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姥姥的剪紙》教學教材解讀
4、“纏”的韻味 一個“纏”字,說明了什么呢? “我總是纏著姥姥剪兔子和老牛——蹦蹦跳跳的兔子,睡覺的兔子;拉車的老牛,耕地的老牛……兔子總是在玩耍,老牛總是在干活兒,我擺弄著各式各樣的窗花,對活潑的兔子與敦厚的老牛充滿了好感。這里“纏”不是糾纏,而是情深意長的“纏”啊。這個“纏”字,是依戀之纏。這個“纏”字,是對剪紙的迷戀。一個“纏”字,說明的是我迷上了姥姥的剪紙,迷上了剪紙藝術,也迷上了姥姥與我剪紙聊天的親情。我忘記了,夏天那密云多雨的盛夏,忘記了那河里自在的游泳。
在剪紙的天地里,“我”體會到了兔子的快樂,那不就是童年的我的快樂嗎?我也體會到了老牛的敦厚,那不就是姥姥的敦厚與樸實嗎?姥姥的關愛,讓有擁有了另外的童年的快樂啊。 沉醉在剪紙藝術天地里的我,還是那個調皮的孩子嗎?
5、教學的設計,從題目入手 。從題目入手,設計本節課的教學,就能把全文給統一起來。一是品姥姥。品姥姥,不僅品她的剪紙的技藝,更品她的勤勞,還品她的善。二是品剪紙。品剪紙帶給鄉村人的情,品剪紙對我的熏陶,帶給我的親情。其次注意的是,在品的時候,不要抓整個的句子,可以抓關鍵的字詞,從字詞入手,然后到句,到段。抓字詞更容易抓住情感的聚焦之點,而抓句子就容易走向渙散。而一渙散,情感也就容易生出太多的觸角,而不容易把握了。可以抓的字詞又有哪些呢?一個“巧”字,一個“神”,一個“善”字,一個“熟”字,一個“拴”字,一個“纏”字。一個“夢”字。這些,不都是表情達意的字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