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剪紙》課外拓展作業設計
版本:蘇教版
學科:小學語文
年級:六年級
課題:六年級上冊第12課《姥姥的剪紙》
課時:兩課時
分類:家庭作業
教材簡析:
《姥姥的剪紙》這篇課文為我們描述了“我”有一位剪紙技藝高超的姥姥。她平凡又非凡。說她平凡是因為她是一位普通的農村勞動婦女,而她一手高超的剪紙技藝,不僅讓所有的人對她贊不絕口,也牽動著“我”的心,讓祖孫有了太多的回憶與快樂。“剪紙”是貫穿全文的線索,也是情感的載體。抓住這個主線,就能走進姥姥與作者的內心情感世界。整篇課文語言優美,濃濃的親情感人至深。
作業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實踐的綜合性,要求教師轉變教學觀念,走大語文教育之路,特別是重視開放語文資源,拓展學生的語文實踐的空間,增加實際運用語文的機會”。因此,在語文家庭作業的設計上,我摒棄枯燥機械的重復式作業,滲透“以人為本”的理念,凸顯出個性化的特征,讓學生在作業的過程中體驗生活,培養積極的情感,張揚他們的個性,發展他們的能力。
作業設計的具體內容:
請同學根據自己的能力、興趣選擇作業類別,認真完成,獲取相應的分值。其中第一題為必做題。
1、小組合作搜集各地剪紙藝術的資料及圖片,了解各地剪紙的特點。先組內交流,再參加班級剪紙藝術交流展。(1分)
2、以課文插圖為內容,寫一篇小短文,題目自擬。(2分)
3、《我的夢》為題,想像文章結尾我的夢境,續寫《姥姥的剪紙》。(3分)
4、親手實踐制作剪紙,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4分)
預計學生完成時間:
1、第一題以搜集資料為主要內容,根據學生家庭和個人能力的不同,時間可稍長一些。提前兩到三天布置,預計一個小時完成。
2、第二、三題課后作業,寫小練筆,預計40鐘完成。
3、第四題和美術相關聯,需動手實踐,加上完成作文,預計需要一個半小時。
作業批改的要點:
1、第一項作業是課前作業,了解有關剪紙的特點。檢查時老師要注重學生資料搜集的途徑及過程,小組分工是否明確,要求人人參與。介紹時,重點突出,層次清楚,語言流暢,態度自然大方。
2、第二項作業能細致觀察圖畫,按一定的順序寫清楚圖畫的內容。
3、第三項作業批改時要看學生所寫的內容是否圍繞課文內容有感而發。
4、第四項作業要把自己制作的剪紙的過程寫清楚,注意把感受寫具體。中心明確,語句通順。
更多資料:
姥姥的剪紙 12、《姥姥的剪紙》教學設計一 12、《姥姥的剪紙》教學教材解讀
】《姥姥的剪紙》教學設計之二 】《姥姥的剪紙》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姥姥的剪紙》教學設計
姥姥的剪紙(第2課時)教學設計 姥姥的剪紙 教案 12姥姥的剪紙 教案
姥姥的剪紙 教案2 】《姥姥的剪紙》教學設計三 】《姥姥的剪紙》教學后記
】《姥姥的剪紙》的教學與反思 】《姥姥的剪紙》案例與反思 】《姥姥的剪紙》教學隨筆
姥姥的剪紙 教案三 讀出童年的心夢之境--《姥姥的剪紙》課堂實錄及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