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學實錄
c、“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做伴好還鄉。”(“放”字和“縱”字體會到詩人喜欲狂的心情。52歲的詩人,既不適合放歌,也不適合縱酒,這真的是“喜欲狂”了呀!當詩人想到,在鳥語花香中與妻子兒女做伴還鄉、安享晚年,怎能不欣喜若狂?)
d、出示課件,想象最后兩句的情境:杜甫當時正在梓州,也就是現在的四川省三臺縣。我估計他從這里出發,[教師在幻燈片中借助箭頭符號演示杜甫返鄉的路線圖]可能到重慶乘船,穿過巴峽和巫峽,到了襄陽后,北上回到洛陽。大家看,從巴峽到巫峽,周圍高山險峻,路途艱難。而出巫峽到襄陽,從襄陽的洛陽又是何等的長途跋涉。在這里詩人卻這樣說,你怎么理解?(歸心似箭、喜欲狂)哪些字能體現出詩人歸心似箭的情感呢?(板書:穿、下、向)嗯,這也正與李白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有異曲同工之妙啊!
3、師過渡:通過同學們剛才的體會,詩人的喜悅之情躍然紙上,但是你們想過沒有,一個年過半百的老人怎么會如此的喜欲狂?這“喜極而泣”的“涕淚”里到底包含著什么?
學生談理解。
(看課件)總結來說,詩人的“喜”是因為:
“一喜叛軍得平復”,“二喜國家得安寧”,“三喜回鄉得償愿”,“四喜親人得團聚”。
5、師:這也正是詩人在詩中流露出來的濃濃的愛國思鄉之情。(板書“愛國思鄉”)如果帶著和詩人一樣的心情、一樣的感情去朗讀,效果肯定大不一樣。好,聽老師來讀。(師范讀古詩)同學們也試一試,體會著詩人的情感,像老師這樣,有感情地朗讀詩歌,你也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方式來演繹詩人的情感。
6、指名讀,評價。
7、師:這樣一首好詩,光讀出來還是不夠的,是不是應該背下來?你們自己練一練。
(集體背誦展示)
師:讀準了字音,讀通了詩句,讀懂了詩人的感情,我們的朗讀就又上了一層樓。也更深深地體會到了詩人那濃厚的愛國情。
五、古詩拓展
1、師:杜甫這位愛國詩人,在國家危難之時,寫了許多首憂國憂民的詩作,《春望》便是其中一首。
2、出示《春望》。
3、用課上總結的學習方法來學習。
4、交流學習體會。
六、總結:作為愛國詩人,杜甫還寫下了許許多多的壯麗的詩篇。就請同學們課下再積累一些杜甫的名作,相信你會有更多的理解和收獲。
板書: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涕淚
漫卷
喜欲狂 放歌縱酒
還鄉
穿、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