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橋的故事教案
教學目標:1、自主學習生字新詞,在充分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整體感知課知索橋的感人故事,理清條理,寫出課文提綱。
2、深入學習課文,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交流討論,理解重點語句,體會文章結尾的含義,激發學生對美好事物的贊美之情。
3、搜集資料,加深對索橋故事的了解。
教學重難點:1、在讀中理解“寫索橋還寫都江堰工程”的原因。
2、體會課文中重點句的含義。3、了解故事的同時,體會文章所蘊含的精神。
教具準備:有關索橋的圖片及文字資料
教學方法:讀中感悟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激發學習興趣
1、板書“索橋”,提問:看到這個題目,你想到了什么?
2、補充課題,談話:中國現代著名的作家巴金先生曾到四川安瀾橋游覽,感觸頗深,便寫下了這篇文章以抒情懷。這節課我們就一同學習這篇文章,感受索橋令人心動的故事。
二、初讀課文,感知課文的內容,理清文章脈落
(一)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1、師生交流作者資料
2、重點詞語辨析:
光景 露縫 頭暈眼花 橋墩 都江堰 紫坪鋪 岷江 團扇來扇
(1)指名讀詞語(2)給加點字標音,區別多音字與前后鼻韻母(3)說說畫線詞語的意思并造句。
3、指名讀課文,檢查讀得是否正確流利。
(二)理清文章脈落
1、說說文章按什么順序來寫的?根據自己的理解列出提綱。
2、請學生說一說,強調說明理由。
三、圖文對照,感知索橋的樣子
1、課文中的插圖與文中哪一部分內容相符?默讀你找到的段落,畫出能體現索橋特點的詞語和句子。
2、討論交流,教師結合批畫情況進行引導:
(1)橋所處的地理位置及名稱
(2)橋身有一里光景長……中間還露縫。(說明橋很簡陋)
(3)幸好橋兩旁……也不會落到水里去。(橋比較安全)
(4)索橋沒有橋墩……升上去。(體會設計者的才智)
四、細讀課文,體會故事的感人之處
引入:這樣一座簡陋而安全,給人帶來幾分樂趣的橋,究竟包含了怎樣的故事呢?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尋找講述索橋故事的段落。
(一)學習第四自然段
1、學生瀏覽課文后,交流:第4自然段向我們講述了這個感人的故事。
2、指名讀這個故事,思考: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3、組織交流。(故事中的夫妻二人為了人們的便利而舍棄自己的生命,他們的行為是感人的,是值得世人贊頌的)
(二)學習第2、3自然段
1、默讀第2、3自然段,思考;作者站在橋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把你讀后的發現及感受批注下來。
[2、同桌互相交流。
3、集體交流,重點理解:
(1)作者看到“一個鄉下人挑著擔子迎面走來”“忽然起了一陳笑聲,兩個小孩從高處跑下來”(從中體會索橋給人們帶來的便利)
(2)看到“分水魚嘴” (借助圖片及文字資料,了解它的用途及特點。)
(3)文中將“魚嘴”比喻成什么?(石頭)文中說:“這個石頭是會說話的。”猜想一下它會說什么呢?指名說一說。
(3)想到了“都江堰便是兩千兩百多年前李冰父子在岷江中修筑的一條大堤”;想到“兩千兩百多年前人們的手和心。”
(4)想到“就在離這里……那些人的心一樣的么?”這句話是一個什么句式,如果改成陳述句好不好,為什么?(體會反問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