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百年的美麗教學案例
師:你怎么知道?
生:句子中有個“終于”,說明他們克服困難,找到了鐳。
師:這么艱難,他們找的鐳有多重呢?
生:0.1克。
師:還不如圓珠筆尖那么大,可卻是從成噸的廢渣,煙熏火燎中提煉出來的。值得嗎?
生:值得。我在資料中查到“鐳是一種化學元素,它可以治療早期的癌癥,可以探測石油資源和巖石組織”。
師:鐳對人類科學具有這么大的作用,所以,他們不能放棄。即使是“她衣裙上,雙手上,留下了酸堿的點點燒痕。”
生(齊):也不能放棄了。
師:可是,她不放棄,鐳卻在侵蝕她的身體。
生:“在發現鐳之后的不斷研究中,居里夫人也在不停地變化著。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時,鐳射線也在無聲地侵蝕著她的肌體。她美麗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隱退,逐漸變得眼花耳鳴,渾身乏力。”
師:鐳可真厲害!
生:我在資料中查到:鐳是一種有劇毒的物質,它能夠破壞人體的造血組織,居里夫人在長期提煉鐳的過程中,慢性中毒患上白血病,于1934年7月4日與世長辭,經醫生證明,奪去居里夫人生命的罪人就是鐳。
師:是呀,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課文中這句話: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過的筆記本里,還有射線在不停地釋放。除了鐳,還有什么侵蝕了居里夫人的美貌?
生:社會的歧視和親人的離去也讓居里夫人加速蒼老。
師:皮埃爾對瑪麗·居里意味著什么?
生:課文中有段對話。(生讀)我覺得他們互相幫助,共同克服困難,才能完成偉大的發現。現在卻剩下居里夫人孤零零的一個人了。
生:當他們站在科學院講臺上時,皮埃爾讓瑪麗上臺,這是過去從來沒有的事情。所以,我認為皮埃爾本身就是一個高尚的人。
師:這樣的人正是居里夫人生活和精神上的朋友。可這樣的朋友卻離開了她,她面臨經濟和精神上的雙重壓力,所以,美麗漸漸消退,她放棄了嗎?
生:沒有。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
師:這不僅是她的希望,也是皮埃爾的希望,所以,她不能放棄。等等,同學們,我們不是在說瑪麗·居里夫人不美嗎?怎么好像都在夸獎她?她到底美還是不美?
生(齊聲):很美!
師:為什么?
生:因為她的精神和品格。
師:說得好。課文中哪句話集中體現了居里夫人可貴的精神?
生:瑪麗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種可貴的東西,她堅定、剛毅、頑強,有遠大、執著的追求。這種可貴的性格與高遠的追求,使瑪麗·居里幾乎在完成這項偉大自然發現的同時,也完成了對人生意義的發現。
師:她可貴的性格與高遠的追求是……
生:堅定、剛毅、頑強,有遠大、執著的追求。
師:這就是我們重新認識的美麗的居里夫人。(師再次引導學生觀察居里夫人的兩幅畫像。)兩幅畫像告訴我們居里夫人發生了什么變化?課文怎么寫的?
生:她從一個漂亮的小姑娘,一個端莊堅毅的女學者,變成科學教科書里的新名詞“放射線”,變成物理學的一個新的計量單位“居里”,變成一條條科學定律,她變成了科學史上一塊永遠的里程碑。
師:句子在句式上有什么特點?
生:排比。
師:請同學們在老師說完提示語后再讀這個排比句。
師:隨著時間的流逝,居里夫人從一個漂亮的小姑娘逐漸成長為一個端莊堅毅的女學者,因為她開創了一門新的學科——放射學,所以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