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這樣的老師教案
等級: 評語: 積累 2、正側面描寫的方法 理解、運用 3、摘抄好詞佳句 書寫端正、邊寫邊背誦 理解與 表達 4、說出懷特森老師是一個怎樣的老師(盡量全面科學)。 能聯系上下文、生活實際 5、感受“我”心情和行為變化的原因 注重聯系文本,并體會在表達人物精神上的作用
說明:(1)生評后師復評4、5
(2)“1、2、3中有兩項為a,4、5中有一項為a”,總評等級可評為a。
【教學效果評價】
本節課注重在聯系中讀懂課文,引導學生在“我“心情和行為的前后變化中感受懷特森老師是一個怎樣的老師。并通過作業的形式加強課內外結合。學生轉換角色、深入文本,參與學習的深度與廣度高。同時,本節課注重了重點句段的感悟與理解,既突出語文學科工具性特點,又強化了文本所傳遞的人文情感。
【教學設計點評】
在語言聯系中落實德育目標
《一個這樣的老師》一課通過“凱蒂旺普斯”事件和“小轎車”事件塑造了一個教學方式與眾不同的老師形象,又通過“我們”行為的前后變化闡述了懷特森老師這種教學方式對我們的學習和生活產生了深遠影響。本文的德育目標是:了解懷特森老師獨特的教育方法、思想,及其對學生的深遠影響,并寫出對他的評價。德育目標的落實要分兩步,首先要了解懷特森老師是一個什么樣的老師,然后才能對懷特森老師做出正確科學的評價。張老師注重引導學生在語言文字的聯系中感受人物品質,感受人物精神,落實德育目標。這個過程也滲透了在聯系中認識事物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一、在“我”心情變化的聯系中認識懷特森老師。
本文在記敘“凱蒂旺普斯”事件的過程中除了對懷特森老師語言和行為的直接描寫外,還對“我”的心情做了細致刻畫。教學時張老師引導學生在體會“我”心情變化的聯系中感受懷特森老師是一個( )的老師。首先找到表現“我”心情變化的語句:“我心中暗想,這回我遇到一位博學的老師了。——可是,當試卷發下來的時候,我卻驚呆了:我答的每道題旁邊都打著大大的紅叉!怎么回事?我完完全全是按照老師講的寫的呀!一定有什么地方弄錯了。——“那你為什么要在課堂上鄭重其事地講?為什么還要考試?這種老師算什么老師?”一股怒火升上了我的心頭,我緊緊抿住嘴唇,控制著自己不嚷出來。——他希望我們從這件事上學到點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