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火柴的小女孩相關資料
“有一個什么人快要死了。”小女孩說。唯一疼她的奶奶活著的時候告訴過她:一顆星星落下來,就有一個靈魂要到上帝那兒去了。
她在墻上又擦著了一根火柴。這一回,火柴把周圍全照亮了。奶奶出現在亮光里,是那么溫和,那么慈愛。
“奶奶!”小女孩叫起來,“啊!請把我帶走吧!我知道,火柴一滅,您就會不見的,像那暖和的火爐,噴香的烤鵝,美麗的圣誕樹一個樣,就會不見的!”
她趕緊擦著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一大把火柴發出強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樣明亮!奶奶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高大,這樣美麗。她把小女孩抱起來,摟在懷里。她們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饑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第二天清晨,這個小女孩坐在墻角里,兩腮通紅,嘴上帶著微笑。她死了,在平安夜凍死了。圣誕節的太陽升起來了,照在她小小的尸體上。小女孩坐在那兒,手里還捏著一把燒過了的火柴梗。
“她想給自己暖和一下……”人們說。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么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么幸福,跟著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編輯本段]
3、【作者簡介】
[安徒生]
安徒生
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andersen,1805—1875)丹麥作家,被尊為現代童話之父。1805年4月2日生于丹麥菲英島歐登塞的貧民區,受過大學教育。父親是個窮鞋匠,曾志愿服役,抗擊拿破侖·波拿巴的侵略,退伍后于1816年病故。當洗衣工的母親不久即改嫁。安徒生從小就為貧困所折磨,先后在幾家店鋪里做學徒,沒有受過正規教育。少年時代即對舞臺發生興趣,幻想當一名歌唱家、演員或劇作家。1819年在哥本哈根皇家劇院當了一名小配角。后因嗓子失去圓潤的聲音被解雇。從此開始學習寫作,但寫的劇本完全不適宜于演出,沒有為劇院所采用。1822年得到劇院導演約納斯·科林的資助,就讀于斯萊厄爾瑟的一所文法學校。這一年他寫了書,有些故事表現了善和美必勝的樂觀信念,有些則非常悲觀,結局極為不幸,他的故事之所以有著強烈吸引力,部分原因是他們同情不幸者和流浪者。他還寫過戲劇、小說、詩歌、游記和幾本自傳。
1875年8月4日上午11時,因肝癌逝世于朋友的鄉間別墅。喪禮備極哀榮,享年70歲。
安徒生是一個窮苦鞋匠的兒子,母親是一個瀕于討飯境地的、靠為人洗衣過活的寡婦。安徒生小時不僅經常和饑餓打交道,同時還處處遭到人們的鄙視。但他卻有一個在當時被認為是與他出身不相稱的、“異想天開”的“志愿”——他想當一個藝術家,一個芭蕾舞演員,一個歌唱家,一個在舞臺上表演人生、創造“美”的藝術家。為此,他在一般庸俗人的眼中就成了一個天大的笑柄。但他卻一點也不感到氣餒。
安徒生14歲就離開了家鄉奧登塞市,在當時那個世態炎涼的社會里,等待他的是一種什么命運。饑餓和精神上的打擊與他結了不解之緣。但他以頑強的毅力,克服了種種困難。雖然由于貧困和由此而帶來的疾病折磨了他的身體,毀壞了他的體形和聲音,使他不能成為一個舞臺藝術家,但他以堅強的意志最后還是達到了他的目的:他成為全世界億萬兒童所喜愛的童話作家。他在童話作品中所創造出的美和詩,成為人類永遠享受不盡的精神財富和藝術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