笑”預備讀——(老師從同學們的朗讀中,感受到了那份濃濃的喜愛之情了。)
(4)“有一天,它干脆……空落落的。”
[松鼠不見了,作者一家到處去找,卻又哪兒也找不到。雖然猜想它也許跑回了森林,可作者一家人的心里是“空落落”的,他們多么舍不得這只可愛的松鼠啊。]
何謂“空落落”?
[尤其是“空落落”一詞可見松鼠在作者心中所占的分量。松鼠不見了,他們就感覺少了一樣東西,他們多么舍不得這只可愛的松鼠呀!]
讀:誰能將作者那份空落落的感受讀出來?
(5)爸爸忽然在書房里驚叫起來:“快來看!”我們跑過去,眼前的景象真是讓人哭笑不得:墻上的那副鹿角上掛滿了蘑菇……它想晾干了留著給自己過冬。(示插圖)
[松鼠忙了一個早晨,把蘑菇晾在各個角落,可見松鼠早已把我家當成自己的家了,也說明我們已經和松鼠友好相處了。]
(6)它特別愛吃甜食,經常跳到我們肩膀上要糖吃。
[從“經常”一詞,松鼠敢向我們這些孩子要糖吃,是經常性,不止一次了,說明松鼠把我們當朋友了,它和我們打成一片了。]
【設計意圖】
縱觀全文,沒有找到“喜愛”這個詞,但細細讀來,課文處處充溢著對松鼠的喜愛。這份對松鼠的喜愛之情,只有學生在深讀課文,在充分讀句品詞的過程中才能感悟到松鼠的可愛,才能感受作者一家人對松鼠的喜愛之情。讓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圈圈、點點、劃劃、寫寫,就是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學習習慣,就是讓學生在閱讀中留下自己思考的痕跡,就是讓學生在靜心讀文中感悟作者一家對松鼠的喜愛之情。同時,讓這片喜愛之情能通過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能通過自己的朗讀展現出來。老師在這個教學環節中,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去思考、交流;給予學生更大的空間去表達、品讀,這是檢驗“得法于‘精’,用法于‘略’”的教學策略,也是在檢查著每個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同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