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荊請罪》教學反思
整堂課上下來,雖然是流暢的,學生也是投入的,但總感覺少了什么。過后,王校長跟我聊了一下,指出朗讀不夠,如果能指導朗讀,借朗讀來體會品質(zhì)、升華情感,學生的心與課堂就更融洽了!再想想自己的課堂,朗讀的確做得不夠。其實有很多環(huán)節(jié)可以設(shè)計朗讀,更好地品味“潛臺詞”。第一處:藺相如的兩次“笑”。原設(shè)計是出示這兩處“笑”,讓學生模仿藺相如的口吻,任選一句,繼續(xù)往下說說他的想法,然后總結(jié)藺相如是一個什么樣的人,F(xiàn)在想想,如果在學生說過之后,再指導朗讀這兩處“笑”,然后總結(jié)人品,是不是更好呢?第二處:分角色朗讀。課上隨機選了呂鎵均、呂嘉偉兩位同學分角色朗讀了第一幕,但都沒能很好地把握藺相如、韓勃的語氣,特別是藺相如的兩處“笑”,沒能讀出他的寬容大度。當時我怕后面的環(huán)節(jié)跟不上,草草地評了一下,讓他們注意讀出人物的語氣,體現(xiàn)人物的特點,沒再指導讀,就進入到下一環(huán)節(jié)。如果我當時讓學生評評讀的不足,應該怎樣讀,為什么這樣讀,或許能更好地體現(xiàn)人物的特點。第三處:藺相如的五處“請”。這是藺相如寬恕廉頗的細節(jié)描寫,教學中,我只設(shè)計了學生從五個“請”字中體會到什么。如果當時我把這五處“請”出示出來,指導學生讀好這些話,再從“請”字中體會,學生是不是更能體會到其中的內(nèi)涵呢?
對“和”文化的拓展,設(shè)計時考慮到人際關(guān)系的和諧,社會的和諧,乃至世界的和平,還播放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的活字印刷——和。但在實際教學中,卻少了和諧,有些倉促,沒能與學生融洽地交流“和”文化,現(xiàn)在想想,有點遺憾。
關(guān)注課堂,反思課堂,才能讓我們的學生愛上課堂。
《負荊請罪》教學反思
今天,我教《負荊請罪》,上課的一剎那,突然想起一個詞——放手。
于是,我對孩子們說,我給他們二十分鐘的時間,讓他們自學:自己讀生字,自己讀詞,自己理解不懂的字詞,自己想一想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不會的可以來問我,可以問同桌,也可以下位與別的同學交流,還可以去查閱手頭的資料,可以去問不開口的老師……
二十分鐘左右,匯報開始,我想,可以讓學生先說說對詞語的理解,學生只要一開口,字音的問題就可以隨機解決了。 拋出來了磚,引來的是學生的玉了,我這樣想。
生:(一位同學率先站了起來)我向大家匯報“府邸”這個詞的意思,“府邸”就是指當官司的人家住的地方。
生:我來補充一下,“府邸”不僅是指做官的人家住的地方,只要是有權(quán)有勢的人家住的地方都可以叫府邸。
生:大財主家住的地方也叫府邸!
師:你們這一說,老師心里明白了,“府邸”絕對不是茅草房,那種連大門口都掛著燈籠,都臥著石獅子,都站著門衛(wèi)的人家,他們住的地方一定是府邸了。
生:我知道“針鋒相對”就是“針尖對麥芒,寸步不讓”。
生:我知道“寬容大度”就是心胸很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