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蟬(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大家知道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二、學習課文 1、初步感知,復述故事。 (1)少年講了件有意思的什么事呢?請大家先讀一讀課文9—11小節,再想一想能不能也講一講這個故事。 (2)指名講這一故事。 2、理清關系,領悟道理。 (1)少年通過這一挺有意思的事,要告訴吳王什么道理呢?請在文中找出直接說明的一句話。 (2)(出示“蟬、螳螂、黃雀……禍患呢!” )指名讀。圍繞這句話,有什么問題要提? (3)它們“眼前的利益”分別是什么?“隱伏著的禍患”又分別是什么呢?先結合課文,根據表格提示自學,再分小小組交流討論。 眼前的利益 隱伏的禍患 蟬 螳螂 黃雀 (4)指名交流(邊說邊操作演示多媒體)。 (5)“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完全沒有顧到自己身后隱伏的禍患,他們可真大意啊!人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那么作為旁觀者的你們,你想對它們說些什么? 〔從“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故事入手,對課文進行重組,直接切入第一個教學重點。學生通過與文本的對話,理清了蟬、螳螂、黃雀和少年之間的關系,為下面的學習做了鋪墊。利用表格輔助課堂教學,能更有效地幫助學生理清關系,掌握重點。而以旁觀者的角度來對它們進行忠告,則從另一個角度加深了學生對“不能為了眼前利益,而忽視了身后隱伏的禍患”這個道理的認識。〕(6)練讀“蟬、螳螂……禍患呢!” (7)吳王明白了少年要告訴他的道理嗎?你從哪里看出來的呢? (理解:“恍然大悟”;練讀吳王說的話)(8)你能說說吳王明白了什么嗎?(重點抓住“乘虛而入”“不堪設想”兩個詞)(9)這樣看來大臣們一開始對吳王的勸告并沒有錯啊,那吳王為什么不聽大臣們的勸告,卻聽了少年的話了呢?請大家默讀課文想一想,你可以在自己認為比較重要的地方做上記號,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簡單地寫在旁邊。① 小組討論交流② 品讀課文體會從課文的哪些細節描寫讓你感受到少年的計謀巧妙。〔在這部分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即在默讀課文時可以在書上勾勾畫畫,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簡單寫在旁邊。作為小學高年級的語文教學,不僅要抓住文本,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更要把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有意識地潛移默化地灌輸在每一堂語文課上。通過品讀課文,感受少年的計謀巧妙,則進一步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朗讀、體會,逐步突破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同時使學生的理解不僅僅再停留在剛才對故事的理解上,而是能聯系具體的事件來體會道理的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