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橋的故事
[教學設計基本理念] 工具性與人的性格結合,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行。
[課時教學目標] 1、自讀自學第一自然段,勾畫詞句并說出索橋的特點。
2、細讀三個故事,體會并說出故事展現的人物品質。
3、感情朗讀課文,說到自己受到了什么教育。
[教學重點] 2、3
[教學難點] 2。
[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 教師備課
[教學活動設計]
一、回顧引入,整體感知
師:說說課文從哪幾個方面寫出了索橋的故事。
①索橋的特點;②觀魚嘴引起的思考;③建橋的故事。
二、自讀自學第一段
1、默讀第一段,思考“安瀾橋”的橋的特點。
勾畫特點,用①②③標明。
2、全班交流:師生相互補充
①橋身一里長光景;②竹索挽成;③沒有橋墩,竹架代替。
想一想自己為什么沒有找完整?
三、細讀三個故事,體會人物品質
1、自由讀二、三自然段
教師介紹都江堰歷史及李冰父子歷史資料。
思考“魚嘴”的修筑體現了李冰父子的什么品質。
2、自主學習,小組合作研討
3小組交流
生1:從課文里看不出李冰父子的品質,我只看出人們為紀念李冰父子而修筑了二王廟。
生2:我想,人們能紀念李冰父子,說明了他們修筑都江堰造福了百姓。
生3:修筑都江堰是多么大的工程,我想可以用勤勞勇敢來贊美他們。
教師歸納:勇敢勤勞,造福百姓。
4、展示作者心里活動的句子,抽讀“我好象看到……手和心……”交流作者為何會這樣說。引導:修都江堰的人力,物力來思考。
生1:因為“魚嘴”是古人用勤勞、用智慧、用心血修筑的,所以作者借看到古人的手和心,來表達對像李冰父子一樣,為人們做貢獻的人的贊美。
生2:修都江堰需要多少的人力,物力。都江堰的修筑成功是人們功勞,因此作者贊美的是廣大的古代勞動人民。
:師:不錯,同學們能抓住課文,結合想象,理解了句子的含義。
故事的重點是何公何母修筑索橋,你們認真的讀一讀第四自然段,能讀懂什么。
學生默讀,邊讀邊勾畫相關的詞語,句子,做一定的旁注。
5、自由讀4自然段,思考,修筑索橋的困難?在這樣困難情況下為何還會繼續修橋?
①同桌交流;②全班交流;
a、河寬無法修;b、被逮捕
丈夫真正的愿望是什么?“方便大眾,為民造福。”
③齊讀這一自然段,你感受到什么?用成語概括何公何母的優秀品質。
生1:何公好有才華呀!一個教書的老師居然能設計一座橋。
師:“老師希望你能從詞語或句子來體會何公何母的品質”
生2:何公失敗了,何母 繼續完成丈夫的遺愿,最后終于造好了索橋。由此,可以看出他們勇于創新,默默奉獻的高尚品質。
范讀4自然段,感情朗讀。教師指導讀出語氣、速度、重音。
1、抽讀5自然段三,如句,聯系課文內容說了自己的理解。
2、自由讀這一句,讀出自己的理解體會,說說自己受到什么教育。
3、感情朗讀。
五、布置作業
1,找出“忙碌、疲乏、雪冤”的近義詞
2,用“縫隙、雪冤”造句
索橋的故事
走上索橋——寫景——聯想——感悟古人的“手和心”
走下索橋——記敘——抒情——贊美歌頌“偉大的心”
反思:課堂教學設計側重點在教學環節的設計,這節課從五個環節進行,分別是1,回顧課文,整體感知(此環節也可以檢測學生預習或介紹課文歷史背景等)。2,自讀自學第一段,找出索橋的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3,細讀課文里面的三個故事,體會人物的品質。這是課文的重點,因此這一環節有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1)自讀勾畫,自主學習。(2)小組合作學習,研討。(3)全班交流,師生評價,補充。(4)感情朗讀。4,教師引導學習第五自然段,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真正體會主人翁的高尚品質。5,布置作業,當堂訓練。我想,只要把第三個環節牢記于胸,課堂教學也就井然有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