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秘密》網絡教學設計
6、引發學生想象討論:如果向導沒有將“偵察兵”送到大海,幼龜們得不到錯誤信號,就一定能順利入海嗎?有幾種可能性?(學生充分交流課前提出的問題,想象匯報后觀看幼龜離巢入海視頻談感受)
7、在學生想象的基礎上利用信息技術出示視頻,途中小海龜除了遭受海鷗和魚的襲擊,還會被嘲鷹、鰹鳥、蜥蜴,甚至是螃蟹等動物吃掉。通過視頻形成感官上的認識,突破教學難點。
8、看過視頻后談感受再次回歸文本感情朗讀。
【設計意圖】
愛因斯坦說:“想象比知識本身更重要。”此處我給學生充分的討論時間,讓他們去猜想。在學生想象的基礎上利用信息技術出示視頻,看過視頻后談感受再次回歸文本感情朗讀,引導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時間里抓住重點體會大自然的“秘密”。充分利用因特網上的已有資源為教學服務。
9、拓展練習
師:從大家的發言可以看出,我們在作者講述的這件事中也悟出了道理,得到了啟迪,對“自然之道”有了更深的理解。假如你是向導,假如你是隨行的同伴,假如你是小海龜中的一員,或者你就是一位讀者,在經歷了這件事之后,你想跟大家說點什么呢?請你以其中的一種身份,從一個角度,把自己的感悟寫下來吧。(進入教學平臺的“能力提升臺”進行文本補白)
★一只死里逃生的幼龜悲憤地說道:“ !(借幼龜之口談認識——尊重個性化體驗)
★隨行的同伴懊悔地說:“ !”
★我 地說:“ 。”
【設計意圖】
尊重了學生閱讀的多元特性,體現了《語文課標》中提出的“個性化閱讀”。所以這一環節始終把孩子的理解和感悟放在首位,在此基礎上對文本加以概括提升,進入教學平臺的能力提升臺考考自己,拓展文本,升華主題,發展個性。寫話設計,意在給學生的個性解讀一個釋放的空間,培養學生的評判意識,引發學生與各種角色進行多向對話,從而拓展思維,挖掘課文的潛在含義。同時也是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寫作習慣。
三、借題發揮,巧解秘密。
1、同學們看,作者“我”說的話在文章的結尾處,結合我們以前學習的寫法,這叫(結尾升華法)這是文章的點睛之筆。(板書)你怎樣理解“人是萬物之靈,然而當人自作聰明時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的含義?兩個人交流一下!(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2、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后觀看時事新聞——墨西哥政府將六萬只海龜放歸大海,思考:人類怎樣和生物和諧相處。(引導學生關注生態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