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說課稿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第15課《古詩兩首》中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一、說教材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被稱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安史之亂迫使詩人攜家帶口流連輾轉,流落到四川梓州。多年的顛沛流離讓詩人飽受戰亂之苦,風雨漂泊的生活終于在勝利的喜訊中成為過去,共經患難的老妻少子終于可以過上安定祥和的日子,想起這些,詩人悲喜交加,欣喜若狂,喜極而泣,以輕快活潑、爽朗奔放的語言,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篇。該詩內容明白話,卻又蘊含著深厚、強烈地愛國情感。在語言表達上該詩也沒有堆砌的華麗詞藻,沒有生僻難懂的典故,完全是深厚、強烈的感情的自然流露。針對以上教材特點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1、掌握本課出現的生字詞。
2、課前了解、搜集詩人生平及在詩歌史的地位。
3、通過學習這兩首詩,對詩這種體裁的特點,如感情豐富,語言精煉,講究節奏和韻律等, 有較具體的體會。
4、有感情地吟誦、默寫全詩。
情感目標:
1、了解古詩寫作的時代背景,感受詩人因多年戰亂平息,祖國重新統一而無比歡快的心情。2、學習詩歌中流露出的赤誠的愛國主義情懷。
三、說教法、學法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同時也為體現新課標中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時我采取循序漸進引導法,以讀為主線,引導學生自學生字,結合注釋、聯系上下文生活經驗初步理解詩的大意,通過學生質疑,分組討論的學習方法進一步清楚詩的大意和所表達的情感,以“喜”字為切入點引導學生明析本詩的結構,了解本詩的寫作方法,創設情景指導學生朗讀。通過課外詩歌的延伸整合加深對詩人流離之悲、聞訊之喜的體會感悟,感受詩人憂國憂民情之深,愛之切;引導學生涵詠詩篇,體味詩人豐富的情感,與詩人同悲同喜,加深理解和感悟;為了引導學生跳出文本,與生活鏈接,引用詩句表情達意,在遷移運用中,形成良好的語感。對話、感悟、遷移、運用的教學策略,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使學生能自主的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三、說教學程序
我的課堂結構是:導入了解背景──理解詩題意思──多讀明意悟情──課后詩會延伸。
(一) 、導入了解背景
根據奧蘇貝爾的學習認知結構中必須具備適當的知識基礎。對于小學語文古詩教學,學生的認知結構中就必須具備古詩的時代背景,詩人的情感品性等知識基礎。所以古詩在導入教學時讓學生清楚詩的時代背景,詩人的生活經歷非常重要。我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你們對大詩人杜甫有哪些了解?學過他的哪些詩?”?學生回答后出示介紹詩人、寫作背景的課件。導出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二)理解詩題意思
我引導學生借助注釋、聯系上下文理解詩題的意思。“聞”,聽說;“官軍”指唐王朝的軍隊;“收”,收復。題目的意思是聽到唐王朝的軍隊收復河南河北的消息。(以上環節的設計意圖是:幫助學生弄懂作者聽到這個消息后會喜欲狂的原因,為學生體會作者的感情作下了一個很好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