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荊請罪》教學切入點
《負荊請罪》教學切入點之一
先演后學
前面兩位老師提到“先表演后學課文”,這是一個很好的教學思路,劇本就是表演的。先表演后學有別于先學后表演,針對了教材的特點。表演的過程就是學生自我感悟、自主學習、自主與文本對話的過程,如果在學生表演時,教者能稍作恰當的引導,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獨立學習語文的能力。
教是為了不教,不教也是為了教。
《負荊請罪》教學切入點之二
方括號、小括號
這是一個劇本。劇本與記敘文的行文方式不同,劇本其中的特點有:以人物的對話(臺詞)為主體,以方括號來介紹背景,以小括號來提示說話的神情、語氣、動作等。這就給學習劇本帶來了不同于學習記敘文的感悟方式,小括號、方括號就成了指導學生讀好劇本、說好臺詞、感悟內容的重要切入點。沒有方括號、小括號的地方,還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感悟、理解進行補充。抓住了方括號、小括號,學生的表演也同步指導到位。
這樣還可以培養學生獨立鉆研劇本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表演的能力。
《負荊請罪》教學切入點之三
人物形象
劇本是為表演準備的,表演最重要的是要能表現出人物的性格特點、精神品質,塑造出人物的個性,大凡在這個方面能做得好的影視演員,都可以在一夜之間成名。作為課文的劇本既要學,又要演,其中最核心的最關鍵的當屬“人物形象”。怎樣才能讓廉頗和藺相如還有韓勃栩栩如生地出現在我們的眼前,可以以品悟廉頗和藺相如的性格特點和精神品質為中心,引導學生開展學習活動:廉頗和藺相如是個怎樣的人?怎樣才能通過臺詞、動作、神情等表現出來?這樣把讀、品悟、演融合在一起進行。
《負荊請罪》教學切入點之四
內心情感的變化
劇本表現人物的最重要的手段是通過矛盾沖突來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宣揚美與丑。這就又為我們教學劇本提供了新的切入點。在這個劇本中,韓勃的內心是不斷變化的,藺相如的內心也是不斷地在變化,廉頗在第一幕中雖然沒有露面,但是我們可以推知其內心的變化,到第二幕又發生了變化。
指導學生品讀劇本,感悟人物的內心情感的變化,研究出現這些內心情感不斷變化的原因,能夠很輕易地觸摸到人物的內心世界,體驗到人物的情感,再引導學生表現這種變化就會很容易了。這樣理解劇本、表演劇本就有了真實的情感基礎,還有什么理由做不好呢?
《負荊請罪》教學切入點之五
負荊請罪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抓住“負荊請罪”質疑,再解疑,就可以理清課文的內容。廉頗的光輝形象全部凝聚在“負荊請罪”這四個字中,藺相如的品質集中體現在廉頗負荊請罪的事情中,抓住“負荊請罪”,就抓住了“靈魂”,廉頗和藺相如的性格特點、精神品質就躍然眼前。
《負荊請罪》教學切入點之六
邊演邊學
有人說,把劇本作為課文,演是需要的,當不是最主要的,劇本首先是作為語文來學的。這樣想來,品讀感悟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仍然是最重要的事情了。但因為這是一個劇本,這就為品讀感悟提供了一個與學習其他課文不同的有利的條件、途徑,就是我們可以把“演”作為學生品讀感悟的一個重要的手段,在課堂上僅僅這是一個手段,不同于課后的演。所以教學中,可以邊學邊演,讀中演,悟中演,以演促讀,以演促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