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讀書示子聿》教學設計
(3)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
(4)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干。——俗語
(5)站在岸上學不會游泳。——俗語
(6)實踐出真知。
(7)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5.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七、進入情境,練習吟詩。
1.師出示句子,把學生帶入情境:1199年的一個冬夜,寒風刺骨。在昏暗
的燭光下,詩人陸游正依靠在書桌旁讀書,他最小的兒子子聿正在一旁嬉戲玩耍……
2.仿照第5課《負荊請罪》編寫劇本。
師:請同學們展開想象,把當時的情境展示出來,請先編寫劇本,然后表演。
學生們兩人一組,再現詩境,教師參與其中,點撥部分同學。
3.師生上臺表演當時情境,通過父子的對話、神態、動作等,加深對這首詩的理解,并有機滲透吟誦指導,展現這首古詩的理趣之美。(學生扮演子聿,故意不理解詩意,再找他的六個哥哥幫忙,課堂上情境再現,互動場面增加,增強了表演效果。)
以父子對話,穿插吟誦方法的滲透,輻射到全班同學。
4.再次拓展。
師:你想知道子聿后來如何嗎?(出示子聿后來成為著名詩人的史料,接著出示子聿后人的成才故事。)
八、鞏固練習,當堂掌握。
《冬夜讀書示子聿》是寫陸游在冬夜由()而生發的感想,詩人教育兒子:做學問一定要有()、()的精神。一個既有(),又有()的人,才是真正有學問的人。
九、課堂總結,學法遷移。
1.簡單總結學習方法。
2.師:像這樣的詩我們叫它哲理詩,你像第二首詩《觀書有感》也是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課后,大家照著第一首詩的學習方法來讀詩也會很快理解的。
布置作業:
1.背誦并抄寫古詩《冬夜讀書示子聿》。
2.把這首詩改寫成一篇文章。
板書設計:
冬夜讀書示子聿
孜孜不倦持之以恒
書本知識﹢實踐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