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施效顰》教學實錄
(教師在同學之間進行巡視,不時停下來傾聽一下小組的討論,并提出一些建議。時間大約五分鐘)
師:哪個小組準備好了,可以示意我。
(學生舉手回答并結合想象將文章敘述得生動鮮活,其他同學聽的津津有味,老師在旁邊結合需要理解的重點詞進行適度的強化,)
師:故事很精彩,非常吸引人,但今后發言時一定要注意用詞的準確與精煉,一些口頭語或不規范的詞盡量減少,比如:“完了吧”,我們可以說成“后來”,記住了嗎?
生1:嗯。(學生點頭坐下)
生2:老師,我們小組想演一下!
師:你的想法真好,可惜啊,時間不夠了,改天我們用一節課的時間來創作課本劇,到時候你們再展示,好嗎?
生2:好吧。(略帶遺憾)
師:由于老師給大家的時間比較短,有的同學準備的還不是太充分,我想如果在課下我們將這篇古文擴寫成一篇五百字的作文,大家一定會完成的非常出色,有信心嗎?
生:(高聲齊呼)有!
師:好了,同學們,請看黑板。本文的主人公是誰?
生1:東施!(教師板書)
師:她向誰效顰?
生2:西施!(教師板書)
師:因何而效顰?誰能用文中的原話,不看書來說嗎?
生3:“其里之丑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顰其里”(教師板書)
師:效顰之結果又如何呢?
生4:“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之走”(教師板書)
師:為什么富人和窮人會這樣做呢?
生5:因為東施太丑了,把他們嚇壞了。
師:所以作者發出了感嘆。。。。。。
生6:“彼之顰美而不知顰所以美。”
師:作者直接寫東施如何丑陋了嗎?
生:沒有。
師:那你們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為富人不敢出門,窮人被嚇跑了,所以我知道了東施很丑
師:這種要描寫某物卻不直接寫,而是通過其他事物來表現的寫作手法,應該叫做。。。。。。
生:。。。。。。(疑惑、求知的眼睛注視著老師)
師:側面描寫或間接描寫。比如剛才老師所舉蘇軾那首詩的后兩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就是用西施的美麗來比喻西湖的美景啊。再比如我們以后上初中會學到《陌上桑》這首漢樂府,其中表現秦羅敷的美麗就用了四種人的動作與神情來烘托:“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走路的老人看見羅敷,放下擔子捋著胡子在那里細細觀看;年輕人看見羅敷,急忙整理衣帽;那些耕地鋤草的人見到羅敷,都只顧傻看卻忘記了干農活,回到家里互相埋怨,這都是因為羅敷的美麗惹的禍啊!
(學生們會心地笑了)
師:看看,側面描寫使文章多么生動,多么富有表現力啊!所以,我們在寫文章的時候要有意識地運用這種手法。
師:西施啊經過這件事之后,她的病好了,可是東施病了。什么病?心病!
(學生樂出了聲)
師:東施納悶“西施皺眉都那么漂亮,而我只是模仿一下,為什么卻招來那么多人的諷刺與恐懼呢?”她百思不得其解,終日茶飯不思,夜不能寐。今天,她就來到了咱們班,讓大家幫忙解開這個心結。
生:啊?哪兒呢?(驚訝)
師:這兒呢,我!現在我就是東施!
(學生哈哈大笑)
師:老師屬于客串,盡管我沒有她難看。(學生再次樂出了聲)好了,誰能幫我解答剛才那個困惑我多時的問題呢?(學生思考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