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和《示兒》教學實錄
教學目標
1了解兩首詩寫作的時代背景,理解詩文的意思,體會詩中抒發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2通過學習這兩首詩,體會詩歌語言精練,感情豐富的特點.
3豐富學生對與本課兩首古詩相關知識的認識,
一,激發興趣 培養自信
師:自從上學以來,老師引導大家背誦了很多的詩詞,有課內的,有課外的,有小學生必背的,初中生必背的,還有高中生必背的,可謂是加重了同學們的學習負擔,然而在我的記憶中,沒有一次學習到詩詞時大家是不興奮的,更有的同學簡直就興奮地按捺不住.我想,大家肯定愿意告訴老師這是為什么.
生1: 由于我們平時讀得多,積累得多,上這樣的課,好把我們的才華展示給大家.
師:從"展示"一詞看得出你很自信,我為你自豪.
生2:學習詩詞不僅可以了解詩詞的內容,體會其表達的思想感情,還可以了解作者,了解一些歷史知識.
師:你很了不起,現在就感受到,學好詩詞對學好你們感興趣的歷史知識有幫助.
生3:現在我班好多同學正在背誦《初中生必背古詩文》,我想上中學后我們一定會感到驕傲.
師:聽了你的發言,我似乎看到了你們在中學校園里輕松愉快地跟同學散步,聊天的身影.
二,宏觀把握教材 整體感知課文
師:既然大家這么自信,那誰知道本冊語文書(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上共有哪幾首詩詞
生1:共4首,分別是《早發白帝城》,《飲湖上初晴后雨》,《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和《示兒》.
師:回答得很完整,并且能按課文的順序來說.那你知道書上為什么把《早發白帝城》和《飲湖上初晴后雨》編為一課,而把《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和《示兒》編為一課嗎
生:知道,因為《早發白帝城》和《飲湖上初晴后雨》描寫的是自然風光,而《早發白帝城》和《飲湖上初晴后雨》都體現了作者強烈的愛國之心.
師:好,把主題相同或相似的文章編排在一起,這是我們所使用的語文教材編排單元的依據,你真了不起,能站在一個編者的角度分析,把握教材.
三,發揮主體作用 培養探究精神
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和《示兒》這兩首詩在三年級時我們早已背過,你們認為我們課上還該學習什么,即你們預習時都做了些什么.
生:自從您教我們以來,根據我們記憶能力較強的特點,鼓勵我們背誦了大量的優秀詩文,但由于我們的理解能力還不夠好,很多詩文并不了解其思想內容,有的即使了解也比較膚淺或片面.所以我認為我們這次學習這兩首詩,應該利用各種資料通過分析重點字,詞的意思,搞清楚詩詞的內容,并了解作者寫詩的背景,體會其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另外,我們還想借機讓老師多給我們講一些我們都感興趣的歷史知識.(該生剛一坐下馬上又站起來做了補充.)
師:要想正確理解詩意,讀準字音非常關鍵.現在請打開書用心讀一讀這兩首詩,注意把握個別字的讀音.(本詩學生雖已背誦熟練,但個別字音常易出錯,故應做特別強調)
(學生認真讀書,一遍后教師指名學生朗讀.略)
師:誰還記得本詩中那些字容易出錯
生:"漫卷詩書喜欲狂"的"卷"是多音字,在這應該讀juǎn.杜甫聽到收復薊北的勝利消息,高興得好像要發狂,連詩書也顧不上看了,胡亂一卷扔在一邊.
還有"即從巴峽穿巫峽"的"即"是立即,馬上的意思,應讀jí,以前常有同學可能是不解其義或粗心吧,誤讀成"既然"的"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