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探究式教學案例
生:激動!熱烈!……
師:對,再來,讀出這種感情。
生:(齊讀)
生:我喜歡的句子是:“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四野長著酸棗樹的山崖上,山崖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只聽見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遺落了一切冗雜的觀眾的心上,觀眾的心也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師:好!隆隆,隆隆,隆隆的聲音敲打著鼓面,同樣也敲擊在你的心坎上,大家感受到的鼓聲的力度,是一種情感的碰撞。強烈的鼓點感染者在場的每一位觀眾,也感染者我們每一位讀者!朗讀的時候,那種宏大的氣勢應該表現出來!
生:(齊讀)
生:我很喜歡這句話:“愈捶愈烈!形體成了沉重而又紛飛的思緒!愈捶愈烈!思緒中不存任何隱秘!愈捶愈烈!痛苦和歡樂,生活和夢幻,擺脫和追求,都在這舞姿和鼓點中,交織!旋轉!凝聚!奔突!輻射!翻飛!升華!”
師:不錯!讀得很有感情!一連串短句的運用,使文章語句鏗鏘,節奏像波浪一樣傾瀉而出,我們一起再來感受一下!
(三)朗讀討論,研讀文本
師:“好一個安塞腰鼓!”是文中反復出現的語句,是作者對安塞腰鼓的直接贊美。“好”表現的是不容束縛的力量,是樸實而強盛的生命,是一種美。那么它為何而美?請同學們還是小組討論,然后我們交流。
生:(討論)
生:“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這個句子運用排比句式,使語言節奏鮮明、感情強烈。
生:“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作者運用排比和比喻,用美好想像來描繪鼓聲。
師:同學們講的很好,作者運用了大量的修辭把安塞腰鼓表演的場面寫的淋漓盡致,讓我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讓我們再來朗讀一下,感受這宏偉的氣勢,熱烈的場面。
生:(大聲朗讀)
生:我補充:還有“一捶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
師:很好,同學們分析得都很好,看來,大家的閱讀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本文中的一大亮點,就是運用了大量的短句,使文章的節奏感相當強烈,層次清晰,讀起來鏗鏘有力,符合腰鼓的特點。我們一起來朗讀文章的結尾,感受一下這個特點。
生:(朗讀)
師:同學們讀得真好!我們也感受到作者寫的也是相當精彩,正如文章所寫:
——好一個安塞腰鼓!
——好一個黃土高原!好一個安塞腰鼓!
——好一個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的安塞腰鼓!
三、案例教后反思
這一教學案例的設計是我在研究有效教學課堂管理中的一次教學嘗試:
首先,充分尊重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個性閱讀,為學生的主動探究創設了良好的情境。要完成教育教學任務,需要教師精心有效的管理。因此教師要在先進的教育理念統領下,根據學生的不同心理特征、原有的知識結構以及自己的教學優勢和風格,對教學的總體進程、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形式、學生的發展等進行設計,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在這個教學案例中,我緊扣我校的研究課題,一切以學生的發展為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尊重學生的認知實際,捕捉學生思維的閃光點,打開學生思維通道,拓展學生的問題內涵,交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導學生進入作者的情感世界,自主、大膽地探究。另外也及時抓住了教學的有利時機,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思維訓練,升華了學生的認知與情感,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個性,從而提高了課堂效率,促進了學生的發展和進步,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