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和大樹》四
《小草和大樹》教學設計四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83
——《小草和大樹》(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
1、《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課標》提倡讓學生“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要求教師“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薩特曾說過這么一句話,“閱讀就是自由的夢”。閱讀是一種生命活動,是一種感悟,一種體驗。因此,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十分注重學生的主體性,讓他們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學會“傾聽”語言文字發出的“聲音”,在反復的閱讀思考中加深理解,有所體驗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2、教師、學生、文本都是有感情的,關鍵是如何使這三者的“情”融合起來。教師是文本與學生之間情感的橋梁,文本的情感是處于靜態的,要由老師去點燃、去傳遞、去深化,學生的情感才能隨文波動起伏,與文共鳴,與景相融,物我兩忘,達到“潤物細無聲”的熏陶效果。因此本節課設計的過渡語言細膩自然、飽含深情,為調動學生的感情作了鋪墊。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根據語境理解文中詞語的意思。
2、通過語言文字的學習,了解夏洛蒂所遭受的苦難和挫折,感受她堅毅的性格和不屈的精神,并以此來激勵學生勇敢地面對困難,做生活的強者。并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語言的凝練和細節描寫的作用。
教學重點、難點:
深入理解句子的內涵,從字里行間體會夏洛蒂的好學和堅強。
教學過程:
一、課題導入,激發興趣。
1、齊讀課題,說說小草和大樹的區別。
2、小草和大樹在文中指誰?
過渡:這棵小草是如何成長為一棵參天大樹的?讓我們一起去探索。
二、了解生活疾苦,感受好學精神。
1、夏洛蒂的命運如同小草一樣,然而她卻具備大樹的素質,課文是如何來表現這兩方面的內容的?出示自學要求:仔細閱讀第2自然段,找出描寫夏洛蒂命運坎坷、勤奮學習的語句,分別用“——”、“~~~”畫出來,輕輕說說自己的體會。
2、交流并隨機進行朗讀訓練:
(1)體會命運坎坷:體現在出身貧寒、幼年喪母、承擔責任。
(2)失去了母親就意味著永遠失去母愛,這對一個孩子來說是多么痛苦的事情!從此,她的生活更加艱辛。根據下列句式展開想像,進行說話練習:夏日炎炎,別的孩子( ),而夏洛蒂( );寒冬臘月,別的孩子( ),而夏洛蒂( )。
[意圖:利用課文的空白進行說話訓練,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而且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人物命運的感受。]
(3)夏洛蒂遭受了常人難以忍受的苦難,她總是不停地奔忙著。指讀“除了……帶孩子。”指導學生朗讀時用連貫的氣息來表現她的操勞和辛苦。
(4)可是堅強的人是從來不會被苦難摧垮的,因為她始終堅信:大樹就是大樹,終有一天能見陽光。她是怎么努力的呢?抓住有關句子因勢利導,引領學生走進語言文字里去體會夏洛蒂的勤奮好學:
a、“她從小要強好勝,生活再艱苦再勞累,都不肯放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