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語教學設計《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十一》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人,使學生明白收集資料的重要性。
1.老師要參加“愛護家園,保護環(huán)境”的辯論會,該提前做些什么準備?(收集有關(guān)資料等)
2.引導學生談談收集資料的重要性。
3.老師小結(jié):收集資料可以拓展我們的知識面,增強記憶,為學習和生活提供便利,因此我們應當養(yǎng)成勤于收集資料的好習慣。
二、指導觀察,適當講解,讓學生掌握收集資料的方法。
1.自由看圖,你看懂了哪一幅?詳細地說一說。
第2頁和第3頁是通版。第2頁上面一幅圖是一位小學生在學校閱覽室查閱資料,并把查到的資料抄錄到筆記本上。下面的方框圖是幾位小學生在學校圖書館搜集資料,他們有的正在查閱,有的正在摘抄。中間一幅圓形圖是一位小學生將搜集到的資料粘貼到活頁紙上。第三頁上面四幅圖的內(nèi)容依次是:在閱覽室讀書讀報;上網(wǎng)搜集資料;參觀有關(guān)展覽,邊參觀邊記錄;采訪人物時,認真聽,仔細記,有的還在錄音。下面的圖畫是幾位小學生向老師展示自己搜集的資料,匯報搜集資料的心得。
2.給每一幅圖加上一個小主題。
3.分析一下圖片排列的原因。
第二頁的三幅圖是說明收集資料的方法:摘抄、剪貼、默記(或讀后記);
第三頁的上四幅是說明收集資料的途徑:書本、報刊、網(wǎng)絡、展覽、采訪;
第三頁的下一幅是說明收集成果的展示:匯報交流。
4.除了這些,你認為還可以通過什么方式來收集資料呢?(小組討論,交流)
5.概括收集資料常用的方法。
(1)做摘抄筆記。把你認為有價值的、有意義的、感興趣的文字摘抄下來,可以把它們分門別類地摘抄。為了便于查閱,分類不要雜亂。
(2)制作資料卡片。這樣有利于資料分類。
(3)拍照片。把一些不能持續(xù)的畫面或不能保留的事物拍成照片。
(4)編輯剪報。把收集到的各方面的資料,以制成小報的形式來積累。
三、學生展示自己的資料集。
1.展示優(yōu)秀的收集資料的作品,讓學生仔細觀摩,展開討論:我們從現(xiàn)在開始,應該怎么做?
2.引導學生嘗試收集資料。分發(fā)課外閱讀材料,學生閱讀收集。要求:(1)認真閱讀材料。(2)用上常用的四種收集資料的方法。
3.學生小組交流所收集的資料,相互取長補短。
4.展示同學們收集資料的成果。
5.教師小結(jié)學生收集資料的情況,鼓勵同學們貴在堅持,養(yǎng)成勤于收集資料的習慣。
四、作業(yè):收集關(guān)于長江的資料。(為《長江之歌》教學做準備)備課后記:
在“習慣篇”教學設計時,我們不能忘記這是語文課,雖然沒有具體的語言文字的教學內(nèi)容,但其過程應該是語文的。所以觀察、描述、立題、交流,一系列的語文行為使得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及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有了融合。比如在學最后一幅圖的主題時,可以設計匯報、檢查、交流、分享、競選等多種主題,這其實隱含著一種習作立意教學在里面,但是學生完全是在愉悅的過程中將這一作文能力得到了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