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玉蘭教學反思
師生帶著這樣的目的,一起品讀課文。對“剛剛綻放”的廣玉蘭,學生體會到“幾只小蜜蜂就迫不及待”中的“蜜蜂”恐怕就是作者,這正與我課前細讀課文時的感受不謀而合。我又引學生回憶《草原》一文,學生心領神會:“連駿馬和大牛有時候也靜立不動……”我說,作家正是把自己的感情擴展到了“蜜蜂”上。在欣賞盛開著的玉蘭花時,也一點兒小問題,這是成人與兒童不同之處,我們都習慣地認為,大家都喜歡嬰兒,特別喜歡看到嬰兒純真的笑容。但是,不少同學卻不這樣認為,平時從日記里也可以看得出,他們對嬰兒有些討厭,因為嬰兒老是哭,而且難侍候。我這樣引導,我們平常的笑會有不同的意思,而嬰兒的笑卻是沒有任何目的,流露出來的全是快樂,看到他們的笑,有哪個人會不被感染呢?品讀已經凋謝的廣玉蘭,學生圈畫出了“依然挺立”,我再引導他們體會“孕育”一詞,作者為什么會用這樣一個詞呢?先結合上文來思考,再引導學生讀一讀,想一想:當你的媽媽挺著大肚子,其中就孕育著一個小生命,你會有怎樣的感覺?經過交流,學生明白了,作者用這個詞,是為了表達對廣玉蘭的敬意。然后,大家齊讀最后一句,聯系上文、聯系社會生活理解“數世同堂”和“生生不息”這兩個詞。
最后,我引導學生根據板書來背誦課文,不少同學在課前有所準備的情況下,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把第3自然段背出來了。
二是仿寫這篇課文。
課前,我自己仿照課文寫好了《陽臺上的月季》一文,布置學生們寫好了自己觀察過的一種花。
課上,我先讀了自己寫的“下水文”,接著引導學生根據我的指點,運用學到的方法來修改自己的仿寫草稿。之后,再讓學生來讀一讀,孩子們有寫桃花的,有寫荷花的,有寫桂花的,有寫油菜花的。寫荷花和桂花只能靠回憶。而桃花和油菜花開得正盛,不少同學真的是在仿寫。這樣也好,至少他們在有意識地逐漸地把文中的詞句和寫法運用到自己的文章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