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游峰的掃路人(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品讀課文,體會天游峰掃路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
重難點:
1、引導學生透過文中人物的外貌、神態、語言、動作的描寫,感受“天游峰掃路的老人是一個怎樣的人”;
2、品味文中老人話語中所蘊含的人生哲理。
教學準備:課件
一、導入課題,激發興趣。
1、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走近【手勢】引讀課題 《天游峰的掃路人》有何發現?(“峰”和“人”特別突出,“人”比“峰”更大)對了,這節課我們就要一起去欣賞峰,讀懂人,感悟美妙的人生。
2、來看這些詞。【出示,給學生一小段時間讀】
輕輕松松 飄飄悠悠
自在悠閑 層層疊疊
炯炯有神 頂天立地
朗聲大笑 九百多級
想一想,是橫著讀好,還是豎著讀好呢?為什么?(豎著讀好,因為第一列都是寫掃路人的,第二列都是寫天游峰的)聰明!原來每一列是同一類詞!其他同學也看出來了嗎?真好!我們一起讀讀這兩組詞語。 天游峰 引讀 掃路人 引讀 如果能把這些詞語的意思通過朗讀體現出來就更好了,再試一次!【再齊讀】嗯,這樣讀才有味道!
3、同學們,我們已經知道了天游峰是武夷山第一險峰,而且景色優美,但作者卻無意欣賞這迷人的景色,卻對一位普通的掃路人情有獨鐘。到底這是一個怎樣的人呢?下面我們就走進課文,面對面地去認識他。打開課本。
二、精讀品味。
1、文中著重描寫了掃路人的外貌和 引答 語言,【板書】請大家靜心讀課文,先畫出老人外貌的句子,【提示用“ ”】品一品這是一位怎樣的老人。【自學】
2、交流:畫出來了嗎?老人的外貌是怎樣的?
a、“我循聲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雙棕色的運動鞋,正用一把竹掃帚清掃著路面。”【出示】
1)從中你讀出了一位怎樣的老人?(很瘦、樸素、勤勞、有精神)怎么體會到的?(……)師:精瘦、樸素,這是老人給作者留下的最初印象。
2)讀好這些詞【紅色點出“精瘦”“褪色”“運動鞋”】老人的形象便會在你的腦海中呈現出來。【指名讀—評議—再指名讀】
b、“借著淡淡的星光,我仔細打量了他:瘦削的臉,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雙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出示】
1)這次作者觀察得更——仔細了。那么這次老人又給作者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瘦削;健康——“黝黑”;溫和;慈善;有精神——“炯炯有神”)
2)【點出“瘦削”“黝黑”“慈善”“炯炯有神”】我們一起通過朗讀再次仔細打量他。【齊讀】
3、這兩次外貌描寫第一次是在傍晚時分,是作者初見老人時寫的;第二次是借著淡淡星光細細打量后寫的,為什么天色越來越黑,而對老人的觀察卻越細致了呢?(因為通過與之交談,對老人越來越了解)那么他倆交談了些什么呢?快速去畫出描寫老人語言的句子,然后聯系上下文體會老人給了你什么新的印象?【自學】
4、交流:畫出來了嗎?老人說了些什么?
a、“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掃上山,傍晚掃下山,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出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