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六年級語文《夾竹桃》說課設計
3、學生交流討論:抓住“不相容”——“融洽”,體會奇妙有趣
4、這么奇妙有趣的景象,這么美的文字,值得我們來讀好它。
三、品讀悟韌 經典積累(學習4自然段)
1、讀一讀,夾竹桃的奇妙有趣花色,在作者的記憶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讓作者難忘,還有什么的方也讓作者記憶深刻?(可貴韌性)
2、品一品,哪些詞句體現出它的可貴韌性? 用“~~”畫出,四人小組進行交流。
4、議一議,全班交流品讀心得。(ppt出示有關句子)
5、誦一誦,在交流重點詞句后,相機指導朗讀。(ppt配樂)
6、背一背,把你喜歡的句子把它積累下來。(根據自己的實力選擇)
通過以上六個步驟來學習課文重點段,由讀懂、讀精、讀好、成誦,層層入深,從詞到句,體會夾竹桃的可貴韌性。
以上設計的依據是:1、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及評價的能力,所以我在設計時為學生提供了多角度的、分層次的閱讀機會,使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和體會,有所感悟和思考,使其感受、理解、欣賞及評價的能力得以鍛煉。2、成誦必先讀好、讀熟。在以上的設計中,我根據學生朗讀水平的差異,較多運用自由朗讀的形式,旨在使學生養成邊讀邊思的習慣,以讀為抓手,使學由讀求悟,由讀生趣,由讀生情,使提高學生朗讀水平能落到實處。3、“書讀百遍,則不解說自曉其義也”,更何況背誦。在背誦時,我因人而異,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水平選擇,讓教學做到分層次。4、葉老曾說:“當教師像是幫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隨時隨地準備放,能放就放手”。扶一扶,是為了隨時能放一放。在以上訓練中,我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自品、自議,不但使學生愿讀會讀,而且愿說會說,使他們對語言的感悟能力逐漸提高。
四、境中悟幻 啟發創作(學習5自然段)
1、過渡:夾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之長韌性可貴,讀到這你們是不是也喜歡上了這夾竹桃?告訴大家,夾竹桃的妙處還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夾竹桃別有一番情趣。
2、配樂范讀,閉上眼睛想象當時得情景。
3、月光下的夾竹桃給你什么印象?(引起幻想)
4、出示作者幻象部分,伴樂輕讀思考,寫了作者的幾個幻想?作者是如何幻想到的?(有相似之處)
5、再讀讀品品,體會作者當時的心境,用你的心代作者讀。(指名讀)
6、作者每天看夾竹桃,產生的幻想不止這些,扇動你幻想的翅膀,替作者再寫一個幻想。(樂起,出示月光下的夾竹桃圖片)(教師朗誦:月亮升起來了,月光下夾竹桃的影子投到了雪白的墻上,葉影參差,花影迷離。閉上眼睛,我想它是……)(想象2分鐘)抓住你的幻想寫下來。
7、交流。
1、運用李吉林的情境教學法,通過配樂朗讀,把學生帶入情境,使學生受到感染,產生真切感,與作者產生共鳴,加深對課文語言的理解。2、文章是作者的心聲,朗讀課文,是我們替作者講話然后,所以,我在指導朗讀時,讓學生體會作者的心境,用心朗讀,勾起學生的真情,這樣就達到了感情朗讀的訓練目的,使提高學生朗讀水平能落到實處。3、在寫話練習時,我利用音樂、意境圖片、教師有感情的朗誦,再次營造情境,學生在這樣的意境中,能更好地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去展開幻象,寫一片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