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出《碧螺春》的語文味
看到了清晨采茶姑娘興奮的笑臉,
看到了入夜焙茶手繁忙的工作,
看到了夕陽下品茶人陶醉的臉龐。
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湯里,
我聽到了江南歡快的鳥鳴,
聽到了采茶姑娘銀鈴般的歡笑聲,
聽到了焙茶手繁忙的勞作聲,
聽到了品茶人嘖嘖的贊嘆聲。
我認為,成功的語文教學既要根植于語文文本本身,又要游離于語文文本之外。引用外國詩人的詩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湯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并且不斷地反復出現(xiàn),不斷地豐富其內(nèi)涵,使學生的認識得到升華,最后是學生自己的創(chuàng)作,既讓學生走進文本,又要讓其跳出文本,上出語文課的語文味。
師:同學們,平時喝過茶嗎?喝茶的時候有何感受?誰來說說?
生:舒服。
生:舒暢。
師:好。今天就讓我們帶著這些感受去品嘗一種久負盛名的茶──碧螺春。(板書課題)讀。
生:碧螺春。
師:全文用了一個詞來說明碧螺春在很久以前就已經(jīng)了很大的名聲,哪個詞?
生:久負盛名。(板書)
師:久負盛名的碧螺春為什么有這么大的名氣呢?帶者這個問題請大家認真地讀一讀課文。
師:同學們,讀書非常認真!關于碧螺春,它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誰來給大家講一講?
生:碧螺春,原來是一種野茶,被人稱為“嚇煞人香”。后來大家根據(jù)此茶產(chǎn)于碧螺峰,以及常用“春”來代稱茶的習俗,便給它起了一個頗為雅致的名字──碧螺春。
師:講得多好呀!掌聲送給他。同學們,讀課文不僅要讀懂內(nèi)容,還要讀出字里行間的感受,品出字里行間的味道,更應該用心來感受。請大家認真默讀課文的四五六自然段,邊讀邊想看看主要寫了碧螺春的哪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
師:我們來交流一下,好嗎?
生:主要寫了摘茶,焙茶,品茶三方面的內(nèi)容。
師:就讓我們隨著作者的足跡一起走進江南明媚的春光,走進清晨采茶圖。(師范讀第四自然段,生在頭腦中形成畫面;生學著老師美美地讀一讀,邊讀邊在頭腦中出現(xiàn)有關這幅畫面的詞語。)
生(交流):
翠綠欲滴神采飛揚歡聲笑語美麗動人……
師:對,所有的這些詞都化作了四個字──美麗動人。
師:讓我們記住這些美麗動人的語句,想著這些詞,想著這副畫面,相信你一定能很快記下這段文字。
(兩分鐘后,有同學已經(jīng)能背了,于是,請上第一個舉手者,背得很流利,只是缺失一些情感;請同學們一起朗誦,告訴他們朗誦一方面是不看書本,更重要的是有感情,學生們開始了有感情地朗誦,三分之一的同學能達到老師的要求。)
師:細細地讀一讀,細細地品一品,你又讀到了什么?
(學生細細地讀,細細地品,靜靜地想)
生(交流):
我讀到了采茶姑娘的歡聲笑語;
我似乎看到了采菜姑娘披著晨霧在茶園中辛勤勞作;
我看到了采茶姑娘神采飛揚的表情;
我知道了江南明媚的春光里有采茶姑娘勤勞的身影;
……
師:清晨,茶園里閃現(xiàn)著采茶姑娘忙碌的身影,飄蕩著他們銀鈴般的歡笑聲,入夜之后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讓我們走進“入夜焙茶圖”,看看焙茶手的勞動,這一副景象我們又可以用什么詞來形容?
(學生仔細地品讀)
生(交流):