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兩首 (北師大版六下教案)
5.請同學們認真想一想:后兩句表現孩童天真可愛的行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襯托出農民勤勞簡樸的生活)
6.放聲自由讀詩,想像其意境,體會農民一家辛勤勞動的生活。
四、有感情地朗讀全詩,指導背誦
五、總結.這首詩風格清新自然,語言親切樸實,富有泥土氣息。描寫了緊張而又愉快的勞動場面和田園生活的美好。
六、布置作業
作業設計
背誦全詩,預習下一首詩。
板書設計
四時田園雜興
農民一家辛勤勞動 田園生活的美好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四時田園雜興(二)》這首詩的含義和思想感情。
學生學習過程
一、整體感知,讀通詩文
1、誰來說說上節課我們是怎樣學習古詩的?
2、按照學習方法自學古詩。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通、讀順詩文。
引導學生基本弄清詩歌的意思。
[注釋]
①梅子:梅樹的果實,夏季成熟,可以吃。
②麥花:蕎麥花。蕎麥是一種糧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種,生長期很短;榘咨虻t色,果實磨成粉供食用。
③籬落:籬笆。用竹子或樹枝編成的遮攔的東西。
④蛺(jiá)蝶:蝴蝶。
[簡析]
一樹樹梅子變得金黃,杏子也越長越大了;蕎麥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顯得稀稀落落。天長了,農民忙著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門前沒有人走動;只有蜻蜓和蝴蝶繞著籬笆飛來飛去。
這首詩寫初夏江南的田園景色。詩中用梅子黃、杏子肥、麥花白、菜花稀,寫出了夏季南方農村景物的特點,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詩的第三句,從側面寫出了農民勞動的情況:初夏農事正忙,農民早出晚歸,所以白天很少見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蛺蝶飛”來襯托村中的寂靜,靜中有動,顯得更靜。
詩人用清新洗練的筆調,對農村初夏時的田園作了非常細致,細膩的描寫,讀來意趣橫生。詩中的意象有:梅子,杏子,麥子,菜花,太陽,籬笆,蜻蜓,蛺蝶。而這些景物分別描上顏色,金黃,雪白,還有幾個表現生動地表現大自然的景象的關鍵字:肥,稀,長,過,飛。色彩的搭配,狀態的臨摹,景物中的動靜結合,躍然紙上的是田園的清新,寧靜,安逸恬淡,一塵不染……
前兩句也只是樸實的描繪所見所聞,其味道有點像: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雖說只是一組熟悉景物的堆砌,但是內在的聯系,使得整個意境,豁然眼前,這又讓上想起一句:詩中有畫。這在詩歌中叫“白描”手法。
二、想像意境,體會感悟。
1、在學生初步讀懂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詩句來想像詩中的意境。
2、指導學生觀察插圖與詩中哪些句子相映照,想像詩句描繪的是怎樣的景象,通過吟誦加以感悟。
3、朗讀吟誦,背誦詩句。
在學生體會感悟的基礎上一起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并熟讀成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