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九單元教案
2 過程與方法: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薛譚學謳》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列子》的大致內容,了解列子其人。能借助注釋讀懂課文內容,感悟其中的寓意。
教學重點:能借助注釋讀懂課文內容,感悟其中的寓意。
教學難點:借助注釋,理解并說出每句話的意思。
教學準備:
查找《列子》相關資料,找《列子》自己比較感興趣的故事,讀一讀。
教學時數:二課時。
教學方法:讀中感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介紹《列子》相關資料。
二、讀古文,感受寓意:
(一)、讀課題《薛譚學謳》,你讀懂了什么?薛譚學習唱歌。(二)、出示小組合作學習提綱: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能用自己的話講《薛譚學謳》的故事。
(三)小組匯報,教師相機指導。
1.掃清難讀的字:謳 遂 弗止 郊衢 響遏行云
2.結合書下注釋,理解這篇短文的大意。
薛譚向秦青學習唱歌,還沒有把秦青的本領全部學完,自己就以為統統都會了,便打算向老師先辭回家。秦青沒有阻攔他,并在城外的大路旁給他設酒餞行。席間,秦青輕輕地擊著拍子,唱了一支十分悲壯的曲子,歌聲把樹林都震響了,使天上飄動著的彩云也停住不動了。薛譚聽了,便連忙向老師謝罪請求回去繼續學習。從此以后,他一輩子再也不敢說學成回家的話。
3.感受人物形象,從故事中受到啟發。
【說明】
這則寓言告誡人們,讀書、學習淺嘗輒止的人,不可能有大成就。學識技藝,是永遠沒有窮盡的.
這里也給我們以啟示:一方面可以說恰當的正面教育可收到很好的效果。道理是從實際生活中抽象出來的,當反過來用它來指導學生實際時,就應具體化、形象化,教師的引導也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針對往往容易產生自滿的同學,這樣的導向往往能使其看到別人身上的閃光點,使其客觀地評價自己和他人,讓其真正懂得如何做到全面發展。也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言傳身教”。
三、教師小結:
“薛譚學謳”全文的重心是刻畫人物秦青和薛譚,頌揚秦青的“視徒如子”和薛譚的“知錯則改”的好品質。秦青對待學生,寬容大度、仁愛和善,作者用最簡潔、洗練的詞字成功塑造出教師秦青的高大形象。這個故事說明了學習必須虛心、持之以恒、不能驕傲自滿、半途而廢。
四、作業:
1、把其中一篇讀給家長聽,并能用自己的把這個故事講出來。
2、結合這兩則寓言故事寫一篇讀后感。
板書設計:
薛譚學謳
《列子》
余音繞梁,三日不絕 響遏行云
學無止境
第二課時
一、板書課題,解題設疑:
1、今天我們學習《紀昌學射》。
2、齊讀課題。
3、誰愿意對說一說對“紀昌學射”這則寓言文題的理解?
(紀昌學習射箭。)
4、學習這則寓言,你都想知道什么問題?
(紀昌跟誰學習射箭?是怎樣學習的?學習怎么樣?……)
5、老師把大家的問題整理了一下,是不是這樣幾個問題。
這節課我們就帶著大家設計的問題來學習本課。
二、請學生帶著這幾個問題,自己試讀課文
師:大家讀了課文,從朗讀的角度你覺得讀文言文與讀現代文有什么不同?(課文不太好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