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教學實錄
【課堂教學部分】
一、解題導入
師:(板書課題)今天咱們學習一篇文章,題目叫《匆匆》,注意寫的時候不要匆匆忙忙而忘記了中間這個長點,請大家齊讀課題。
生:齊讀課題。
師:這篇課文講的是什么匆匆呢?
生:講的是時間在匆匆流逝。
師:你說得真好,小時候你們就知道,時間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哪一個作者能夠把它定格在文字中?
生齊說:朱自清
師:關于他,能簡單的說一句話?
生用簡短的話說朱自清的簡介。(略去)
師:來,請看大屏幕,他是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語言簡練,情感豐富,被譽為現代散文的典范,他一生刻苦勤勉,共出版著作百余部,代表作有大家熟悉的《荷塘月色》《背影》等等,咱們今天學習的也是一篇非常優美的散文。
二、從文體特征入手,整體把握
師:著名作家余秋雨說了,什么是散文呢?散文就是讀者與作者的悄然對話與共同的思考(板書:散文,對話,思考),那么,既然是作者對話,就讓我們先來傾聽吧(板書:傾聽),現在就請同學們欣賞著名藝術家孫道臨朗誦的《匆匆》,注意聽要求,大家拿起筆,一邊聽一邊做記號,在凡是能讓你感受到時間匆匆而逝的地方做上記號。看看誰最善于傾聽。(播放朗誦音頻)
師:老師剛才看了一下,我們六年一班的孩子真善于傾聽,每個孩子幾乎在課本上做滿了記號,交流一下。
生:我從課文的第一自然段中“燕子去了……”這句話中感受到。作者用排比的手法告訴我們時間過得很快。
師:還有哪些地方?一個標點一個詞一句一段話話都可以。
生:“吃飯的時候……過去。”
生:我從第二自然段中體會到。(生讀第二自然段。)
生:我從問句:“在逃去如飛的日子里,在千門萬戶里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中感受到。
師:你從問句里可以感受出來,你關注了細節,了不起!
生:“我掩著面嘆息,但是……閃過了。”
師:還有誰要讀?
生:我想讀第三自然段。(生讀第三段)
師:還有哪些同學能從別的段落里感受出來?
生:我從第四自然段。
生:我從第五自然段。
生:我從第二自然段。
師:共有五個自然段,段段有感覺。還從哪些字和詞感受出來?
生: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這里的“頭涔涔”和“淚潸潸”給我這樣的感覺。
師:新遇到的詞就能讓你有感受,厲害。
生:我想說的第一自然段三個“再”,能看出大自然萬物的死而復生。
師:抓住細節處啦,也抓住關鍵處了。不過建議你把“死而復生”改成“失而復得”好不好?掌聲鼓勵,真不簡單。
生:我想說第三自然段的“跨過、飛去”等詞語,可以看出時間是看不到摸不著的,可以感覺出作者對時間的無奈。
生:我想說第一自然段的“逃去如飛”這個詞可以看出時間流逝的飛快。
師:好孩子。同學們非常了不起,善于傾聽,能聽出這么多道道來。老師發現你們聽出了散文的特點。能夠讓你有感受的地方遍布全文,但又集中地表達一個意思,就是時間匆匆而過,瞧,這就是散文非常明顯的特點:形散神聚。大家聽出來了,把掌聲送給自己。(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