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教學反思
對于麋鹿傳奇的經歷這一部分,蔣老師處理得很大膽,在老師配合幻燈片范讀課文有關段落后,讓學生聽了麋鹿傳奇經歷之后,自由發問老師。這樣的“自由”會滋生出許多“神奇”。孩子的小腦袋瓜子里裝滿了各種各樣的問題。而這種思考、發問恰恰是最可貴的。
特級教師張康橋說:語文教學要走向發展“兒童可能性”,而思考正是兒童的可能性的家。一個人語文素養的內核是其精神生命的品質,而它的標志就是“思考力”……不關注獨立思考的語文教學,只能是一種“寄生的教育”,無法培養出學生完整的品性和健全的大腦。由此可見蔣老師的大智慧。這種民主、寬松的“土壤”,該有多少好奇的種子在萌發呀!學生的問題涉及戰爭、涉及環保,大多直抵人心、切中要害,引人深思。而教師時而直接回答學生的提問,時而引導學生自己解決問題。比如:“為什么其他地方的麋鹿相繼死去,而英國的麋鹿卻生長良好?”這一問題的解決。教師讓學生結合課文推測:貝福特公爵是什么樣的人、烏邦寺動物園是什么樣的環境中巧妙地解決了問題,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已悄悄地將善良、愛的種子播撒在學生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