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施效顰》教學實錄
(提問其他學生,朗讀較為流暢,但“彼”字讀得不準)
師:誰能說說他讀的怎樣?
生:老師,他讀的很通順,但是“彼”字讀錯了,不是“p-”,應該讀成“b-”。
師:你真是個細心的學生,“處處留心皆學問”啊!(對另一個學生)接受她的意見嗎?好,請坐!(學生再讀,效果明顯好于前幾個同學)
師:你讀的非常好,字音準,句子通,達到了老師所提的前兩個要求,但“注意停頓”這個要求做的還稍顯不夠。古時候啊,人們在寫文章的時候都是沒有標點的,現在的標點是后人為了理解文章和朗讀的需要而加上的。我們在朗讀的時候,不僅要在有標點的地方注意停頓,還要根據字義詞義在句中進行適當的停頓,并且每句話的最后一個字的字音要稍稍拉長,這樣讀起來才能高低起伏,跌宕不平,舒緩有致,從而體現出古文的韻律美。大家想嘗試一下嗎?好,一分鐘準備!
(學生按照要求注意調整了自己的朗讀)
師:誰想用你富有特色的朗讀為我們展現一下古文的韻律美?
(一女生主動舉手朗讀,效果極好,教師帶頭為她鼓掌)
師:你的朗讀堪稱完美,能知道你的名字嗎?下課一定要給我簽個名啊!
(全班同學開心地笑出了聲,那名學生心滿意足地坐下。其他的同學躍躍欲試,爭相舉手)
師:同學們,你們讀的太好了,這也激起了老師的朗讀的欲望,想和你們比一比,大家歡迎嗎?
生:(學生高聲齊答)歡迎!
師:不過,老師也很渴望掌聲,如果我讀的還不錯,希望你們千萬不要吝惜呦。(教師范讀,著重強調了剛才所指導的重點。讀罷,全班掌聲一片。教師指名問一學生)
師:剛才你的掌聲是發自內心的嗎?
生:是。
師:為什么給老師鼓掌?
生:因為老師讀的很美,很有韻律,每句話的最后一個字的音拉長了,很好聽,像電視里演的學究。
師:謝謝你的鼓勵!請坐!好了,同學們,我們共同朗讀一下這篇《東施效顰》,一、二!(師生共同高聲朗讀,氣氛熱烈,情緒高漲)
師:古語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剛才我們之所以將這篇文章讀了這么多遍,為的就是更好地理解內容。看來,多讀是學習古文的一個非常好的方法。那么,除此之外,還有哪些理解文章內容的好方法呢?比如,有一些字詞搞不明白,該怎樣辦?
生1:老師,可以查字典詞典。
生2:可以上網查。
生3:書上如果有注釋和譯文,可以看它們來解決。
生4:還可以根據上下文的意思來理解。
師:如果這些都不起作用,怎么辦呢?
生5:。。。。。。(思考了一下)老師,還可以問別人!
師:對啊,還可以向“高人”請教啊,“一個好漢三個幫”嘛!好了,同學們,現在就可以用你們所喜歡的方法逐字逐句地來理解課文,之后用自己的話說說到底講了一件什么事。
(學生開始自主學習課文,教師巡視,并及時提醒學生與他人合作研討。如果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適當答疑。給予學生的這部分時間比較充裕,有助于學生對于文章的分析理解)
師:文章的意思弄明白了嗎?
生:(齊答)明白了!
師:還有疑問嗎?(稍停一會)如果沒有,可別讓我問住啊!
(學生專注地看著老師,興致再次提高)
師:“效顰”是什么意思?
(學生樂了,踴躍舉手發言。老師有意提問那個朗讀不太好的同學)
生:模仿皺眉。
師:非常好!請坐!(老師對學生的贊賞說得很重,學生明顯受到了鼓勵,精神一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