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姿勢教案
4、師引讀:是啊,在這千鈞一發之際,譚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師,他用自己的51歲的寶貴生命詮釋了愛與責任的師德靈魂。(投影再次出現)
5、師:這段話不僅用細節描寫讓我們清晰地看到了譚老師那恪盡職守,先人后己,在生死攸關之際把生的希望留給學生的偉大形象,還用了環境描寫,(隨即出示環境描寫的句子)那么這幾處環境描寫在文中又起了什么作用呢?(烘托作用人物形象)
過渡:地動山搖。碎裂的磚塊、水泥板重重地砸下來,樓房塌陷了……只是一瞬間的震蕩,譚老師永遠告別了和風陽光雨露,還有人間的歡笑淚水,永久沉睡在了眾人撕心裂肺的淚水中。他那最后的一撐把生的希望留給了自己的學生,而自己卻永遠地倒下了……當人們在廢墟中發現他的時候,在場的人都被震撼了!請同學們小聲讀課文第三段。
三、學習第三段
1.小聲讀課文,想一想這一段引用哪三位人物的話語?把他們的話多讀幾遍,你讀出了一怎樣的譚老師?
2.分角色學習三個側面描寫。
師:你想讀誰的話。適時指導朗讀。(抓住“死死”、“飛身”、“生死攸關”等詞語,感受人們對 譚老師的敬意。)
3、生讀時,進行這樣的句式訓練:你就是那位救援人員,你想對譚老師說:
譚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師,他用自己的51歲的寶貴生命詮釋了愛與責任的師德靈魂。(投影再次出現)
四、比較體會二三兩段不同的描寫方法及不同的作用。
師:二三兩段都描寫了譚老師誓死護衛學生的形象,但描寫方法不同,同學們發現了嗎?將第三段刪掉可以嗎?(學生自由回答)
師:第二段直接描寫譚老師的英雄行為我們說這叫正面描寫。第三段是通過別人的話語來烘托譚老師的英雄壯舉,我們說這是側面描寫,側面描寫在文中能起到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我們以后在習作也可以學著運用。
五、學習第四段,深情贊頌潭老師的愛與責任
過渡:在學生眼里,譚老師講課繪聲繪色,不僅妙語連珠,而且很有幽默感。(補充資料:從教26年來, 譚老師不僅教學成績顯著,被評為特級教師,而且他非常愛學生,在校園里看到一塊小石頭都要撿起來,生怕學生們在玩耍時受傷,被同事們譽為“最疼愛學生的人”。)然而同學們再也聽不到譚老師的聲音了,講臺上再也見不到那充滿活力的身影了。師生齊讀:
投影出示: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勢
1、師:同學們,這最后的姿勢是 的姿勢;這最后的姿勢是 的姿勢;這最后的姿勢是 的姿勢。
2、此時此刻,你想用哪些四字詞語來贊頌譚千秋老師呢?因而人們贊頌他譚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師,他用自己的51歲的寶貴生命詮釋了愛與責任的師德靈魂。人們贊頌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豎板書)(師:這怎么理解呢?就像詩人臧克家說的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