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千年夢圓在今朝
載人航天,對科技發展具有強大的牽引作用。載人航天技術,集中了當代科技發展的最新成果,是多種學科、多種技術領域尖端技術的集大成者,載人航天在應用這些已有的技術成果的同時,為促進載人航天技術的發展和載人航天的實現,又對這些科學技術領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為實現這些目標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技術成果,客觀上促進了這些學科的向前發展。因此,載人航天,對于科技的發展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載人航天,對經濟建設具有重要推動作用。目前,雖然載人航天直接經濟效益還不明顯,但是,載人航天活動開發的許多新技術、新產品,已經在帶動傳統產業技術改造,提高經濟效益,促進經濟建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同時,人到太空中,可以利用太空環境進行一系列的試驗,這些試驗將不僅可以獲得在地面條件下無法生產加工的新材料,還可以獲得新工藝和方法。這些工藝和方法將為促進經濟建設,提高效率和經濟效益,產生積極的影響。
載人航天,可以促進科學研究工作的深入。載人飛船為科學工作者進行科學研究工作提供了有效載體。從太空觀察地球,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地球的構造,探明地球的資源、預測地震、洪水、颶風、火山爆發等自然災害,可以保護人們的生命和財產。美國航天員在太空實驗室里進行了146項地球觀察,其中包括農作物的長勢、病蟲害的蔓延、森林火災、積雪的覆蓋融化情況等。將觀察到的資料提供給有關部門的專家,就可以對地質、地理、農業、生物、水文、環境污染和礦藏等進行研究和評估。
3.中國載人航天計劃分作三步走
按照中國航天事業發展規劃,中國載人航天計劃分三步來實施。
第一步是發射無人和載人飛船,將航天員安全地送入近地軌道,進行對地觀測和科學實驗,并使航天員安全返回地面。隨著我國第一名航天員楊利偉于2003年10月16日安全返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歷史性突破,第一步任務已經完成。
第二步是繼續突破載人航天的基本技術:多人多天飛行、航天員出艙在太空行走、完成飛船與空間艙的交會對接。在突破這些技術的基礎上,發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實驗室,建成完整配套的空間工程系統。“神舟六號”發射成功,即標志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步計劃開始啟動,下一步中國載人航天的目標將是航天員出艙進行太空行走。
第三步,建立永久性的空間試驗室,建成中國的空間工程系統,航天員和科學家可以來往于地球與空間站,進行規模比較大的空間科學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