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 三課時
(2)這些食物非常有限,為了維持生活魯濱遜又做了些什么?
(3)后來生活又如何?
(4)魯濱遜在島上的生活怎樣?你覺得他的生活幸福嗎?
4、讀到這里,你覺得這部小說的內容有吸引力嗎?你還想了解些什么?
(二)體會“我”的感受
1、讀書要讀出自己的感受,課文中的吳緬讀了這本書后有什么感受呢?
2、理解“名言”
(1)你能說幾句名言嗎?這些名言給了你什么啟迪?
(2)吳緬喜歡上了書中的一句名言,這句名言的內容是什么?“我”是怎樣理解的呢?
(3)我們的大家是怎樣理解這句名言的呢?能不能結合自己的經歷或者讀過的書來說說自己的理解。1、除了理解一些名言的意思外,老師覺得讀書的時候還要能發揮豐富的想象力,想象出人物的形象,吳緬在讀書過程中就慢慢在心目中勾畫出魯濱遜的樣子,讓我們來讀一讀課文的地十四節。2、吳緬為什么希望自己成為這樣一個人呢?從這身裝束打扮中你能看出魯濱遜是“一個探索者。一個發明家,一個善于創造性勞動的人嗎?
第三課時
一、整體聯系,理解課題
1、吳緬為什么要把這本書珍藏起來,傳給兒子呢?
2、吳緬的爺爺為什么要把書傳給他的爸爸,他爸爸為什么又要把書傳給吳緬呢?
3、現在我們能不能說說課文為什么要以“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為題嗎?這本書女孩子不能讀嗎?
教學意圖:爺爺和爸爸送我的僅僅是一本書嗎?這本書還寄托著他們的希望,是什么希望呢?他們想讓他們的子孫都像魯濱遜一樣聰明,一樣堅強;像魯濱遜一樣會獨立生活。從而引導學生理解吳緬的爺爺、爸爸送書給吳緬的真正用意是:希望像魯濱遜一樣不怕困難,學會生存。
二、讀寫結合,促進發展
1、這篇課文不僅是一篇日記,而且是一篇非常優秀的讀書筆記,學習了課文我們不能說說這篇讀書筆記主要是圍繞哪些方面來展開的?
2、我們也選擇一本書,認真閱讀,圍繞這三個方面嘗試寫一篇讀書筆記,準備開一個讀書報告會。
教學反思:
在學習這篇課文之后,我指導學生開展合作討論學習,圍繞著我讀《魯濱遜漂流記》開展讀書交流活動,學生就不同的故事進行交流,并對魯濱遜克服困難,選擇堅強等方面進行評論,談自己的學習體會。學生展開熱烈地討論,并從中獲得更多的課外知識,學生樂此不疲。除此之外學生還說了許多像《魯濱遜漂流記》這樣適合自己看的書。學生積極性很高,同時也拓展了知識面,對讀書產生了更大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